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泓
大賽來臨,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如何,對比賽成績影響很大,而賽前訓練的根本目的就是使運動員在比賽時達到其最佳的競技狀態,為運動員在比賽中充分發揮競技水平創造條件。
1最佳競技狀態的特征
最佳競技狀態的培養,需要賽前階段的訓練根據專項的要求緊緊圍繞技術、素質、心理、體力、實戰這幾方面進行。如果運動員通過賽前專門訓練,在上述幾個方面達到要求,說明其最佳競技狀態已經形成,這時參賽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其主要特征為:
1.1技術方面:助跑速度快、節奏鮮明,準確性和穩定性高,與起跳銜接緊密、連貫,起跳動作積極、快速、蹬擺協調、力量集中、騰空動作平衡,動作時機掌握準確,整個技術動作協調放松。
1.2素質方面:加速能力、最大速度、力量和爆發力、彈跳力等專項素質指標均達到或超過運動員本人最好水平,并能在專項技術中充分表現出來。
1.3心理方面:渴望比賽的到來,躍躍欲試,情緒高漲,沉著冷靜,充滿自信,容易興奮和調動自己,同時又沒有焦慮和緊張害怕的表現。
1.4體力方面:訓練后恢復快,自感精力充沛、旺盛,無疲勞感,食欲好,睡眠質量高,無沉睡不醒的感覺。
2賽前訓練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2.1負荷量。賽前訓練階段中,總負荷量不宜過大,以免運動員由于連續疲勞積累而在比賽時不能恢復過來。但負荷量也不能一下子降得過低,否則會造成運動員專項能力的下降,而應隨著比賽的臨近逐漸降低負荷量,主要體現在一般訓練內容的減少及專項技術和素質訓練重復次數的減少上。
2.2訓練強度。訓練強度對最佳競技狀態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同時大強度訓練也會加重神經系統的負擔,故該階段上強度時,要注意每次課強調突出強度,而不是要求每次跑或跳都達到大強度。此外大強度訓練課之間,必須安排一定間隔,否則會造成神經能量消耗過大而到比賽時狀態不佳。強度的提高應是由于運動員體力恢復而自然表現出來的,切忌為達到某一強度目標而要求運動員“拼命”。
2.3專項技術。專項技術訓練要以完整技術為主并強調關鍵技術環節。如遠跳項目助跑的節奏、穩定性和準確性,與起跳的緊密銜接;高跳項目起跳后空中動作的節奏等等,主要目的是熟練、完善、鞏固技術,此時不宜再進行技術改動或學習新技術。
2.4熱身賽。賽前第2~3周的訓練中應安排1~2場熱身賽或測驗。其目的是讓運動員以積極的態度參賽并在比賽中正確體現技戰術水平。同時也可檢驗訓練情況、促進訓練強度的提高和競技狀態的形成。但不要對成績提高提出過高要求。
2.5注重賽前訓練的實戰性。努力使賽前訓練按比賽的要求進行,使運動員在各方面提高對比賽的適應性。(1)訓練時間要依據比賽的時間來決定,目的是使運動員對這一特定時間產生適應性,使其神經系統易興奮,易動員,進而提高其運動能力。(2)準備活動要模擬比賽時的情況,充分考慮到檢錄程序對準備活動的限制和影響,以免在比賽中不適應,從而影響體力和競技狀態。(3)訓練中要有意延長每次試跳之間的間隔,讓運動員適應試跳——暫時休息——再次活動調動自己——再試跳的規律,以利于比賽時每次試跳都能達到最佳狀態。(4)采用每三跳為一組的成組訓練法,并對每一跳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尤其強調第一、二跳的成功率,這應是該階段訓練的重中之重。同時,若前兩跳確實不理想,要有意識地鍛煉在第三跳中改變形勢的能力。(5)高跳項目賽前技術訓練中,要根據參賽的規模和水平制定出升桿計劃進行練習。
2.6做好賽前心理準備。(1)積極鼓勵,增強信心,讓運動員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保證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漲的信心去參賽。(2)了解、分析比賽的形勢和對手的水平,清楚個人所處的位置,提出切實可行的努力目標,目標太低,不利于激發運動員的斗志,太高則會使其背上思想包袱。(3)充分預料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遇頂風、風向不定、前兩跳對手領先、到最后一跳時仍然落后、助跑節奏混亂等等,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同時知道如何采取措施應對,而不至于臨陣驚慌失措、亂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