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對Wacom公司并不熟悉,對什么是數位板也不太清楚,但看過《泰坦尼克號》和《魅影危機》(星球大戰前傳)的電影嗎?那些恢弘壯大的場面和嘆為觀止的電影特技,便是用Wacom數位板一筆一筆畫出來的。
經過25年的發展,Wacom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數位板系統和筆感應式數位屏系統制造商,在業界連續10年保持著60%以上市場占有率的優勢。取得如此驚人的速度和業績,Wacom是如何做到的呢?Wacom中國公司總裁兼CEO林強為我們揭開了Wacom以及其推動的創意產業的秘訣。
深挖跨國優勢
雖然現在大部分跨國公司都是全球經營, Wacom并沒有把所有的決策、或者所有的產品的研發都集中在總部,而是注意各國的特點和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

林強以公司的最新產品Bamboo Fun為例介紹說,這款產品的驅動設計便是在美國完成的。而在美國的這個驅動的設計團隊,一直以來負責Wacom所有產品的驅動設計,因為“驅動與操作系統的結合非常重要,而美國集中了全球主要的操作系統廠商,比如微軟、蘋果。”而且“我們跟美國許多公司合作都非常緊密。在產品開發時候,大家已經交換了一些信息,從而可以確保我們開發出來的產品,在不同的系統平臺或者應用軟件平臺上,都可以發揮出最優良的功能。”Wacom在日本的團隊主要負責電路部分,因為“日本的電子工程師非常出色”,產品的外觀設計則交給在世界上處于頂尖設計水平的歐洲的團隊。至于生產,Wacom選擇了中國這個制造業大國。“Wacom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經營,不是集中的開放,而是分散式的。”林強總結說。
25年磨一筆
作為一家IT公司,Wacom有一個相當突出的地方,“25年來我們專注于做一個產品,就是這根電腦筆。這是非常難得的。”據林強介紹,Wacom將研發,市場推廣等諸多關鍵要素,全部投入到了研發電腦筆。
雖然在發展過程中碰到很多機會,可以擴展到其它領域,但Wacom始終堅持“先把自己的領域做好,然后在此基礎上,再往上發展。”對于Wacom的專注,林強套用一句古話形容,“這叫作‘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因為有的時候,關鍵不在于有所為而恰恰在于有所不為。”
2000年,Wacom剛剛在中國成立子公司便遇到了如何進行產品定位的難題。當時中國最大的筆的市場,是所謂的手寫筆。憑著Wacom的產品參數,以及一些關鍵的技術能力,完全可以做手寫筆。究竟要不要爭取手寫筆這個市場,當時在Wacom內部引發了比較激烈的討論。最終Wacom 還是決定放棄做手寫筆。“我們認為這不是我們長遠的發展,這也不是我們公司希望在全球范圍扮演的角色。”從林強的介紹中我們可以體驗到Wacom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執著堅定定位的精神。
雖然直到今天,在中國使用手寫筆的用戶仍然大大超過使用Wacom電子筆的用戶,但是Wacom并沒有后悔當初的決定,手寫其實只是幫助用戶使用電腦。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電腦手寫這種輔助的工具,對用戶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低。然而Wacom為全球更多范圍的用戶所認識,還是在設計行業,“因此我們專注的是我們自己到底能為用戶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集中資源,集中精力,為Wacom帶來了全球的營業額每年20%的增長速度,同時也讓Wacom有足夠的能力不斷開發一代又一代的產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數位板和電子筆看起來雖然比較簡單,但其實也包含著很多技術含量。“創新就是我們最重要的靈魂。”如今,Wacom在電子筆輸入領域已經擁有300 多項專利技術。“每一次加入新的參數或者是功能,都要克服很多的困難,而每走一小步都是一個突破。”在林強看來,Wacom從成立開始便在不斷的超越,“因為你一旦做出一個設備,或者開拓出一片市場的話,就會出現模仿者,這些模仿者也在不斷的進步,所以如果我們不是一直往前創新,開拓一些新的領域的話。那么我們就只會停留在跟一些后來者競爭的局面,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戰略。”
搭建文化與科技橋梁
Wacom的發展背景,還與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那便是創意產業。國內有經濟學家認為,創意產業體現了文化的科技化和經濟化,同時,也使科技和經濟文化化。
Wacom的數位板和數位屏,在創意產業中,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83年在日本成立之初,Wacom主要做的是日本的所謂數字化儀,即電腦用來做定位輸入的一種設備。Wacom發現當時在電腦上繪畫非常困難,設計師在紙上畫完以后,再用掃描儀掃到電腦里面去,效率很低,很多富有創意的特效無法實現。
Wacom決定解決這一難題。1983年,Wacom率先研制并將數位板和無線壓感筆投入市場。這一革命性的電腦輸入設備,使設計者完全脫離了畫筆和畫紙,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面繪畫,為設計師開拓了無限的空間,新工具使人們發揮繪畫、書法、多媒體、視頻等藝術才干得以實現。
憑借著出色的性能和堪比傳統畫筆的細膩,Wacom的數位板和數位屏產品由初期的電腦輔助 CAD設計逐漸活躍于電腦繪畫、網頁設計、多媒體設計、3D動畫、游戲制作、影視編輯、電影特技、工業設計等多項數字藝術設計領域內,在其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電影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為什么一部部內容空洞、情節老套的好萊塢電影能橫掃全球,制造一個又一個的票房神話?除了那些風靡世界的明星,一個個令人稱奇的3D特效也是吸引人們走進影院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Wacom數位板便是生成這些特效的幕后英雄。好萊塢和迪斯尼公司是Wacom全球最大、最著名的用戶之一。
據林強介紹,Wacom最早的用戶便是迪斯尼公司,而最早大規模使用Wacom數位板來繪畫的電影,就是那部經典的動畫片《美女與野獸》。隨后Wacom數位板幾乎運用到了每部電影的后期制作中。
數位板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電影制作的成本。林強舉例說,“以前如果拍一個鏡頭,覺得不滿意,可能就要重新再拍。尤其是外景,最難把握效果,可能一些小意外,比如一只鳥飛過,那你可能就要重拍。而現在有了我們的‘神筆’,基本上就很少需要重拍了。”
將創意產業化
創意產業正成為中國的一項熱門行業。以北京、上海等地為龍頭,創意產業正處于方興未艾的繁榮時期。據上海市經委的統計,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18個各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基地。北京在大力發展創意產業,立意打造全國“創意產業之都”,并已明確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列入了政府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長沙、蘇州、杭州等等城市都熱情高漲,宣稱要打造各自的創意產業基地。
“創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前途是非常大的,首先它的受眾數目非常大。其次又非常契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既不會消耗很多的能源,也不會占用很多的土地。無論從經濟角度看,或者從文化角度看,都是中國應該重點發展的一個產業。”林強感受到了創意產業在中國的市場前景。“Wacom在中國的迅速發展還是2000年成立子公司以后,真正打開了數碼創意這個行業,使中國的用戶群增加了幾乎100倍。”
然而正如華龍數字藝術教育基地總經理王亞倫在接受采訪時所說,“國家支持,國家鼓勵,這是創意產業一個非常好的大背景,但還不足以把這個產業發展起來。創意產業是一個很大的產業,也是一個系統的產業,包括前期制造,中間推廣,后期銷售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大力氣去做。”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秘書長何增強也曾表示,“創意產業的核心是要構筑其產業鏈和產業的延伸,而在產業鏈上最核心的財富就是創意人才。”
據了解,隨著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創意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近幾年來我國藝術教育行業也掀起了學習熱潮,很多學校紛紛開設專業課程,加速創意人才培養。但在王亞倫看來,“我們的創意人員的思維和創造性,跟國外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目前需求和供給是脫節的。”據王亞倫的保守估計,目前我國的創意人才至少有100萬的缺口,同時在人才的培養方面還存在問題:高等教育太偏重于理論,社會培訓又缺少系統教育、扎實的功底和創意思維的能力。“國家現在支持鼓勵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但是怎么樣把藝術跟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新的課題。”
“現在中國的網絡游戲行業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戲行業,將來中國的動畫行業、漫畫行業,其他的設計行業,很可能也會是世界上最大。” 林強在看好中國創意產業未來的同時,認為Wacom需要參與中國的培訓合作。“中國長期以來沒有創意產業,我們也缺乏一些在這個產業里面很有經驗的老師。國外很多教授繪畫、設計的老師,都是在企業或者在公司里面待過,然后再回到學校當老師的,但比較遺憾的是,中國目前沒有這個環境。這對很多老師也是一個困難和挑戰。”據林強介紹,Wacom給老師提供了一些免費的培訓課程。目前Wacom還與幾個主要的美術學院合作,設立獎學金,同時還舉辦一些比賽,“讓大家真的拿起筆來在電腦做畫”,為了“創意從小培養”,Wacom也面向中小學的學生提供短期的培訓班。
“現在我們做的每一步,其實都著眼于如何更好地推進中國的創意產業。雖然作為一個廠商來說,我們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不過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角色,我們也希望盡可能地扮演好,”林強表示。
唱響品牌
對于Wacom未來的發展,林強透露說,公司將有三個重點:一是繼續推廣數位板在圖形領域的應用,“因為我們相信這個設備會給設計師帶來很多的好處,我們希望這些工具能幫助中國的設計師跟全球其他設計師競爭”。其次便是在全球范圍拓展電腦筆的應用范圍,繼續拓展人機界面范圍內一些新技術的應用。第三個重點就是豐富Wacom的品牌。雖然在許多用戶那里,Wacom已經成為數位板的代名詞了,但林強表示,“Wacom不單單是一個數位板,它應該是代表人機界面的一個技術領域的應用。”
跨國公司可能都經過這么一個階段,首先擁有一個比較獨特的技術,去開拓一片市場,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可能又保住了一個特定領域的用戶。這時除了技術的支撐,更需要加強品牌建設,以品牌再去擴大用戶群。
如果說Wacom過去的產品還局限于專業設計人員的話,那么Bamboo便是Wacom面向消費市場的一個新品牌系列。這一新工具通過科技化手段簡化了藝術創作難度,鼓勵人們在展現自己個性和繽紛創意方面“留下精彩印記”。數位板這種新工具打破了將過去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掌握在電腦上進行藝術設計的局限性,已經開始普及到普通消費者涉足藝術設計。
“雖然我們在中國的用戶每年都在快速遞增,Wacom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也很高,但畢竟我們投入的能量還是有限的,只能為中國創意產業貢獻部分力量。不過我們更注重的是在中國這個潛在市場的長遠發展。”據林強介紹,目前Wacom在中國的銷量已經超越了韓國,在亞洲僅次于本土日本,“很可能有一天,中國的市場會超越日本,甚至超過美國,成為Wacom單一最大市場。”林強對公司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