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雨夜偷牛的人/把我從人類/身體中偷走。
我仍在沉睡。
我被帶到身體之外/葵花之外。
我是世界上/第一頭母牛(死的皇后)/我覺得自己很美/我仍在沉睡。
……——節選自海子《死亡之詩2》
《法制日報》日前報道:百年老字號“王致和”商標,日前在德國被搶注。在與對方協商未果后,王致和集團表示,將于近期在德國柏林提起訴訟,追討商標權。這將是中華老字號首次進行海外訴訟維權。
今年3月,王致和腐乳、調味品、銷售服務三類商標被一家名為歐凱(OKAI)的德國公司注冊。它曾是王致和產品在德國的銷售商。“王致和”商標案代理律師王洪青稱,歐凱公司是明顯的惡意搶注,在歐凱公司注冊之前,王致和集團已經擁有著作權,而且歐凱公司已經賣了王致和產品,知道產品在中國和華人世界的知名度。德國歐凱公司OKAI公司負責人則表示不同意“惡意搶注”。
據悉,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拓展國際市場至今,王致和集團已在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商標,下一步將要進軍歐洲市場。今年8月,發現商標在德國被搶注后,王致和集團立即委托律師與對方協商討回商標權,但至今沒有得到回應。
王洪青律師表示:“產品要去德國銷售,如果商標不奪回來,對方可能會主張權利,我們這方就有可能構成侵權。”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家槐則稱:“王致和商標是純民族的品牌,付多少費也要起訴,要不商標拿不回來。”
商標拿不回來,就意味著王致和產品無法進入德國市場,據王致和商標案代理律師估算,整個訴訟過程大約需要幾十萬元訴訟費。目前,王致和集團正在聯合國內其他兩家同樣被歐凱公司搶注商標的食品企業準備共同起訴。同時也在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抓緊注冊,以避免商標再次在國外被搶注。
商標保護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在沒有進行商標注冊的國家,該商標將不會得到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在大多數國家里,商標注冊采用的是“申請在先”的原則,這就意味著先在該國提出商標申請的主體將得到商標專用權,從而制止其他人對該商標的使用。商標搶注作為一種現象,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在1967年,我國用于蚊香的“雄鷹”商標被外商搶注;70年代的“海鷗”、80年的“芭蕾”也曾有過同樣的命運。發生商標搶注的根本原因首先當然在于我國現行商標確權制度存在著缺陷。《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是在1982年由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通過,1983年實施的。1993年由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作過一次修正。面臨入世,《商標法》成為目前十分敏感的一部關系內政、外交的法律。我國入世前夕,《商標法》的修改幾乎成為國內、外的重要話題和熱點。加入WTO后;我國在亞太經合組織中舉足輕重;作為國家的法律,《商標法》還應當考慮到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作為民事權利)的商標權利狀況。總之,商標領域中的情況起了質的變化,進入90年代,世界100多個國家都修改了《商標法》,日本在1991、1996、1999年三次修改《商標法》。在此背景下,2001年12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的新《商標法》。修改后的《商標法》遏制惡意搶注商標行為,因為放棄了“申請在先”原則,強調誠實信用。其中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和融入全球經濟,越來越多的產品會走向國際市場,中國商標已在世界范圍內進入被搶注的高峰期。而產品的品牌要想在某個國家受到法律保護,就應當在該國申請注冊商標。因而使得國際貿易中的商標搶注現象屢屢發生。據國家工商總局2005年8月的不完全統計,國內有15%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其中超過80個商標在印度尼西亞被搶注,近100個商標在日本被搶注,近200個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注。商標搶注是新的投資形式,外國大公司和海外代理商在多個國家瘋狂搶注中國知名商標,但并沒有大規模地用于產品,而是將其束之高閣。如“狗不理”、“杏花村”、“杜康”、“女兒紅”在日本,“竹葉青”在韓國,“豐收—桂花”陳酒在法國,海信集團的商標在德國、“牡丹”在荷蘭、“五星”啤酒在美國被搶注,等等,不勝枚舉。被搶注事件足以引起國內企業的高度重視。因此,對那些已經有產品出口或有出口可能的廠商,應當及時到國外申請注冊自己的商標。
很多國內企業擁有多年打造的知名品牌,但商標保護意識普遍薄弱。商標權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財富,商標權保護具有地域性,即在某一國家內注冊的商標,只在其注冊的國境內受到保護,在他國不受保護。商標注冊不但要多元化,而且要走向國際化,適時地進行多類注冊甚至全類注冊,有規劃地在世界主要國家提前注冊。企業要為商標建立“防火墻”,不但要防止商標被他人搶注,遇到商標搶注更要積極應對。要善于運用商標的在先權利。
外商搶注我出口商標的主要原因是為謀取非法利益和開展不正當競爭。一方面,這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惡意打壓中國企業的一種新形式的貿易壁壘,通過商標搶注制造知識產權糾紛,阻礙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另一方面,商標搶注也是一種商業行為,商家追求的是利益,商標搶注也是商家維護其市場份額的商業工具。第三,出口商標被搶注也與我方的商標權域外保護意識不強有關。接二連三的搶注事件說明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中國企業還存在著忽略商標戰略,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品牌管理缺乏國際視野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