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
正當房地產價格飆升,股市龍騰虎躍,經濟呈現一片好景之際,內閣資政李光耀卻向國人發出了警訊,提醒大家不可過度欣喜,驕怠松懈,忽略了好景背后潛藏的危機。從國際經濟以及世界和區域政治都存在的許多變量來看,這一忠告是及時的。
在經濟方面,美國發生的次貸風暴吹襲全球,各地股市望風披靡;原油價格節節攀升,突破每桶80多美元,令人咋舌;加上各種原產品和原料價格的不斷猛漲,觸發了世界性的高通膨現象。在政治方面,東北亞局勢,雖然有所緩和,但中東卻仍然是個可能再度爆發戰爭的熱點;而緬甸的局勢,至今仍持續緊繃……
新加坡當前的景象是美好的,但我們所處的區域仍然波譎云詭,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中,新加坡隨時都可能受到區域或國際變局的不利影響,因此,既須做好各種防患于未然的準備,也須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或主動性,聯同其它國家和各種區域與世界組織,合力消除可能破壞和平與安定以及不利發展與建設的因素。
當前緬甸的政治危機,是東盟于1997年接納緬甸為成員國以來所面對的最大危機,也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東盟所面對的最大內部挑戰。新加坡剛在不久前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面對和處理這個課題,既需高超的智能,也需足夠的膽識和勇氣。
在經濟層面上,如何應對諸如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如何防范李資政所點出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經濟[滯脹]可能重演,如何確保廣大公積金會員的存款和國家的儲備不會貶值,而是有可觀的回報,這些都需要政府的高智能。
應付上述各類問題和可能的變局,一方面突顯政府治理能力和經驗累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憂患意識的重要性。憂患意識指的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易經》所謂的“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作為一個小國,憂患意識并非單是我們目前應對動蕩世局之所需,而是我們生存之所需。
(責任編輯:覃福貴)
海外星云 200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