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較為發達的國家,產業基金是證券市場上各種投資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它投資基金不同的是,產業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實物資產,并通過實物資產的增值及運營實物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回報投資者。
從世界各國的整體情況看,產業基金近年來取得較大發展的現實基礎,是各國的私有化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很多發達國家對那些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如郵政、電力、鋼鐵、航空等實施了國有化。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之后,人們發現在這些國有部門中,普遍存在著效率較低、發展緩慢的問題,不僅使國家或地方財政背上沉重的負擔,而且對經濟活動實行行政管理,還容易助長腐敗現象。從20世紀70年代起,這些國家相繼對國有部門的私有化改造。在私有化進程中把國有資產逐步轉為私有資產。
國有資產轉給誰?首先是轉給那些大企業家或者是以他們為首的財團。但是后來發現,個別人或財團的財力也是有限的,少數人的資產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國有資產是由全民的力量來支持的,現在把這些資產賣給少數人,他們有能力購買,但是卻不一定有能力發展。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建立產業基金,在全民的范圍里進行融資,同時,由于產業基金是在嚴格的金融監管下操作的,它們的透明度相當高,對所獲得的資金進行高效和安全的管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廣大投資者兩方面的需求,就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保證了在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最近,我們正在開展了關于產業基金的研究,并且到澳大利亞實地考察了麥格理銀行產業基金的運作,收獲頗豐。
澳大利亞產業基金的總體發展
在澳大利亞,產業基金是投資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于基礎設施、房地產以及公私合營機構等方面。產業基金中,發展較快的是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和房地產基金。而房地產基金,主要是用于購買商用房地產,如寫字樓、商場、倉庫等,通過出租和資產升值來獲得收益。
和歐美其它發達國家相類似,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私營部門開始進入澳大利亞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包括收費公路、機場、通訊、公用事業、鐵路和海港等。目前,政府在基礎建設上的投入已經降到現在的5%左右。產業基金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對新的基礎設施資產進行投資的機會。
澳大利亞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優點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金運作方面的專業化,在對籌集資金、資產評估、收益分配、風險控制方面,這些基礎設施基金都建立了相當完善的制度;二是管理的專業化,經過30多年的運作,設立這些基金的金融機構都建立了相關領域的高水平技術和管理團隊。這就使得基礎設施基金的運作有了資金和技術兩方面的保證,提高了投資效率。
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無論對政府、社會和廣大投資者都是有益的。政府降低了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可以使有限的財政收入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同時,在一定競爭條件下由專家團隊負責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打破了政府部門官僚主義的弊病,加快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后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往往要投入巨額資金,對于一般的投資者而言,要進入這個領域是相當困難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可以組合廣大的投資者進入這一領域。
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回報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資產的增值;二是現金流的收入、通過投資基金經理對這兩方面收入的平衡,投資者往往能夠取得穩定的、并且高于一般固定收益投資的回報。例如,2004年,麥格理機場基金、麥格理通訊基金和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基金的回報率分別是47.54%,28.51%和15.2%。從整體上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投資回報要低于證券投資基金,但由于其回報的穩定性和較小的風險,相當多的投資者愿意選擇這一投資品種。例如,在澳大利亞,就業人員必須將其收入的9%存為養老基金。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發展為養老基金等需要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提供了好的投資工具。現在,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基礎設施產業基金已經達到了數百億澳元。和其它財產信托相類似,政府的稅收政策對于資產增值部分的征稅等到資產被賣掉后才加以征稅,這樣,通過延期納稅,投資者的稅負相當于減少了50%。
澳大利亞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對國內的投資已經相當發達,相當多的基礎設施已經由投資基金進行管理。這些基金在取得經驗后,開始向國際市場擴張,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尤其在機場管理等方面,澳大利亞的產業基金更是享有國際聲譽。目前,許多著名的歐洲機場都已經由澳大利亞的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收購和管理。
除了基礎建設基金外,澳大利亞還有一些其它類型的產業基金,如房地產基金、公私合營投資基金等。房地產基金和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相類似,只是投資方向為商業房地產。在澳大利亞,居民住宅大多屬于小規模的居民個人投資,居民住宅大多是低密度的獨立住宅,開發是相互獨立進行的。商業房地產為投資基金關注的重點,經營的主要內容不是開發而是管理。公私合營基金也是在政府機構私有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政府將一些機構如醫院、學校、監獄等委托給產業基金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從整體上看,無論哪一種產業基金,在經營理念上,都強調長期持有和穩定回報,這是它們和證券投資基金相區別的重要方面,以適應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需求,同時為投資者取得穩定回報提供良好的投資工具。
成熟的金融監管是保證產業基金高效和安全運營的必備條件。澳大利亞的政府金融監管主要有三個部門負責。它們分別是:儲備銀行、審慎監管局和證券及投資管理委員會。此外,還有作為上市公司的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負責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管。
麥格理銀行的產業投資基金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銀行之一。近年來,麥格理銀行的業務發展得十分迅速,該銀行2002年利潤總額為2.5億,而2007年財務年度的利潤總額將達到13億澳元。2006年年底,麥格理銀行的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的市值已經達到199億澳元,為第12大上市公司,而麥格理銀行和由麥格理銀行所管理的基金的市值總額,則達到了684億澳元,市值總額位居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第二。
麥格理銀行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在其業務收入中,投資銀行業務占41%,資產和財富管理占29%,借貸業務占10%,金融市場業務占20%。顯然,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只在其業務中占到很小的比重。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房地產基金和其它類型的產業基金所占的比重在25%左右。目前,在澳大利亞各種基礎設施基金中,麥格理銀行無疑占據著龍頭的地位。表1列出了由麥格理銀行管理并在ASX上市的一些產業基金,可以看出,這些專業化管理的基金涉及的領域已經相當廣泛。
2006年上半年,在表格理銀行的總收入中,49%的份額來源于國際業務。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麥格理銀行在產業投資基金(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發展中,逐漸總結經驗,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投資理念。

注重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是麥格理銀行進行產業投資的重要理念。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通常很大,流動性較弱,但卻有穩定增值和穩定回報的特點,因此,基礎設施的投資一般很難在短期獲得巨額回報,而必須通過長期的建設和專業的管理逐步實現投資回報。麥格理銀行選擇這一投資品種作為其主要的金融產品,對養老基金這樣穩健的投資者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投資者往往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如何通過承擔較小的風險而取得相對滿意的投資回報,就成為廣大投資者更加關心的問題。而隨著其管理的產業基金的不斷發展,這種長期投資的理念開始表現出它的價值。這實際上是產業投資基金、尤其是基礎建設投資基金做大做強的社會基礎。麥格理銀行可以通過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把投資基金規模做大,從而加速企業的發展。
改進所投資項目的效益。麥格理各種產業基金所進行的投資,通常要經過深入的考察和研究,選擇那些真正具有發展和改善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對于大多數投資項目,麥格理銀行都要求獲得控股權,這樣它們才可以通過自己的發言權,積極地參與項目改進和管理,實現其資產增值的潛力,而不是期待別人。
按專業化的原則組織投資基金。為實現改善其投資項目長期效益的目標,幾乎在麥格理進行產業投資的所有領域里,麥格理都組織了專家團隊。麥格理銀行發起的大多數產業基金,都是按行業或專業組織的,投資方向相當清晰。團隊成員往往具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進入新項目后,能夠通過對項目的積極參與,改進項目的長期盈利能力。如麥格理機場基金中,就組織了一批熟悉機場管理的專業人員,尤其是實現機場商業拓展的專業人員。基金參與投資的機場(如悉尼機場,70%的股權),通常能夠在較短時間里改善其管理,獲得更好的現金流收入。這為產業基金的安全和高效運行提供了基礎。
將融資業務和專業管理結合起來。融資管理對于投資基金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融資管理包括投資基金的建立、資金的籌集、估值和分配等等。和其它投資基金不同的是,產業基金往往需要進行一定額度的貸款,以提高投資基金的資金效率。融資業務的開展是專業管理的基礎,而專業管理的成果要通過好的財務管理反映出來。在這一方面,麥格理銀行形成了一整套的成熟經驗。產業基金的年管理費大多控制在基金總額的1%左右,而基金管理人的主要收益來自于基金業績的提成,通常在20%左右。良好的基金業績是麥格理銀行基金管理收益的主要來源。
采取合適的方式建立產業基金并進行運作。由于澳大利亞國內的金融市場已經十分成熟,大資金的持有人(如養老基金等)大多希望通過購買公募基金的方式對產業基金進行投資,麥格理銀行在國內組建的產業基金都是在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募封閉式基金,通常采用建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進行基金管理。對基金的管理和托管沒有硬性要求,管理人可以是托管人,也可以另外再找專門的機構進行托管。而在歐美市場上,麥格理銀行則根據各個國家具體情況的不同,采取靈活的管理方式,即有上市的公募基金,也有非上市的私募基金(出資人在20個以下),即有通過有限公司的方式管理的產業基金,也有通過合伙制的方式管理的產業基金。
加強風險控制。麥格理銀行有專門的風險控制部門,負責整個銀行的風險控制,其理念核心是在有限的邊界內給予基金管理人高度的自主權,包括對于發展戰略、金融產品和服務、新市場的開發以及國內外的發展等,基金管理人都被賦予相當高的自主權。但是,對于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IT標準和銀行聲譽方面,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則要對基金經理們的決策加以控制。換句話說,對于經營活動本身的風險,銀行更多地讓基金經理們自己承擔,但對于與經營活動有關的外部風險,風險管理部門則會高度重視并經常加以控制。這種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之間的結合,對麥格理銀行長期和穩健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為蔡志洲,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發展中心研究員;何小鋒,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