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娥
前不久,浙江某大學學生發起“關愛空巢老人”活動,讓學生給家中老人寫一封親情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學生一邊寫信一邊打電話,詢問父母住址的門牌號和郵政編碼。家書竟然不知道寄往何處,真不知時下的年輕人能記住多少長輩的親情數據。
親情數據并不深奧復雜,也不難記。比如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父母退休的日子等等。再深入細致一點兒,還有父母平時愛吃什么,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有何種慢性病,喜好什么業余活動等等。只要有心,只要留意,就可以記住。
記住父母的親情數據很重要,記住父母的生日,無論工作多忙,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為父母健康長壽祝福。即使身在千里之外難以抽身,也可以打個電話,說幾句讓父母開心的話。記住父親愛讀書,老年節送他一本書,可以給他一個驚喜。記住母親好旅游,春暖花開時送上一張去海南的機票,可以讓她樂開懷。父母長輩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丶铱纯矗:退麄兞牧模屗麄冎?,你心里有他們、記著他們就行了。
當今,青年、中年人的生活壓力大有目共睹,對于這些,老年人都可以理解。但比起空巢老人的困難,特別是情感上的需求,子女們只要稍稍投入一點兒精力用來盡孝,并不是太難之事,記住親情數據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