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入幼兒課堂,好!
為使兒童了解和傳承民俗文化,成都市成華區教育部門嘗試將“拉大鋸”、“搓麻糖”、“剪紙”、“皮影”、“川劇臉譜藝術”等四川民俗文化納入幼兒教育。無獨有偶,上海市把上海話、上海童謠等加入幼兒園小朋友的日常課程中,并通過游戲等方式融入“鄉土文化”的教育。在筆者看來,民俗文化、方言等入幼兒課堂,其形式和內容俱佳,甚好!
首先,我們根本不用擔心民俗文化入幼兒課堂會影響到對孩子們的現代化教育。因為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接觸外來的和現代化的文化、思想不是少了,而是達到了使我們忘卻本有的傳統文化的地步。國外的動畫片、電影等亦在無形中影響著未成年人的一舉一動。就此來看,我們給青少年補上民俗文化教育課不但對青少年十分有益,還將擔當起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特性的重任。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與其空談口號,不如利用一些合適的載體對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我看,讓民俗文化入幼兒課堂就是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載體,它將喚起青少年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和培養自己的國家的感恩之情。
北京:學校幼兒園須裝攝像頭但不得侵犯個人隱私
《北京市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系統管理辦法》即將發布施行,該辦法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必須安裝攝像頭,但不得侵犯公民個人隱私,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圖像信息,應當采取保護措施。
根據《辦法》要求,單位公共安全攝像頭不得擅自采集本單位范圍以外的公共區域的圖像信息;交通道路、廣場等公共場所公共安全圖像系統的建設由政府負責,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在該區域設置圖像信息系統。單位設置公共安全圖像信息系統擅自采集本單位范圍以外的公共區域圖像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員分別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據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經安裝圖像信息采集設備26.3萬余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監控系統,主要應用在公安、城管、防汛、市政、園林等部門。另一類是由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監控系統,主要分布在金融單位、大學校園、大型商場、賓館飯店、企業內部、居民小區等單位和區域。
上海:嘉定豐莊幼兒園首創京劇課本劇
作為上海京劇院啟蒙教育實驗基地的嘉定豐莊幼兒園在將京劇啟蒙教育引入課堂的一年里,不但把自編自演的幼兒京劇課本劇《贊虬江》搬上了舞臺,目前又與上海京劇院藝校的教師們一起首創幼兒京劇課本劇《狼和小羊》,將京劇啟蒙教學推進了一大步。
在該園,教師們將戲曲故事重新改編,將劇中人物的動作簡化,讓孩子們欣賞其唱腔和動作。通過簡短易懂的京劇念白對孩子們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并讓他們了解色彩在中國京劇臉譜中的運用,進而學習兩至三段京劇表演,逐步感受京劇藝術的美。據悉,該園為此聘請了方小亞任藝術顧問,上海京劇院藝校的老師則主動承擔了幼教教師的培訓任務。
10萬所中小學幼兒園將配置健康體育宣傳欄
近日,由中國關工委、教育部等12個部門聯合發起的“校園健康體育宣傳欄”公益項目在京啟動。未來5年內,全國10萬所中小學幼兒園將配置宣傳欄。
目前,“校園健康體育宣傳欄”公益項目已在北京地區的500多所學校幼兒園實施。宣傳內容主要圍繞青少年兒童健康、體育、安全、法律等方面,學校將定期更換海報內容。
據介紹,從1985年開始,我國進行了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中國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在持續下降。
教育部體衛藝司的一位負責人分析說,造成青少年兒童體質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學生上樓乘電梯,出門坐汽車,體力勞動減少;二是目前的應試教育過分注重升學率,導致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缺少體育鍛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