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研究法律制度建設的時候,必然會涉及到社會主義問題。關于探討社會主義問題,我將它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前提”、“一個核心”和我理解社會主義應該包括的“三個層面”。只有搞清楚了這些,才能明確我們應當堅持什么樣的社會主義。
三個前提我們要探討什么是社會主義,第一個前提是要承認社會主義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行了。我們以往倡導的傳統的蘇聯模式,說它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也好,失敗也好,現在都不是我們應該繼續堅持的東西,這一點大家都很理解。我離開蘇聯整整50年,今年我下決心自己再回去看看,正好趕上了導致蘇聯最后垮臺“8·19”事件的周年紀念日。看著紅場上紀念“8·19”的人們,打著紅旗的人稀稀拉拉,不到200人,作為旁觀者,我們都有感觸,一切都時過境遷、物似人非了。而在俄羅斯現在的報刊上更多地還是引用總統普京的話,誰要是不為蘇聯的瓦解而痛心,誰就沒有良心;誰要是再回到原來的制度,誰就沒有頭腦。我想這可能是俄羅斯人民的普遍想法,既為過去蘇聯的瓦解而痛心,但是決不愿意再回到過去。我們國家的改革在這一點上也是一樣的:不能再走原來制度的老路。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經過這么多年痛苦的摸索,可以說,任何以原來的路子為模式來批判今天的做法都是落后的,都是保守的,如果我們懷著改變或克服社會主義的缺點和不足的愿望來使它更加完善,才是改革。
第二個前提是我們應當承認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是多元的,誰也不能壟斷。過去我們批判說北歐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完全是虛假的、不科學的,斯大林連鐵托的社會主義也認為是虛假的、反科學的,但是究竟哪個更正確呢?其實,蘇聯瓦解后曾有人總結,蘇聯瓦解的最根本原因是“三個壟斷”:經濟壟斷、意識形態壟斷、政黨的權力壟斷。這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第三個前提是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里的社會主義。今天已經沒有以前的那個革命形勢,不是要推翻資本主義才能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看法,因為如今的社會主義不再是原來傳統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不是原來傳統的資本主義,它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兩種制度在發展的過程中誰也沒有消滅誰,誰也沒有把握去消滅誰,結果是并存、共同發展。它們不僅并存還相互借鑒。資本主義從社會主義里學到了一些東西,改變了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吸取了資本主義的東西,改變了原來的某些絕對、片面的社會主義形式。在這個層面說,從資本主義里吸收到某一些好的方面的東西來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不應該是反動的,不應該是錯誤的。我們有了這三個前提,我們才可以心平氣和來探討怎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個核心探討社會主義還有一個很核心的思想,這就是一個制度好壞應該以人民能否接受為標準。拿蘇聯和東歐來說,東歐社會主義有40多年歷史,而蘇聯有70多年,為什么一項制度維持了40多年、70多年最后都不能堅持下去呢?因為人民最終拋棄它了。一個社會制度最終還是靠人民來選擇。如果制度能夠給人民帶來更大的利益,更多的財富,那么人民就會擁護這個制度;如果制度不能為人民帶來利益和財富乃至損害他們的利益和財富,他們就拋棄。記得胡耀邦同志說過,老百姓不管你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誰給他帶來了生活的改善他就擁護誰,我想這是一個政治家最樸素的話,老百姓擁護政黨主要不是靠意識形態,主要不是說你的理論有多好、綱領有多好。如果一個制度長期不被人們接受,那么必然要改革,不改只有失敗。所以我們要明白的是,社會主義究竟為人民帶來了什么。
實行憲政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內容包括三個層面的東西。一是經濟層面,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國富民窮也不是社會主義,大家說很多了。二是社會層面,各個階層應該是大體公平的,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這一點也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三是政治層面,大家談政治改革提的是憲政主義,我想社會主義從政治角度看應該是實行憲政的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前加“憲政”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它包含這樣五個方面:
第一是樹立憲法的權威。一個國家只要真正樹立憲法的權威就可以保障平衡、和諧。美國因為有一部憲法,200多年沒有發生政變,沒有發生大的動亂,在這個意義上說憲法的權威應該是必要的。那么,憲法權威來自哪里?來自人民的認可。在許多國家憲法都要公決的,憲法修改都要人民來投票的,憲法應該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相比而言,我們的憲法權威還不夠,我們的各級官員沒有把憲法看得很重要,原因在于我們憲法通過和修改程序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改善。
第二是確立一個政治秩序。這些政治秩序所靠的就是一個權力制約。權力制約才能解決濫權。如果我們不能夠真正對權力加以制約,如果憲法不制約政府的權力,沒有制約的權力就走向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我們現在政治體系中的政府權力很多不是真正的權力,而是官員的權力,不是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利的權力,所以我們才要進行權力改革。
第三是政治民主。最根本是要解決老百姓行使管理權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不論什么制度都要保障老百姓有一個選擇的權利,選舉的權利,這是民主制度最根本的問題。而這選舉不僅僅是基層的選舉,更重要是國家最高的管理機構的選舉。從間接選舉走向直接選舉?,F在的人大代表有些也不能代表人民也無需向他的“選民”負責。當然,考慮到我國情況特殊,落實人民的選舉權可以分步走??梢圆槐靥?,但是必須前進。
第四是人民的權利。人民的權利如何保障,如何落實,如何規定。人權也好,民權也好,終究是人民的權利。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權利終要不斷擴大?,F在我們國民的權利確實比過去擴大了,比如在過去我們連到國外旅游的自由都沒有。今天也實現了。但是,是不是還有待于更多的擴大呢?我想老百姓無非是飯吃的好一點,錢多一點和自由多一點,我想我們如果能夠滿足人民的這些需求——各種方面的權利,包括政治權利、社會權利、民事權利以及其它方面應當享有的權利,我想這種制度人民肯定會擁護。
第五是我們還須建立違憲審查制度。憲法不是擺在那里給人看的,憲法的權利受到違反,人民的權利受到侵犯,要有違憲的審查,或者說憲法意義上權利的保障。權利沒有法律的保障,沒有訴訟的保障,權利是空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憲法權利如何落實是重中之重。我們這次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法,雖然比起原來全國人大的監督法還沒有到那個程度,但仍然具有重大的意義。
最后,我們也可以理解中國的事情要慢慢來,不能一步到位,但是仍然要有一個希望,要不斷地在往前走。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法治,有了憲法并不等于有了憲政。我們可以有很多的法律,但是我們仍然沒建成一個法治的社會;我們也可以有了憲法,但是我們還不是一個憲政的社會,我想既然要建立社會主義,那么這個社會主義應該體現憲政主義。
(轉載自《改革內參》2006年第29期)
(責任編輯 楊繼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