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27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取消利息稅的提案。
利息稅全稱“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1950年,我國頒布《利息所得稅條例》,規定對儲蓄存款征收利息稅。后因種種原因停征。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表現出通貨緊縮#65380;投資不足#65380;消費不旺。1999年,國家迫于上述經濟形勢,為鼓勵個人消費和投資#65380;把居民存款趕到市場上來,決定恢復征收利息稅。
征收利息稅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鼓勵個人消費和投資”#65380;“把居民存款趕出銀行”。但現在回顧征收以來的情況,這兩個基本目標都沒有很好地實現。在醫療#65380;教育#65380;住房“三座大山”壓力持續加大#65380;公共財政提供的公共產品嚴重短缺和供應不公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日益謹慎#65380;內需仍然不旺。數據表明,我國從1999年11月起開始恢復征收利息稅后,居民儲蓄不減反增,在2006年居民儲蓄余額已達14萬億元。
一個好的政策,能夠讓廣大群眾因其得益,我們把它稱之為“普惠型”政策;相反,讓多半的人利益受損,這是人們所不歡迎的,我們稱之為“普害型”措施。從實際執行情況看,現行這種高達20%的一刀切的利息稅稅率非但沒有實現其最初愿望,甚至一直在剝奪著包括城市中低收入者#65380;農民#65380;農民工等社會階層本已可憐的所得,進而也在傷害著社會公平,是否屬“普害型”措施呢?這樣的利息稅,的確到了要么停征要么改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