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型教師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因個體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沒有得到尊重、滿足繼而對管理者產生不滿甚至怨恨的一些教師。他們往往本著消極的心態以個體或群體的形式抵制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管理行為,使學校內部產生各種離散現象。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學校管理者要充分運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轉化與調控。
一、待他與眾不同
[案例一]W老師,年輕的數學教師,為人熱情而仗義,因此在頻繁的交際應酬中養成了貪杯的習慣,不僅影響了家庭和睦,而且由于經常上班遲到,考勤獎也與他無緣,正因如此導致了他情緒的低落。一天下班時校長對他說:“我有幾個同學晚上聚會,你也過來!”“你們同學聚會,我去不合適吧?”W老師客氣地推卻道。“都是自己的弟兄,有什么不合適的!你一定過來啊!”晚上酒過三巡后,不勝酒力的校長對w老師說:“雖然我酒量不如你,但今天咱弟兄倆滿干三杯!”“還是少喝點吧!酒雖是個好東西,可一旦過量容易誤事。”w老師朝其他幾位同學說道。“哈哈哈——兄弟啊,你說得太好了!就沖你這句話咱們也要干!反正晚上沒事了!”一飲而盡后,校長接著說:“兄弟,你說得太好了!酒是好東西,可一旦過量容易誤事。雖然你的考勤獎被我扣了,但今天我卻給你準備了一瓶好酒。”說著指了指墻角里一盒精裝劍南春。“為了以后不誤事咱們都注意點,行不?”“大哥,什么也別說了!一切都在酒里了!”“哈哈哈——”兩人會心地朗聲大笑。此后W老師真的再未遲到。
解讀: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持自己,接納自己。重視自己,待自己與眾不同。因此,當你給別人一些異于常人的對待,稍多一點的好處,讓他感覺到特殊的話語和行為時,都會引起對方的好感。所以學校管理者要想消除自己與消極型教師這一特別群體間的心理隔閡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給他們一些特殊的對待。這種特殊不在于實質的多少,只在于對方感覺你待他與眾不同。“星期天一起釣魚去?”“下班后別走了,一起去吃飯。”這看似隨意的話語仿佛靈丹妙藥,立刻使他感覺校長待他與眾不同,不讓他感動都不行。
二、溫暖讓她不再心冷
[案例二]W老師是一名女教師。很早時胃癌奪走了母親的生命,年老的父親癱瘓在床,丈夫又下崗在家。因此專業發展受到了影響,得到的重視和認可也大打折扣,也曾對學校牢騷最多。校長得知其情況后對其給予了真誠的關心、幫助。從其寫給學校的感謝信中可見一斑。
“……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我本想大干一番,但由于自身病情嚴重,加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原因,給學校帶來的盡是麻煩。在這種狀況下,校長對我不僅沒有一點嫌棄。反而給予特殊照顧和關心。一次上課時,我犯了病,暈倒在地后摔傷了。在我自己看來本沒什么,只不過耳后多了道傷,可校長非要我回家休息不可,并親自看望我。她坐在我的身邊,握著我的手,平易地和我嘮著家常。此時的我激動得手打顫,真想像女兒撲進母親的懷抱一樣撲進校長的懷里,因為,這一天是我這個孤零零長大的女孩,20年來第一次受到如此并且是來自學校領導的關心!病好后上班的第一天會計就通知我到財務室,原來是讓我領補助金。一看上面的數字,我的心就“嘭嘭”直跳——我月工資剛剛過千,可學校竟一次性補助五百!原來這是校長在了解了我家庭的狀況后給予我的特別照顧,手拿沉甸甸的補助金,許久未掉過一滴眼淚的我早已淚流滿面……”
解讀:“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每個人都愿意對他人的關心施以同樣的回報,這是關心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因此管理者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感化消極型教師,讓他們體驗到被關注、愛護的感覺。某位教師氣色不太好,可以主動問: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此外。還可以過問一下他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特別是當他們中的某些人生病或者家里有婚喪嫁娶的事情時一定要主動去看望。問問他們還需要什么幫助。哪怕一時沒有辦到,只要盡力了他們也會銘記在心,隔閡自然也就消除了。
三、寬容其實比懲罰更美麗
[案例三]Z老師,雖年方20多歲,卻一直堅信自己踏入教育行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認為自己若沒有走錯行的話。說不定在其他領域已早有成就。因此對于來自同事、領導的善意規勸從不接受且大有“你勸我一句我非說你三句”的氣勢,更不要說讓其承認自己的錯誤了。一次教職工會上,正當校長在講臺前慷慨激昂地演講時,人們突然被一陣打鼾聲所吸引,尋聲望去坐在會議室最西北角的Z老師趴伏桌面上早已“夢見周公”去了。于是旁邊的老師急忙用胳膊肘狠狠地搗了他兩下。面對睜開朦朧睡眼的小Z,面對大家的忍俊不禁,校長卻莞爾一笑后繼續他的演講。散會后,校長給Z發了一則短信:“今晚早點睡吧!”小Z回復:“校長,知道了,對不起,我昨晚上網上得太晚了。對于今天開會時我荒唐的行為向您表示十分的歉意!請原諒!”
解讀:寬容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比懲罰更美麗的智慧。但很多時候,下屬犯錯時,領導者都會嚴詞批評一番,似乎這樣才會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其實,有時過于關注教師的錯誤,會大大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產生對抗情緒。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你一定會成為最受教師歡迎的人。
四、尊重讓他熱情勃發
[案例四]L老師,一位有近30年教齡的教師。由于平時心高氣傲。對學校一些不良現象看不慣,直言納諫卻又很少被采納,時日一長便產生抵觸情緒,對領導滿腹牢騷。大有“氣吞”領導之勢。因為和原單位領導關系很僵,不得已調過幾所學校,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年輕的校長特意到他家里拜訪。“我當了20多年的老師,你是第一個到我家里來的校長。”他激動地對校長說。“您20多年的工作經歷和經驗對于我們學校來講是一筆難得的寶貴的財富,如果學校工作中有什么不妥之處真誠地歡迎您及時指出,我需要您這樣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支持啊!”萬萬沒有想到年過半百的L老師眼眶竟然潤濕了,“校長啊。我老了。沒用了,但只要能用得著我您盡管說話!”從此以后L老師變化很大。主動上兩個畢業班的數學課,平行班級的一位女教師由于請產假,學校又暫時增加了他一個班的教學任務。但他卻愉快地接受了。用他自己的話說“雖然累點,但心里暢快”!
解讀:人無論是作為自然人還是作為社會人,都有著一種被認同、尊重和推崇的潛在意識。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麥克雷戈提出了著名的管理Y理論,他的Y理論認為:人并非天生的厭惡工作,通過善的人性激發,人會自治自律地達到目標。因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教師的人格、勞動、意見。當教師的優點建議得到認同、尊重和推崇時,教師便沒有“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的擔憂,卻具有“范人以式,人必模之;穎脫于世,人必仰之”的驕傲和自豪。蘊藏在內心的原動力,積蓄在自身深處的才能和熱情自然勃發出來。所以。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
五、給他一個機會,還你十分驚喜
[案例五]Z老師,30多歲,喜愛看書,善于思考,寫作能力較強,有許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發表,盡管教學基本功不差,工作態度也很認真,但由于種種原因課堂教學方面一直沒有太大的突破,阻礙了個人發展,幾年來情緒一直低落。許多次校長和他談心時他都不自覺地流露出“再怎么認真干也不會有大發展”的悲觀情緒。一次,全市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在該校舉行,他所在的學校得到了一個可以直接出線參加市決賽的名額。學校領導反復商量后決定把這次機會讓給他。“這次賽課對于你來講是個很好的機會,只要你有實力,不會有任何因素干擾你的。好好準備吧,我堅信你一定會成功的!”校長一邊說,一邊用手在他的背上拍了拍。“校長。大恩不言謝!我什么都不說了。您就看我的行動吧!”結果Z老師果然不負眾望,獲得了市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一等獎。此后,他工作的積極性得到全面激發,目前已經是市青年名教師了。
解讀:教師的發展是教師自身幸福感的源泉。教師的發展水平決定著教育的水平,學校的水平,機遇是教師發展的轉折點,一旦獲得就可能改變他們的生活軌跡和生存狀態。缺少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的教師常常會生“懷才不遇”之感而懈怠,久而久之,良好的潛能被子庸的日常工作所淹沒。“給他一個機會,相信他能給你一份驚喜!”但是這些發展的機會對于一般農村基層學校來講又是很難得的,因此,校長要千方百計為消極型教師營造脫穎而出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空間,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事業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