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事管理體制和機制。堅持一切服從園區建設和發展需要的原則,以公司化運作模式為主要方向,努力構建開發區高素質人才平臺,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使開發區成為各類人才最具吸引力地方和最有利于其自身發展場所。
江蘇省宿遷經濟開發區以開放型經濟為主導,以建設現代工業園為目標,重點發展機電紡織、新型材料、印染化工、生物醫藥等工業行業,力爭建成為集工業、金融、商貿等行業協調發展的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經濟開發區。“十五”末,宿遷經濟開發區在全省列入評價的11個國家級開發區、67個省級開發區中,經濟實力、科技能力、開放水平、集聚程度、環境狀況、社會貢獻等全部六個方面的發展速度綜合排名全省第七位,在蘇北五市市轄開發區中名列第一。
宿遷經濟開發區是江蘇省人民政府1998年11月批準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與國內著名學府——東南大學合作共建的高科技工業園。開發區規劃控制區面積近10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區內已建成“十四縱十一橫”的道路網絡,沿線的供電、供水、電信、廣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已敷設到位,基本實現“八通一平”。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已見成效,生態型、園林式的開發初具雛形。
開發區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全過程服務體系,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濃烈氛圍,積極營造良好投資軟環境。
發展的動力,來自體制機制的活力,來自開發區每一個人與開發區的發展脈搏一起跳動。
在宿遷經濟開發區的改革之年里,企業化方向的綜合改革是其中的主題!
經過反復調查考察,經過反復討論醞釀,宿遷經濟開發區出臺了對機構、人事和分配制度進行“三位一體”全方位改革的《開發區企業化運作改革方案》,創新管理機制,整合部門職能,對原機構進行重新設置;創新用人機制,實行更靈活務實的用人辦法;創新分配機制,全面推行目標管理。
全員聘用、競爭上崗。所有人員實行聘用制,一年一聘,所有部門的領導層全部通過競爭上崗產生。部門組閣、雙向選擇。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實行雙向選擇,通過競爭上崗的“一把手”對本部門的人員選用具有最終決定權。最終“內勤人人有事,外勤事事有人”的局面終于呈現出來。一年,僅僅一年,宿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變化。
招商引資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生產要素的競爭,哪里的環境更有利于生產要素的富集,哪里就能贏得更多發展資源和機遇。
宏觀調控持續趨緊,金融“零貸”,土地“零供”,項目停批,全國的開發區蟄伏在一片清理聲中,風聲鶴唳。
然而,一邊是調控趨緊,一邊是競爭加劇。全國范圍內的招商引資熱潮風起云涌:發達地區有限的“一鍋粥”,引來全國各地的“搶飯者”。
面對形勢的復雜與嚴峻,剛剛起步的宿遷經濟開發區迎難而上,尋求突破。全市上下突出工業、大干工業、突破工業、尋求后發快進熱潮中,把宏觀宏觀調控的嚴峻考驗和招商引資的激烈競爭解碼成加快發展戰略的機遇。
于是,一個個應對宏觀調控的措施相繼出臺。宿遷經濟開發區的領導層分別帶隊,奔赴杭州、蘇州、義烏、北京、廣東等地,組織30多場投資環境說明會,吸引各地客商云集。一時間,三鼎織造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大型知名企業的老板紛至沓來,隨后便相繼落戶開發區。
先期進區的企業家也加入到開發區的招商工作。一場又一場的進區客商座談會,既是征求意見、解決問題的會議,又是提供信息、合力招商的沙龍。“商招”成了開發區招商的第一大特色!
宿遷市浙江總商會成立了。這是第一家由在宿遷創業發展的外地企業家成立的地區性商會,在宿遷與浙江之間迅速架起了一座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促進合作的橋梁,使浙江投資者迅速集聚開發區,在宿遷大地形成浙江板塊,產生規模效應。如今,浙江客商僅在宿遷經濟開發區投資的項目已超過80個,投入資金總額50多億元。
以會招商、以商引商、定點招商、上門招商……一連串的組合拳出擊,打出了一片光明的天地!一排排廠房拔地而起,一幢幢小區星羅棋布,320多家進區企業在開發區土地上昂首前行著,昭示著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服務是開發區生命線。抓服務就是抓招商。宿遷經濟開發區把項目服務作為園區發展的生命線,作為加快招商引資工作的助推器,大力推行“幫辦式”、“保姆式”服務,把項目服務當成品牌塑造、當作環境建設。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當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的分區規劃編制完成,當“十四縱十一橫”園區道路成為各功能區的紐帶,當首期投資1.8億元、27棟18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集中區全面竣工使用時,“快辦事、辦成事、我來辦”成為開發區人親商服務最響亮的口號!
宿遷義烏國際商貿城動工了!這個幾乎可以改變宿遷歷史的特大項目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拆遷。選址地處城區,分屬兩地,人口稠密。怎么辦?開發區人思考對策,科學應對。一期主市場511戶的拆遷,僅用了20天時間就全面完成,創造了全國拆遷史上的奇跡。
“我來辦!”成了開發區工作人員的口頭禪。開發區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招商引資和項目服務的第一責任人。客商來到開發區,或是項目運轉到任何一個部門,第一個接觸的工作人員必須馬上進入規范服務工作狀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推諉、搪塞或延誤。杭州娃哈哈集團在宿遷開發區一期投資2億元建設的2條果汁飲料生產線,在項目建設、投產的過程中,開發區成立了專門的項目服務工作組,全過程、無縫隙、保姆式跟蹤服務,項目從基建動工到首瓶“宿遷籍”娃哈哈飲料誕生,僅用了107天的時間,開創了宿遷大項目建設速度的“新標桿”。
這種“幫辦式”、“保姆式”服務,是宿遷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最耀眼的“商標”!
宿遷經濟開發區作為宿遷首家最大的省級開發區,肩負著實現宿遷工業突破、加快宿遷工業化進程的歷史重任。未來幾年宿遷經濟開發區不僅要實現自身更好更快地發展,更要為宿遷實現突破做出貢獻。為此,宿遷經濟開發區全力圍繞建成國家級開發區的目標,把自身定位為全市工業突破的示范區、迅速成長的新城區、體制創新的先行區和財富增長的積聚區,切實打造一個創業成本低、體制機制新、發展活力強、投資環境優的現代化工業集中區和富有活力的綜合產業區,勇當全市園區建設的領頭羊,勇當宿遷突破的急先鋒。到“十一五”末,宿遷經濟開發區將實現新增規模以上企業300家,協議利用資金5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0億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0億元,年均遞增50%以上;業務總收入力爭達到81億元,年均遞增45%;自營進出口總額力爭達到2億美元,年均遞增45%;地方財政收入力爭達到9.4億元,年均遞增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