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專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2006年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專項,共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等60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項目經過嚴格評審,獲得了國家補助資金支持。此次專項重點圍繞國民經濟主要產業領域,特別是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以及戰略性資源開發、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領域,支持相關重點骨干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專項是在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基礎上,對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的關鍵試驗和研發設施建設予以支持,以構建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平臺。從2004年設立創新能力專項開始,已經連續批準建設了三批專項項目,截止目前,共有168家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項目建設獲得了國家補助資金支持,專項的實施對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產生了重要影響。
我國學科發展呈六大特點和趨勢
在3月20日舉行的“2007中國科協學術建設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向與會媒體發布了我國學科發展進展報告。報告勾勒出我國學科領域發展的特點及趨勢,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基礎研究不斷涌現高水平的原創成果;應用研究更加重視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日趨縮小;工程技術更加注重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學科間交叉滲透融合趨勢日益明顯;我國學科發展整體水平仍需大幅提升。 報告同時認為,雖然近兩年來我國學科發展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和重要進展,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自主創新的環境依然不盡如人意,自主創新的能力依然較弱。
據了解,中國科協從2002年連續4年編制《學科發展藍皮書》。去年啟動并建立學科發展研究及學科進展發布制度;在80多個所屬全國學會申報項目中,首次組織和資助其中的中國力學學會等30個一級學科的全國學會開展學科發展課題研究工作,編撰出版《力學學科發展報告(2006-2007)》等30部一級學科發展報告、1部《學科發展報告綜合卷(2006-2007)》。

我國第一代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低成本電腦走向市場
“中國芯”電腦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龍芯2E”產品發布會上亮相。這標志著應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龍芯CPU研制開發的第一代夢蘭龍芯低成本電腦和系列筆記本電腦,已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被譽為“中國芯”的龍芯CPU研制,被列入國家863計劃計算機軟件技術主題重點課題和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2004年5月,中科院計算所與江蘇夢蘭集團簽訂在夢蘭設立國內唯一龍芯產業化基地的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龍芯產業化邁開堅實的第一步。2005年,龍芯CPU產業化應用列入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近三年來,龍芯產業化基地的科研人員主攻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結合,成功開發出龍芯低成本電腦和系列筆記本電腦,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并申報了國家10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專利。龍芯電腦采用中國自主設計的CPU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國產辦公軟件,具有低能耗、高性能的顯著特點,筆記本電腦的處理能力相當于英特爾奔騰IV處理器,能夠充分滿足日常工作要求。龍芯處理器內置安全功能可以對絕大多數流行病毒免疫,可編程加密和加密存儲、加密傳輸,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安全。龍芯電腦還有低價位的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政府公務和農村、學校、部隊信息化領域,面向八億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

我國加速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步伐
——由長風聯盟主持的OASIS中國辦公室正式成立
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全稱為結構化信息標準促進組織)已經選擇長風開放標準平臺軟件聯盟(以下簡稱“長風聯盟”)作為OASIS(中國)辦事處的運營單位。OASIS成立于1993年,主要使命是推動Web Service、安全、商業事務、供應鏈等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領域相關標準的開發、集成和推廣應用。
OASIS中國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吸引新成員的加入以及提高對現有會員的服務能力,無論是政府、企業、協會,還是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該組織的會員,作為服務內容的一部分,OASIS中國網站已經正式開通(http://www.oasis-open.org/cn),對該組織感興趣的個人或組織可以通過該網站了解更詳細的內容。
OASIS中國辦公室成立的同時,OASIS UOML TC也宣布成立。中國將作為OASIS UOML技術委員會的發起單位,與來自全球多個機構共同開展工作。
我國月球車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取得重大進展
2007年3月8日,中國科學院高技術局在沈陽自動化所對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月球車系統關鍵技術預先研究”進行驗收。驗收專家組由我國繞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姜景山院士擔任組長。專家組在對本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認真審查后,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2004年2月13日,國家航天局宣布了我國探月計劃,中國探月工程將分繞、落、返三期。2006年2月探月工程被列入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十六個重大專項。在二、三期探月工程中,月球車是實現科學目標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月球車關鍵技術預先研究”項目于2005年3月啟動,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作為項目牽頭單位,聯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空間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和中科院電子所等單位,發揮中科院綜合優勢,合作開展本項目的研究工作。我國未來的月球車將集全國有技術優勢的單位共同研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牌”月球車。驗收專家組認為本項目研制的月球車在系統方案整體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體現了中科院的整體研究實力,并建議結合國家探月二期工程的需求,深化研究工作,為我國探月工程做出中科院應有的貢獻。
中藥技術首次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項中藥提取先進技術科研成果———“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藥有效成分產業化應用”發明技術獲得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記者從中華中醫藥學會了解到,這是中藥技術成果首次獲得高級別國家技術發明獎勵,也是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史上目前獲得的最高發明獎項,它使中藥現代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并開辟了巨大的產業化前景。
超臨界萃取是世界范圍內近30年來新興的研究熱點。尤其在“能源危機”緊迫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此項技術在化工、能源、燃料、醫藥、食品等領域的應用更引起持續關注。
近年來我國實施中藥現代化進程,超臨界萃取技術被列為中藥高效提取分離現代化的關鍵新技術,其開發與產業化形成了“熱點中的熱點”。特別以非極性的二氧化碳為萃取劑,由于不燃、無毒等,非常適用于中藥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離。
超臨界萃取技術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技術發明專利,專家們一致認定這項技術“在國內、國際的中藥工業化應用中處于領先地位”“在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中具有示范作用”。2005年,這項成果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由廣西玉柴機器股份公司承擔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專項“微轎柴油發動機研發能力”項目日前通過驗收。該項目的建設填補了我國小型高速柴油機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小型高速柴油機自主研發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將為我國汽車工業做出新貢獻。
小型高速柴油機比汽油機節油15~30%,二氧化碳等各種廢氣的排放也比汽油機明顯減少。受環保和節能的雙重壓力,柴油轎車已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在法國、奧地利等國銷量早已超過汽油車。而我國柴油微型客貨車和柴油轎車的應用基本上還是空白。車用柴油機的開發研制能力對我國柴油汽車工業的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項目通過改造或從國外購進小型發動機試驗臺架、電控燃油系統測試臺架、UGNX三維設計軟件、Solid Edge模具設計軟件等關鍵設備和軟件,建立起適合汽車發動機產品開發的CAD/CAPP/PDM集成系統的工作平臺,并建成了國內唯一的深度冷熱沖擊試驗臺(-25℃~120℃)、傾斜試驗臺(前后左右45°)(見圖1)、雙動力輸出試驗臺等試驗設備。從而建成小型高速柴油機產品研發平臺,提升了系統的產品設計、燃燒系統開發、電控標定等能力,同時,可進行歐Ⅳ及以上排放法規要求的試驗。試驗手段達到國內領先,與歐洲水平同步。玉柴機器股份公司在此平臺上開發的微轎柴油發動機突破了采用全鋁結構、貫穿螺栓、可變截面增壓器(VNT)、電控共軌燃油噴射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行業共同關心的技術難題。

我國首部《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問世
近日,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產業現狀的專業藍皮書《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出版。《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全面總結了2005至2006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基本情況,包括國內立法、執法、產業化情況、授權、學術活動、人才培養以及國際保護等。
《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報告》,其間介紹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重大事紀要、典型案例、縱覽國際要聞、知識產權公約成員發展、各國立法新進展以及問題與展望等。《藍皮書》還就當前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存在的主要焦點問題,由35位國內知名學者分別撰寫文章,發表個人觀點,對有關問題進行了多角度透視。該部分共包括七個焦點話題,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教育與人才培養、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傳統資源與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與反壟斷、互聯網傳播與版權保護以及專利法第三次修改。
《中國知識產權藍皮書》共40余萬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規模龐大、資料翔實,是一部了解我國知識產權狀況的百科全書式的出版物;來自國內眾多高校、研究機構的數十名學者參與了藍皮書的編纂,展示了我國知識產權研究的多方面成果,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研究的龐大陣容。
世界最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臺
在江蘇省誕生
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最大推力的35噸級電動振動試驗臺在江蘇蘇州東菱公司誕生。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徹底打破了數十年來國外在電動振動技術方面對我國的封鎖,改變了國際振動界的格局,標志著江蘇省設計制造的超大型電動振動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電動振動試驗臺是力學環境試驗設備的一個主要手段,對于導彈、衛星、飛機、船舶、汽車和電子等尖端產業的科研、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屬于當前世界管制產品目錄,長期被西方國家所龔斷。
我國平板顯示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是位于蘇州國家高新區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先后研制出5噸、6噸、7噸、10噸、12噸、16噸、18噸等幾十款振動試驗臺,現已形成電動振動試驗系統、機械振動試驗系統、電液振動試驗系統、綜合環境試驗系統、激振器等十大系列產品,有30多款產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三大技術難關,一是一階共振頻率關;二是冷卻技術關;三是攻放與臺體的阻抗匹配關。
IECE國際節博會
成交金額突破5000萬
由天津市經委、發改委、統計局以及市科委、市建委、市商務委、市環保局聯合舉辦的首屆天津國際節能環保綠色產業展覽會于2007年3月29日勝利閉幕,本次展會得到了中國節能協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本市和國內的160多個企事業單位參展,展位數共計320個, 展出面積1萬多平方米,并吸引了英、美、日、德、瑞典等國產品和技術參展,展會效果顯著,得到了參會人士的肯定和認可。
據悉,組委會現場通過參展企業市場調查表和專業觀眾登記卡反饋信息得知,本屆展會預計成交額人民幣5600萬,專業觀眾突破3萬人次,參會人士遍及國內外,主要來自天津、北京、河北、山東等環渤海地區,還有河南、江蘇、上海 、廣東等地,同時臺灣和香港地區也占一定比例。
由TCL集團工業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增強型液晶電視數字視頻動態背光控制技術,4月11日順利通過了信息產業部高新技術成果鑒定。專家指出,該項技術屬國內外首創,使用該技術的產品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TCL集團工業研究院院長閆曉林博士介紹,該技術的創新點,主要是在CCFL背光液晶電視上采用了區域背光控制與整體背光控制相結合的處理方法。采用該技術的液晶電視不僅提高了圖像的景深和立體感,使得畫面更逼真,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功耗,并提高了觀賞的視覺舒適度。國家“973”新材料組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指出,此次由TCL集團自主研發成功的增強型液晶電視數字視頻動態背光控制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我國TFT-LCD電視技術在動態背光技術上的空白,是我國平板顯示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