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送禮的學問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上很注重禮尚往來。“仁、儀、禮、智、信”,其中“禮”是中國儒家思想最經典、最輝煌的一頁。它的影響深遠,至今還倍受人們的推崇。因此,送禮也就成了最能表達情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客觀上講,送禮受時間、環境、風俗習慣的制約;主觀上講,送禮因對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贈送禮品也是一門藝術。
送禮需考慮的因素
⑴送禮目的:每個人送禮都有一定目的,朋友送禮是加深友誼,父母給孩子送禮是增進親情,丈夫給妻子送禮是升華愛情。職員給領導送禮是為深化私情。因此,不同的送禮目的決定購買不同的禮品。
⑵送禮對象: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地位和品味的人,所送禮品各不相同。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在生日或喜慶之日,若能送些含有“大展鴻圖”、“馬到成功”之意的禮品,他定會心滿意足。晚輩給長輩送禮,要選擇保健、滋補類的禮品為宜。送禮對象是一個商人,您一定要送些“財源廣進”、“生意興隆”之象征意義的禮品。

⑶送禮時節:“每逢佳節倍思親”自然會讓您想到與親人團聚,這時不妨送上一些吉祥、團聚之物;六一兒童節,大人就會考慮給小孩送些玩具、學習文具之類的禮品,這是增進親情、鼓勵上進的一種方法。因此,不同時間,贈送禮品將表達不同的感情。
⑷送禮環境:“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是情人離別的意境,如送上飾品之類禮品則更能表達情人間的綿綿真情。火車的一聲長鳴,四年同窗,今朝各奔天涯,給親愛的學友留下一本紀念冊或精美電話薄,將是情深意長。不同環境,需不同的禮品來表達心意。
⑸風俗習慣:情人節送玫瑰,在中國視為愛情,而在西歐一些國家則認為是傷風敗俗。在中國,漢族人有些地方春節喜歡送豬肉類食物,這在回族或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度里是誣蔑祖宗的象征。所以,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民族信仰,他們送禮有所不同。

贈送禮品小常識
⑴贈送禮品講的是情意。贈送禮品,不是為滿足某人的欲望,也不是顯示自己的富有,而是為表示對別人的祝賀、慰問、感謝的心意。常言道“禮輕情意重”。因此在選擇禮品時,往往是挑選一些物美價廉,具有一定紀念意義、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藝術價值,或為受禮人所喜愛的小藝術品、小紀念品、食品、花束、書籍、畫冊、一般日用品等。
⑵贈送的禮品要用禮品紙(花色、彩色紙)包裝。即使禮品本身裝在盒子里,也要另加包裝。然后用彩帶系成漂亮的蝴蝶結、梅花結。
⑶禮物一般應當面贈送。但有時參加婚禮等,也可預先送去。祝賀節日、贈送年禮,可派人送上門或郵寄。這時應隨禮品附上送禮人的名片,也可以手寫祝賀詞,裝在大小相當的小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禮人姓名(不寫地址),貼在禮品包裝的上方。

“禮”尚往來探病送禮
有些人喜歡給病人送滋補品或保健品,其實,這很不恰當,因為病人正在治療期,每日要按時服藥或進行針劑注射,并不適合服用補品。送給病人的禮物以鮮花或小小的盆景為宜。但是,送鮮花是十分有講究的,有些花并不適于送給病人。一般來說,下列花卉是不錯的選擇:玫瑰、康乃馨、滿天星、百合、天堂鳥等。
結婚送禮
作為參加喜宴的朋友,應事先選購一份禮物前往,禮物最好有意義,如送99朵玫瑰代表“天長地久”,或送具有紀念價值的金賀卡及結婚蛋糕,向新郎新娘表示感激之情和祝福之心。
祝壽送禮
祝壽其實是慶賀生日。在給長輩祝壽時,“禮數”稍多一些。給同輩朋友過生日,則不必拘于形式,送禮品最容易。給長輩祝壽,除了衣服要講究之外,還必須帶有一份含有健康長壽意義的物品,如設計精美的蛋糕,或有紀念性的金賀卡。
習俗送禮
一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拜年送禮
新春佳節,探親訪友,如果是去看望您的恩師,帶上一幅品位高雅的書畫;如果去看望您的上司,帶上一束鮮花、一本書、或文房四寶之類的藝術擺件;如果去看望您的母親和長輩,除買些水果和點心外,再額外地帶個紅包。
升職送禮
當你的同事、客戶或身邊的人升職時,可以選擇顏色亮麗或富含花語的花木,如開運竹、發財樹、巴西鐵樹等。還可選擇送名片盒、桌歷、咖啡杯、咖啡壺、金筆、鋼筆禮盒、特別的筆筒、雜志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