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在四川省儀隴縣金城鎮正式掛牌開業。這是中國第一家為“三農”量身定做的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誕生,將對全國的農村金融市場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村鎮銀行破冰啟航
銀行,在廣大農民心目中也許并不陌生。但是,要是說起“村鎮銀行”來卻是個聞所未聞的新鮮事。2007年3月1日,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和四川儀隴惠民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同時開業。此次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是由南充市商業銀行發起,四川明宇集團#65380;四川海山國際貿易公司等5家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是一家新興的農村小型銀行。其中,南充商業銀行持股比例為50%,是第一大股東,其它5家企業則分別出資20萬元參股。
什么是村鎮銀行?中國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臧景范解釋說,是指為當地農戶或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機構,區別于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村鎮銀行屬一級法人機構。與孟加拉國小額信貸機制不同的是,我國的村鎮銀行自設立開始,就允許辦理存#65380;貸款業務,是一個全新的#65380;專為農民#65380;農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采取發起方式設立,且必須有1家以上(含1家)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人。其中,單一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單一自然人持股比例#65380;單一其他非銀行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合計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
與一般商業銀行相比,設立村鎮銀行的門檻要低許多。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而目前設立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設立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設立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
目前,儀隴惠民村鎮銀行開辦的業務主要包括儲蓄和貸款。其貸款業務主要包括小額農戶貸款#65380;微小企業貸款#65380;專業農戶貸款三類,其中小額農戶貸款最高貸款金額不超過2萬元,貸款手續非常簡單方便,只憑信用無需擔保即可獲得;其余兩類貸款最高金額不超過10萬元,需要信用和擔保。此外,貸款利率在國家基準利率的標準上均做適當上浮。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天,吉林省的兩家村鎮銀行——吉林東豐誠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5380;吉林磐石融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開業。其中,吉林省東豐誠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遼源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為主要發起人,會同3家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和6名境內自然人,共同出資2000萬元組建;吉林省磐石融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吉林市商業銀行為主要發起人,會同88名自然人共同出資2000萬元組建……而四川省的另外4家試點村鎮銀行#65380;貸款公司#65380;農村資金互助社,也預定將在今年8月底前相繼開業。除此之外,甘肅#65380;湖北等省份也已陸續公布了村鎮銀行的試點計劃......村鎮銀行已經開始點燃我國農村金融新時代的星星之火。
村鎮銀行:創新之舉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嚴重滯后,特別是自1999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財務重組和機構撤并,縣一級機構全線撤出,農村只留下郵政儲蓄和農村信用社,而這兩類機構大多只吸收存款,貸款極少,近10年來我國農村長期處于“金融真空”之中。不僅一般農戶的小額貸款得不到保證,就連縣域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小企業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信貸。金融機構的缺失,導致農村的“輸血功能”異常薄弱。
不僅如此,農村金融資金的“失血”問題也相當嚴重。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農村的資金正在通過三個渠道大量流失:一是基層國有商業銀行通過上存的方式致使大量農村資金流向中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據統計,每年僅通過信用社凈流出農村的資金就達數百億元之多。二是郵政儲蓄“貼水”攬儲的方式也在使約近千億元的資金通過郵政儲蓄從農村流入城市。此外,農村信用合作社在贏利動機的驅使下,通過“農轉非”的方式將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相對較高的“雙大”客戶和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缺乏正規金融的支持,也導致了高利貸的橫行,阻遏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中國銀監會在學習借鑒印度#65380;孟加拉國等國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的經驗,并在征詢了中農辦等有關部門建議的基礎上,于2006年12月20日正式發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并決定在四川#65380;內蒙古等六省(區)進行試點。隨后,銀監會又發布了《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65380;《村鎮銀行組建審批工作指引》等6個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文件,與此同時,相關的試點工作也一直在順利進行中。
對于首批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的成立,親自為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掛牌的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以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稱之為″湯水效應″。他說,村鎮銀行#65380;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成立,必將激活農村的金融市場,帶來新的競爭#65380;新的活力和新的商機,產生“湯水效應”——就好比一桶開水,加些鹽#65380;加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小蝦米),就成了美味的鮮湯,雖然其主體仍然是水,但因為有了新的成分,就會促使其發生質的變化......其他業內人士也紛紛發表看法,認為村鎮銀行的出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不僅彌補了當地金融服務的空白,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金融幫助,而且標志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開始正式向各類資本開放,農村將迎來一支嶄新的支農生力軍。用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話來說,村鎮銀行是“深化中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的一項創新之舉”!
難題:風險+成本
對廣大投資者而言,投資村鎮銀行具有極大的優勢。這些優勢表現為:一方面投資村鎮銀行的門檻低#65380;投資潛力大;另一方面,國家將對村鎮銀行等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給予財稅優惠政策。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一位官員日前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稱,這是一項非常有實質性的優惠政策,具體優惠措施正在制定之中。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大利好消息。
然而,在看到眾多優勢的同時,投資者在投資村鎮銀行的過程中也必將面臨著許多的難題。這些難題首先表現為投資風險。所謂風險,一方面來自于市場系統風險即銀行業的一般性放貸風險,這種風險任何一家銀行都會面臨;另一種風險則是村鎮銀行的特殊性風險,因為村鎮銀行等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是當地的農戶或企業,他們手中的貸款抵押物品很少,而且并不值錢,再加上貸款零星#65380;分散,放貸成本太高等特點,即使政策允許將利率提高,但面對在社會上相對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村群體,其可行度也將大打折扣。
為了防止風險的發生,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一再強調,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要吸取過去農村基金會#65380;儲金會等的教訓,防止一哄而起,要始終把防范風險放在第一位,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把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辦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村社區性銀行。
在發展村鎮銀行的過程中,投資者還面臨著另一個難題:高成本投入,這對銀行來說并不是一樁劃算的買賣。有業內專家指出,商業銀行的硬件#65380;運營#65380;技術支持與培訓成本都很高,有規模才有效益,農村金融的小額貸款業務很難與城市金融相比,按照現在的持股比例和國際會計準則,在運營過程中,商業銀行必須利用城市金融反哺農村金融,包括經營理念#65380;人才#65380;資金等的輸入,才能確保村鎮銀行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畢竟,對敢于試水村鎮銀行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而言,他們心里盤算的并不完全是“扶貧”,賺錢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國家如果沒有好的政策能夠控制成本的話,投資者包括商業銀行在內,是很難做到真心實意為農村金融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