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物體在水中的溶解是常見的現象,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要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也不是容易的事。本活動以探究水味道的變化為主線,實際上就是了解一些物體在水中的溶解。采用變魔術的形式,是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讓幼兒在探索后通過標記記錄兩種“變”的方法不同,實際上是對孩子科學探索方法的隱性引導,激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相同結果的指導。孩子們在活動中始終充滿著好奇,積極地探索,大膽地發表著自己的發現。 教學詳案
[課時建議]1課時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里后水會變味。
2.感受水的變化,能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達出來。
3.愿意參加實驗活動,對實驗操作有興趣。[活動準備]
1.水壺、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標記圖。
2.白糖、橘子粉、葡萄粉每組一份。[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導入課題
1.出示裝滿水的水壺
這是小朋友平時喝的水,有沒有什么味道?
介紹:這是淡淡的水,我們每天都要喝淡淡的水,身體會長得很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師以變魔術的方式,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后將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讓小朋友猜猜水會變成什么味道。
教師語言參考:我是魔術師,我來變魔術,搖搖搖,變變變,一二三。變!
請個別小朋友嘗一嘗,告訴大家什么味道。
(讓小朋友嘗時一定要注意衛生,嘗的人每人一只杯子)
3.交流談話:淡淡的水怎么會變成甜甜的水?
根據幼兒的反應再次加入糖,用小勺子取一點糖,放在杯子里,搖搖搖,變變變,一二三,變!觀察糖到哪里去了?
小結: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見它,可是用嘴巴一嘗就能嘗到它的甜味。
二、幼兒探索:變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杯子,用白糖、淡淡的水變出甜甜的水。
提供的杯子上可以貼上不同的標記,便于幼兒在二次操作時都認好自己的杯子,保持衛生。并提醒孩子輕輕地拿杯子,太用力了杯子的肚子會癟的。
2.交流:你剛才是怎么變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結合幼兒的操作用標記圖表示出操作過程。(空杯子;白糖—加水:糖水;空杯子—加水—加糖=糖水)
3.小結:淡淡的水,真奇妙,和糖在一起,變成甜甜的糖水。
三、再次探索:變不同味道的水
1.談話:你還喝過什么味道的水7是怎么變成的?
2.出示橘子粉、草莓粉:這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東西?讓幼兒聞聞猜猜。
教師介紹:這是飲料粉,可以做飲料喝的。淡淡的水和它們在一起會變成什么味道呢?
3.幼兒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淡淡的水和它們在一起會變成什么味道。
提示幼兒邊變邊說“搖搖搖,變變變……”的話語,可以讓飲料粉有溶解的時間。還可以仔細觀察溶解的過程。再與幼兒交流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是怎么做的時,可針對不同速度、能力的孩子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發現并獲得成功感。
小結:淡淡的水和黃色的橘子粉在一起,變成橘子味道的水,酸酸的,甜甜的。淡淡的水和粉紅色的草莓粉在一起,變成草莓味道的水,甜甜的。
活動總結:淡淡的水和糖、菠蘿粉、草莓粉在一起能變成不同的味道。
教學備注
平時很多幼兒都不喜歡喝白開水,教師有必要在生活中經常提醒孩子多喝白開水,知道這樣有利于健康。
教師變魔術時可以不讓幼兒看到老師的操作過程,避免他們操作時都按老師的方法,沒有自己探索的思考。用兒歌形式的語言實際上是讓糖有溶解的時間。
[活動延伸]
提供幼兒食鹽、咖啡、豆奶粉等,讓幼兒嘗試變成各種味道的水。并可以嘗試把兩種物品放在一起,觀察變成的顏色,嘗試不同的味道。
科學活動是為了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科學規范的操作是孩子學習的基礎。用標記圖將兩種方法展示,可以讓孩子們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順序,同樣的結果。
讓孩子們看看、聞聞兩種飲料粉顏色、氣味的不同,激發孩子操作的欲望。
由于每位幼兒放的飲料粉量不一樣,味道就有不同。有的說甜甜,有的說橘子粉酸酸的,都是表達了個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