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漲幅及原因
我國消費價格指數(CPI)2007年1-7月份累計上升3.5%,超過了全年3%的調控目標。這重要是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帶動的,1—7月份食品價格上漲8.6%。食品價格上漲,根源在于糧食、食用植物油價格。糧食截至今年8月14日,糧食比去年同期上漲8.4%,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價格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44.4%、42.6%和35.2%。漲幅最大的是豬肉價格,同比上漲79.4%。
根據統計局發布的信息數據(如表1),CPI上漲在食品領域,豬肉等食品的供求關系的緊張仍然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CPI上漲的本質是由于持續了兩年多流動性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并且形成了較穩定的心理預期,造成了物價指數“螺旋式上升”的態勢。
在國際大環境下,近年流動性過剩的全球表現突出,主要表現為貨幣供應量與GDP的比值上升,基準利率水平保持低位。由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未來良好的發展前景,加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大量國際流動性資金涌入國內,這是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國際因素。從國內看,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是國際收支,特別是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此外,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和我國“獎入限出”的外貿政策、“寬進嚴出”的外匯管理政策、進口替代型的產業政策等也都是構成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因素。

CPI對宏觀政策的影響
CPI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其中既包括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類消費品的價格,也包括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多種服務項目的價格,具體分為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CPI的變化,對宏觀政策產生直接的影響。
調整利率
當CPI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可能是經濟持續增長帶來的拉動型膨脹。政府需要調整利率抑制投資增長過快,央行加息。利息率的增加,一方面導致投資成本的增加,抑制投資;另一方面,由于替代效應,人們會把一部分資金存入銀行。但利息率的增加,也會致使一些國外資金為尋求更高的利益流入國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本國幣值的匯率上升。
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是宏觀貨幣政策中少用的貨幣政策手段。央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投資過熱或通貨膨脹時,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降低銀行的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帶來利息率的提高,從而抑制投資過快。調整法定準備金率是一劑猛藥,超過一個限度會造成對銀行的信用的降低。
稅收政策和政府收支
稅收和政府收支調節是宏觀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常用手段。在經濟膨脹時,國民收入增加,個人收入也在提高。通過提高稅收,抑制經濟的過度膨脹,對經濟起到穩定的作用。政府收支平衡也對經濟起到穩定作用,當經濟過熱時,政府控制支出,抑制投資。
當CPI持續增高的情況,國家會斷然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采取增加利息,提高銀行的準備金率以抑制投資;采取優化產業結構來改善當前不合理的投資格局。
我國經濟走勢與宏觀政策預期
CPI仍然持續升高到一定高度
隨著水、電、燃氣等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資源產品價格將會繼續上漲,并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考慮翹尾因素綜合判斷,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仍將呈溫和上漲,在糧油食品類消費品的帶動下,CPI不斷升高。由于 CPI 主要用于衡量居民生活費用的變化,只反映與居民即期消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故不直接包含投資品和資產項目(如股票、房地產等)的價格波動。
GDP保持快速增長,消費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6年下半年開始加快實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城市居民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規范公務員分配制度、提高低保水平等增收措施已出臺或即將出臺,居民消費能力將進一步提高。隨著社保制度的進一步到位,教育投入增加和著手解決醫療價格過高特別是藥品價格過高問題,城鄉居民消費預期也將進一步趨好。流通業改革和發展的積極效果將進一步顯現,購物、消費的環境特別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將使農村軟硬環境進一步改善,消費水平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等高端消費的增長將繼續高于平均消費增幅。
經濟結構繼續調整
根據我國經濟現狀,“十一五”期間,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就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促進重化工業改進技術,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技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轉變過度依賴出口的貿易增長方式,放松進口管制,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和外資投資結構;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及結售匯制度,鼓勵企業對外投資,限制盲目引進外資平。
要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必須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以投資與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戰略,轉向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但是,我們必須明確,增長方式的轉變并不是簡單地降低儲蓄率和投資率,提高消費率就可實現的,如果沒有技術進步為基礎,降低儲蓄和投資,只依靠增加大量的勞動力投入是不可能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必須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這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
繼續加息、提高準備金率,抑制投資過熱
當前,無論是從CPI來看,還是從市場實際消費品價格的上漲情況來看,中國都面臨著通脹壓力。流動性過剩導致投資過熱,消費萎靡,這種畸形的經濟增長方式拉動CPI的持續上漲。加息、提高法定準備金率無疑是首選。
當前利率情況下,CPI高達6.5%,當前利率還是負利率。因此進一步加息已經是意料中的事。2007年9月15日,央行加息,是今年的第五次加息,也創造里歷年之冠。此外央行宣布9月25日上調法定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也是第七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
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完善外匯管理
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工作采取三項措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一是深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改革。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寬對外投資渠道。二是加強外債管理。改進外債統計監測,抑制短期外債過快增長。控制外債資金結匯,改進對外擔保管理。三是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促進資金有序雙向流動。改善合格機構投資管理制度的實施。規范個人資本項目外匯管理,逐步放寬個人對外金融投資的限制。
調整產業結構、節能減排
我國產業當前多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一方面對環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對能源過度的損耗。國家“十一五”計劃對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最近環保總局正在與中國證監會、銀監會制定上市公司的環保門檻,對今后企業上市和貸款實施綠色限制。
當前產業結構升級是當前的重要議題。一方面,產業結構升級可以提高國內產業的競爭力,降低能耗,也是對國家提出的資源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響應。另一方面,對當前投資過熱也是間接的抑制。
控制消費價格水平上漲,關注民生
由今年糧油食品價格的上漲引起的CPI的持續上漲,農民是獲得了益處,但房地產價格等快速上漲,使得人們對未來預期消費的恐慌,加快了投機者的投機行為。因此國家會進一步采取宏觀政策,控制消費價格上漲,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上漲。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