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盈并購這場撲朔迷離的父子角力,結果是兩敗俱傷。李澤楷扳倒了父親,卻得罪了各方人士。李嘉誠愛子心切卻不落好,丟掉了面子。而最后的贏家,卻是電盈二東家網通。這一戲劇性的結局讓所有關注電盈命運的人都感到困惑,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電盈風波終于收場,留下了讓人困頓的謎團,也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父子“代溝”。
(一)商場無父子
馬克思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堅硬的商品貨幣法則面前,溫情脈脈的親情面紗會變得薄如蟬衣。\"當中國經濟舞臺上父子間深情握手的戲劇漸入高潮時,這種家族父子親情還是令人擔憂的。親是親,情是情;可錢是錢,生意是生意,必須涇渭分明。李氏父子圍繞電盈出售斗法,一個要買,一個不賣,一個有心救駕,一個毫不領情,一個煞費苦心,一個漠然置之。為謀利益最大化,李澤楷公開與父親不和。李澤楷在媒體面前表示,對于自己的電信公司電訊盈科出售給他父親支持的一個財團,他感到\"非常不滿意\"。而在盈拓小股東投票之前,李澤楷又表示,如果這樁有爭議的交易以失敗告終,他會\"好高興\"。
在商場上,父子交手角力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杭州青年富商王智梁,只因為當初父親對他的蔑視,他憋著一肚子氣離家出走,經過10年打拼,積攢了千萬元資產衣錦歸鄉,挾著金太陽公司的威力,把酒店開到父親的飯館\"黃記\"總店的對面,面對面地上演了一出父子龍虎斗。王智梁使出了一個個殺手锏。兩個月后,王智梁酒店的上座率已經基本達到了90%以上,而\"黃記\"生意卻明顯地冷清了許多。再后來,\"黃記\"就像步入熊市的股票,生意一落千丈。隨著\"黃記\"總店的背運,其他幾家分店也變得不堪一擊,在競爭中迅速被各自的競爭對手占據了優勢。最后父親不得不承認兒子的勝利。父子再次見面時,父親寬厚地對兒子說:\"商場如戰場,只要不偷不搶,用點出奇制勝的競爭手段也是正常的。小子,我算服了你!\"
商戰的冷漠有時會淡薄父子親情,但市場正走向雙贏的競爭格局,父子交手,角逐市場,最終還是要坐到一塊的。
(二)傳統的接班意識受挑戰
據香港媒體報道,雖然李嘉誠安排李澤鉅為接班人,但內心里李嘉誠最喜歡的還是李澤楷,因此為了能夠鍛煉和安排李澤楷進入家族事業,李嘉誠費心頗多;而另一方面,李嘉誠的家族產業也在進行轉型,而其中的一塊需要李澤楷回去打理,因為小超人在這方面是有天賦的。
但李澤楷拒絕傳統意義上的接班理念,他的全新理念是\"先打江山再接班\",不坐享其成。他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以獨自創業的實力來接班。
電盈風波中,李嘉誠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昭然若揭,在外資收購電盈已成泡影的情況下,他要為二公子撐一把力,力挺二公子出售電盈,完美變現。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嘉誠收購電盈后,李家在香港電訊方面處于掌控地位,這為李澤楷未來的接班又增添了籌碼。李嘉誠親自出馬向盈拓的三大小股東游說,其中包括持有7%股份的前中策集團主席黃鴻年及其相關人士,但最終仍未能挽回局面。李嘉誠力促交易成功,既有中方歡迎梁伯韜財團收購的背景,同時他也希望能夠幫助李澤楷在此前尷尬的收購僵局中解脫。可二公子偏偏不領情,寧愿看著電盈虧損,也不希圖父親救駕。
據悉,李澤楷希望擺脫李嘉誠影響的心態由來已久。早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后,他就沒有如父所愿到和黃工作,而只身去了加拿大的哥頓投資管理咨詢公司。1990年其母過世后,在李嘉誠的再三勸說下李澤楷才加入和黃幫助打理家族產業,然而在經營和黃衛星電視項目大獲成功后,他突然成立了盈科數碼,選擇自己創業,與家族事業分道揚鑣。

\"擺脫父親的蔭庇\"一直是李澤楷揮之不去的心病,尤其是在其遇到麻煩時,更不想此時讓外界感到自己受到父親的扶持與幫助。他不愿將自己要脫身的包袱\"扔\"給父親!
李澤楷最大的理想就是獨立于父親,每當媒體以\"李嘉誠之子\"稱謂于他時,他都會大光其火,以至于有一度其秘書不得不事先提醒記者在采訪中不要提及李嘉誠的名字。
他要以自己的拳腳打拼天下,帶著真正屬于自己的資產去接班。此前,李澤楷以自己非凡的財技上演了一幕幕財富故事。
1991年,李澤楷受父命回港創立StarTV,投資約4億美元,兩年后將其轉讓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成交價為8億美元,賺了一倍的錢。李嘉誠對李澤楷的成績非常滿意,將這4億美金給當時只有25歲的李澤楷作為獎勵。以這4億美元作為資本金,李澤楷謝絕父親在家族內的重用,開始自立門戶。
1993年,李澤楷組建盈科集團,大力投資房地產和金融領域。3月,他說服香港政府批準其\"數碼港\"項目,從香港政府手中免費取得一片64英畝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術園區-數碼港的獨家開發權,成為后來業界以科技包裝地產的典范。同年5月,李澤楷又收購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信得佳\",然后注入數碼港資產,借殼上市。8月,李澤楷成立盈科數碼動力集團。
這一切都顯示了李澤楷\"先打江山再接班\"的理念,令人擊節稱道。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上一代富豪們,其家族傳承正徘徊在十字路口。在未來十年至十五年,家族企業將會出現交接班的高潮。我們需要探尋中國家族企業的未來繼承之路。而李澤楷無疑是一個風向標。
(三)新一代的崛起
李澤楷急切想單飛,個性\"叛逆\"的李澤楷一直希望擺脫父親的\"蔭庇\"自創事業,自然也不愿意自己出售的電盈股權最終由父親接盤。李澤楷與他的父親有著很大的不同:李嘉誠講的是子承父業,而李澤楷卻是喜歡自立門戶;李嘉誠經商是穩扎穩打,謀定而動,而李澤楷卻是標新立異,喜新厭舊;李嘉誠在私生活上是謹守本分,而李澤楷卻是緋聞不斷;李嘉誠奉行的是低調,而李澤楷卻是不拘小節,一擲千金。李澤楷是整個李氏家族中的特立獨行者。在他眼中,父輩的奮斗與金錢都已經是過去的歷史,在他們這一代新人中,追求的應當是全新的現代人的生活。
與父輩相比,民營企業新生代有強大的精神、財富上的靠山,在磨礪、挫折面前他們可能要顯得嬌嫩一些,但他們畢竟有了跌倒再爬起來的基礎,風險系數、環境的殘酷性都降低了。他們更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多數擁有國內、國際兩個舞臺。他們所受的教育更為規范,知識結構也更為合理。他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目前擁有的財富是父輩努力的結果,因此他們都在努力地用行動證明自身的價值。
跟一些玩世不恭、鼠目寸光的富家子弟所不同的是,家族企業的新生代們都有一股\"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大風豪氣,他們高舉現代企業理念的旗幟,繼承父輩打江山闖天下的頑強拼搏精神,更有東西方觀念融合的創造性,比起父輩們更富有爆發力和穿透力,在商場上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逞一方英豪,鑄二世輝煌。而小超人李澤楷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這種非常之舉,仍是李澤楷一貫的風格。在風起云涌的市場大潮中,李澤楷勇往直前,大學時的一句話一直激勵著他,這句話是用加州的天氣來形容斯坦福學生的冒險精神的——“不管今天的雨下得多大,明天又會陽光普照?!?/p>
1993年7月23日,李澤楷只身一人,與全球傳媒大王默多克在地中海的一艘游艇上談判兩個小時,成功地以9.5億美元將衛視易手。而李家當初在這個項目上的投入僅為1.25億美元,這意味著,僅僅3年時間,李澤楷僅此一項,盈利逾8億美元!其時,李澤楷不過27歲。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他在談判桌上的表現,據說面對\"國際老姜\"默多克,李澤楷表示,自己公務繁忙,談得成就談,談不成的話,私人飛機正在岸上等候,他一分鐘也不會多留,\"逼\"得默多克匆匆忙忙簽下高價協議。
曾經的李澤楷叛逆、自我、隨意、特立獨行,看不慣老一代富豪的\"土氣\"和\"俗氣\"。如今的李澤楷,已經開始以深色西裝、領帶、白襯衫示人,穩重而嚴肅。李澤楷一向沒有形象設計顧問,他我行我素,以簡樸自然為美。
但新一代畢竟還很稚嫩,李澤楷也并非完美無缺。從電盈風波這一微妙的事情當中,就可以看出李嘉誠與內地官方的關系很密切,他在關鍵時刻托付梁伯韜收購電盈,并從幕后站到臺前,極力修補李家與內地有官方背景的網通的關系,是頗有政治眼光的。顯然,李澤楷在為人處世這方面上,與其父李嘉誠相差甚遠,他的一意孤行,搞僵了與網通的關系。李澤楷出售電盈,最后為何演變成李嘉誠接單,這里面大有玄機,值得深思。相對于李嘉誠的善意和老到,李澤楷卻沒有接受,這從側面也反映出李澤楷的不成熟。\"小超人\"還不是\"完人\",他充其量還只是一個年輕的機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