關鍵詞:中國,韓國,日本,美國,芬蘭

手機終端分析
在手機終端硬件的制造上,美國占據領先的位置,主要體現在概念、芯片的設計與制造上,其整體設計與整合能力無人能及,領先者是摩托羅拉。
諾基亞之所以能成為手機行業的老大,主要源于諾基亞對手機和市場的理解,而非技術上的領先。
韓系手機秉承的是日本式的精細做工與快速多變,式樣美觀實用,但幾乎沒有自己的關鍵技術。
日系手機,由于國內手機市場采用了配給制的原因,在沒有市場壓力情況下成起來的日本手機廠商還沒斷奶,在世界手機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值一提,日系手機2006年群體性地從中國市場敗北就是例證。
中國手機廠商,實際上只有一個殼,幾乎都沒有形成真正的屬于自己研發能力,方案是設計公司設計的,硬件是買來的,生產是交由代工工廠進行生產,所以,中國的手機廠商,只有品牌和銷售渠道是優勢。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有關研究表明,手機廠家的生產方式有四種層次,第一層次的生產方式是貼牌或組裝(SKD或CKD);第二層次的生產方式是設計方案級;第三層次的生產方式是模塊級和硬件平臺級;第四層次的生產方式是芯片級生產,全球有這種能力的手機廠商僅有10家左右。國內品牌企業大多數還處于第一層次或第二層次。
中間軟件分析
手機軟件主要是手機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在操作系統方面,主要有:
微軟的wince:將Windows搬上手機,缺點是容易導致系統崩潰,價格也昂貴。由于沿用了微軟操作系統的界面,界面和操作都和電腦上Windows系統十分接近,對于使用者來說十分熟悉又上手。
Symbian OS:實際上是一套32位操作系統,Symbian OS具有多任務,多線程、低功耗,低內存占用等優點,非常適合于移動通訊終端設備。現如今,Symbian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已經占據了世界智能手機市場超過80%的份額。
Linux:安全不足,性能偏低,主要是開放源代碼的價錢低來吸引手機廠商使用。
Palm OS:采用Palm OS的掌上電腦產品體積通常比較小巧。另外,Palm掌上電腦的電池使用時間通常比較長。
在手機瀏覽器方面,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日本的愛可信Access的NF系列瀏覽器,挪威Opera的Opera系列瀏覽器,愛可信是手機瀏覽器的老大,Opera則占據了第二的位置。瀏覽器目前尚無統一的模式,也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更沒有可以造成事實標準的強勢品牌。
手機上網瀏覽網頁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讓網站的內容來適應手持設備。即專門為手機量身定做的WAP網站,但這難以和互聯網相提并論,無法滿足上網用戶的需求。退一步講,即使可以承載多媒體內容,為滿足手機上網而另外建立一個微型“互聯網”的想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二是開發新的瀏覽器軟件,讓手機可以顯示互聯網網站的內容。
因此,開發可以兼容當前互聯網Web網頁的手機瀏覽器,會成為未來手機無線上網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手機瀏覽器的瀏覽模式(手機網頁顯示技術)遠遠不能滿足手機上網用戶的需要,技術上的缺憾是全球性認知的問題。
目前,對手機瀏覽模式研發現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瀏覽器本身先讀取Web網頁的信息,然后通過重新排版方式,將Web網頁的內容轉換成類似于WAP網頁的版面來方便手機用戶瀏覽;另一種是通過放大縮小顯示的方式,以求在小小的顯示屏幕上整個或部分Web網頁,但都會產生嚴重的失真。
手機瀏覽器如何解決在手機小屏幕上顯示大網頁的問題?用戶對瀏覽器的使用,無非是兩個動作的無序重復(循環),就是檢索內容和閱讀內容。用戶希望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然后就是方便地閱讀所選定的內容。但在同一時間內,手機屏幕不可能同時展現一個完整的WEB網頁,這是由于屏幕大小這個物理特性所決定的。
現在,已知的解決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移動屏幕(讓屏幕在網頁上移動),其優點在于方便瀏覽(檢索),但由于手機屏幕的寬度往往小于網頁中各板塊內容的寬度,找到內容后如果要進行閱讀,必須每一行移動N次屏幕才能完成對該行的閱讀;
另一種是對網頁重新進行排版,把WEB進行技術處理,把每個板塊每一行的內容按屏幕的寬度進行排版,這樣一來,閱讀是非常之方便,但是檢索起來就非常之困難,如新浪首頁這樣的大型網頁,重排后網頁會化為上百個小網頁,不知誰能有耐心翻動上百個網頁進行瀏覽。
所以,快速檢索和方便閱讀,這兩個必備動作在3G手機上以一對矛盾的形式出現在用戶眼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成為手機瀏覽器設計的關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