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全園性的觀摩活動中,執(zhí)教者正在組織活動“我的爸爸”,郭銘小朋友正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長的很高大也很帥,他最喜歡的活動是下棋、上網(wǎng)打游戲,最喜歡的人是我,最愛吃的東西是紅燒肉和魚肉……突然,王毅小朋友從座位上下來,與郭銘咬上了耳朵。他的這一舉動顯然不在老師設計之中,一時間老師與小朋友都詫異地楞在那里。不過很快,老師就反應過來:“呀,兄弟兩個這么要好,說上悄悄話了,能告訴大家說的什么嗎?”“可以啊!”王成爽快地說“我要郭銘告訴他爸爸不要抽煙,那樣對身體不好。”“哦,原來是這么回事,這是個很好的建議,應該讓大家一起來分享,當然,如果能征得老師同意后再發(fā)表,那樣就更棒了。”執(zhí)教老師簡單的一句話,不但成功化解了遭遇意外的尷尬,還及時肯定了小朋友的合理建議,又不露痕跡地對他的行為提出了改進的意見。在老師的肯定下,小朋友開始相互討論起爸爸的好習慣與壞毛病,還提出了不少幫助爸爸改掉壞毛病的好辦法。
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總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來參與活動的,因此,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xiàn)許多的“節(jié)外生枝”現(xiàn)象,教師不能夠拘泥于預設。而應該捕捉有價值的“意外”,給予適當引導,并即時納入彈性靈活的現(xiàn)場設計中,讓幼兒順著“意外”不斷深入,盡可能使每一次意外演繹成不曾預約的精彩。如果教師當時加以呵斥、批評或不予理睬,照著自己的預設進行到底,幼兒還能有這真情的流露與熱烈的討論嗎?
點評:學會“巧”處理
觀摩活動中有趣的一幕令人發(fā)笑的同時,給了老師以深深的啟發(fā),節(jié)外生枝的情景在我們教學活動中不為少數(shù),如果作為老師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意外事件,那么不但會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久而久之,也會壓抑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此,我們不妨可以借鑒這位睿智的老師的成功教學方法,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