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年齡偏小,自我意識強,對老師提山的規則不能很好地接受,本學期我嘗試運用幼兒喜歡的形象、角色和生活游戲來協助幼兒萌發規則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媽媽的形象,引起孩子的親近感。
小班孩子對自己的媽媽有種特別的依戀感和親近感,所以老師也可以抓住這個特征,用媽媽的口吻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互動。如談話時:“我們每個小朋友家里都有自己的媽媽,范老師是小朋友幼兒園里的媽媽,我也會像你們的媽媽一樣愛護你們,關心你們,范媽媽會講有很多好聽的故事,會玩好多好玩的游戲,還會好多好多的新本領呢,你們想跟媽媽學本領嗎……”在散步時:“今人媽媽帶你們去散步,你們都是媽媽的好寶寶,你們可要一個跟好一個,千萬不能走丟。寶寶們在散步的路途中可要睜大眼睛,等會兒把你看到的告訴媽媽。”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好的記住老師的要求,也便于孩子們很好的做到,同時把依戀情感轉移到老師身上,產生親近的感覺,為建立規則意識打下基礎。
二、借“動物”的形象,引起孩子的追隨感。
動物卡通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形象,讓孩子跟著動物的形象來學學、做做,形成一定的規則。如:每天早晨幼兒來園時要像大白鵝一樣,向老師和小朋友點頭問好;我們教幼兒在活動室走路時,要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外山活動時要像小烏龜一樣,慢慢的;上課時要像長頸鹿一樣,脖子伸得長長的;吃飯時要像大老虎一樣,嘴巴張得大大的……用動物的形象吸引孩子的興趣,引起孩子的追隨感,規則也就在無意問逐漸形成了。
三、以“生活化”的游戲,引起孩子的愉悅感。
生活化的游戲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把生活化的游戲融入到小班孩子的教育中,便會有不小的收獲。每次讓小班的孩子在戶外集合時,孩子們總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甚至不聽老師的口令。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紅綠燈”的游戲,讓孩子們看著老師手里的紅綠燈,來駕駛自己的小汽車來排隊集合。(小汽車笛笛笛,紅燈亮了,停下來,綠燈亮了,向前開)同時還可以變換角色,如:小飛機(我的飛機就要開,嗚嗚嗚嗚,飛到隊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鯉魚游啊游,快快游到媽媽旁,快快快)。這樣孩子們既能聽清老師的口令,又能又快又好地排好隊伍。其實這種游戲形式不僅可以用于孩子們的戶外集合,還可以用于孩子們的一日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形成規則意識,然后愉快并主動地遵守規則,而不是在興趣全無的情況下被動地遵守規則。
教育是無痕的,規則的建立也應該是無痕的。只有這樣,規則才能在孩子們輕松接受,樂于執行也才能讓規則散發永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