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你歡呼
周靜華
區(qū)域活動結(jié)束時,小宇說什么也不肯將彩泥放進盒子里。小豪耐心的勸說:“不放進盒子,彩泥會變干,下次就不能用了。”“不,我就不。”小宇噘著嘴,頭撥浪鼓似的搖著。小豪見“說理”不行,就要硬搶。小宇址狀“哇”的哭了起來,邊哭邊喊:“你壞,你壞,要弄壞我的寶貝!”我忙上前安慰她:“快別哭,哭花臉就不漂亮了。”這話對愛美的小宇還挺靈,她馬上止住哭。“來,讓我看看你的寶貝。”我向她伸出了手。小宇小心翼翼地將小寶貝放在了我的手上。“好可愛的小螃蟹!”我由衷地贊美道。紅彤彤的螃蟹殼,八只泥彩做的蟹腳整齊的排列著,最有趣的是兩只螃蟹,象鉗子一樣張著。
“老師,他把彩泥收走,小螃蟹沒有腳會死的!”小宇委屈地說。“是啊,那太可惜了。”我有同感。每次泥工作品總是講評后或者保留一天后團起放好,幼兒雖然不舍得卻也只能這樣。“可是,老師說過,彩泥不放好會變干的。”小豪據(jù)理力爭。“小豪說得也沒錯,怎么辦呢?”雖然我心里早有了主意,但還是把這個難題拋給了孩子。
我請全班小朋友來幫忙想辦法。孩子們靜靜的思索起來。越越第一個打破了寂靜:“等彩泥干了就加點水和一和,還可以用,我試過的。”小宇馬上反駁:“小螃蟹的腳要拆下來重做,它會疼得!”欣欣說:“給小螃蟹加個透明的罩子,彩泥就像放在盒子里一樣。”這個辦法不錯,可是一時去哪里找這樣的罩子呢?大家還是搖頭。最后,小薇想出了好辦法:“給小螃蟹照個相吧,小宇可以天天看見它了。彩泥也能放回盒子里了。”這個提議馬上得到了小朋友的熱烈支持。孩子們終于找到了保存自己作品的好辦法。說下就干!我馬上找來數(shù)碼相機,對著“小螃蟹”咔嚓、咔嚓,不一會兒,漂亮的照片就打印山來了。
點評
讓幼兒走上前臺
賦予“物”以生命,是幼兒“泛美論”的一種表現(xiàn),在幼兒眼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文中的例子就是證明。教育也是化解矛盾的一劑良藥,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可由教師化解,可由幼兒化解,為了突出幼兒的主體性、探索性以及體驗化解矛盾的快樂,收獲社會化的成長和進步,教師應居幕后而讓幼兒走上前臺,這也是幼兒教育的主旨之一,同時也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表現(xiàn),畢竟幼兒才是發(fā)展自己的主人。
“護身符”引起的風波
潘曉冬
周末逛街購物時,在一商場獲贈了一塊“護身符”,我不加思索就戴上了。
周一早上,小朋友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我這個小小的變化。晨間活動的時候,幾個小朋友就圍在我周圍詢問:“老師,你今天脖子上掛的什么呀?”“這個是我的護身符呀!”“潘老師,我也有一個。”“我也有,是我外婆送給我的。”“我也有……”幾個小家伙自豪地從衣服里面掏出來給大家看。我一看都是些貴重物品,有黃金的掛件,有玉墜,五花八門。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都舍得花錢精心呵護家里的獨苗苗。可是小家伙畢竟還小,不懂得好好保管,萬一在幼兒園期間掛件丟失或者損壞,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我臨時決定開展以護身符為內(nèi)容的主題活動。首先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護身符,知道護身符所代表的愛的含義,由此讓他們產(chǎn)生對家人的感激。同時告訴他們這些護身符需要花很多錢才能買到,所以讓小朋友懂得好好珍惜它。另外,為了讓護身符更安全,我建議孩子們從明天開始就把護身符放家里,等長大了再戴,潘老師也一樣,明天也讓護身符留在家里,我們都把它保存起來。孩子們很樂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議。
放學后,小朋友們都陸續(xù)被家長接走了,我突然發(fā)現(xiàn)小雨小朋友在教室里死活不肯跟爺爺走,我走到她身邊詢問她為什么。小雨小聲地問:“老師,你的護身符是在哪兒滅的?”我告訴她在縣城買的。“爺爺,我也要買一個!”,“這孩子真不懂事,這會兒怎么來得及去縣城買啊?”爺爺責怪著孩子。“我要,我就要!嗚……”小雨哭了起來。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我忽視了沒有護身符的小朋友。我很尷尬地摸了摸她的頭。畢竟這個風波是因為我的護身符引起的,我蹲下來對她說:“小雨,老師知道你很喜歡這個掛件,老師就把它送給你。不過,我們有個小小的約定:你現(xiàn)在還小,這個掛件等你長大了再戴,你把它帶回家藏好。”小雨停止了哭聲,還在我耳邊悄悄地說:“我們拉拉勾吧!”然后就高興地跟爺爺回家了。
這次風波雖然結(jié)束了,卻給我的思想留下了不小的震撼。小朋友們都是天真純潔的,他們的模仿能力極強,尤其是模仿老師。他們會很自然地把老師的一切言行舉止作為自己的鏡子,在他們眼中老師的言行永遠是正確的,老師的穿戴是最美的。通過這次護身符的風波,我更加認識到作為老師,尤其是幼兒園老師更應該牢記“為人師表”!
點評
一次偶然的事件,使老師發(fā)現(xiàn)了教育的問題,首先意識到自己的服裝配飾的問題,其次是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問題出現(xiàn)后,教師積極地采取教育措施,巧妙地生成相關的主題活動,既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對于發(fā)生在放學后的風波教師沒有生硬地說教,而是真誠地和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細心和愛心。畫出兒童眼中的世界
畫出兒童眼中的世界
吳 琨
在一次觀察汽車的戶外活動中,田田看見汽車排氣筒不停地冒著黑煙,她就對我說:“吳老師,我要給汽車打吊針。”“為什么?”“給它消消毒,就不冒煙了!”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時機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想法畫了山水,效果非常不錯。
正如陳鶴琴先生說的“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孩子們的眼光和成人足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眼中的大自然就更加豐富多彩。于是,在以后的美術(shù)活動中我就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選擇適合幼兒發(fā)展的繪畫內(nèi)容,例如: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我就放動畫片《獅子王》給他們看,看完請他們畫山自己最喜歡的獅子形象,這時,他們完成的作品各不相同,有的畫獅王,有的畫獅跑,有的畫獅子的一家,有的畫獅媽媽……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再例如:男孩子們非常喜歡“奧特曼”這一動畫人物形象,于是,我就讓孩子們自己去搜集有關資料來畫“奧特曼”,結(jié)果,孩子們搜集到各種不同的資料如變形玩具、圖書、畫報……而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孩子們居然能夠畫山類似“連環(huán)畫”的效果,這比任何一個老師教的人物形象都要畫的好,興趣是動機的源泉,愛好的推動者,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才成長的起點,幼兒只有對繪畫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從事繪畫活動,用他們手中的筆表現(xiàn)兒童眼中的世界。
點評
讓幼兒自己去表達、去創(chuàng)造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促進人的自由發(fā)展。自由發(fā)展的教育,是尊重人的興趣愛好、特點的教育。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要在現(xiàn)實的教育中打破條條框框?qū)⒆拥氖`,無論是人為的還是非人為的,還教育以自由,還孩子以自由,正如文中的教師所為,讓幼兒依據(jù)自己的興趣來描繪其對生活的認識,感受、理解這也是幼兒主體性的一種尊重,而尊重里也含著對幼兒成長的關切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