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WTO過渡期的結束,外資銀行經過了與中國金融市場的磨合后,在體制、機制、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正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中國銀行業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監管環境在變,市場競爭環境在變,客戶的需求環境也在變。傳統的策略管理理論無法解釋和指導銀行業現有的某些競爭行為。作為經濟生態系統的成員,銀行業經濟活動類似于自然界生命體,對銀行競爭進行仿生化研究,為銀行經營策略的研究及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以生態學視角研究銀行競爭
從生態學的視角對經濟領域,諸如企業組織、商業生態系統以及產業生態系統等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生態位現象”是指在大自然中,親緣關系接近的、具有同樣生活習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種,都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不會在同一地方出現。銀行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生態關系。商業銀行之間以競爭關系最為常見。兩個銀行的競爭通常發生在兩個銀行共同需要同一稀缺資源的情況下。例如,兩個銀行提供相似的金融產品,需要相同的客戶,此時一個銀行的存在會妨礙另一銀行的發展。有時,競爭關系表現得非常明顯,而當兩個銀行提供替代產品時,競爭就表現得比較微妙和隱蔽(見表1)。當前,中國商業銀行服務功能的同質性問題十分突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銀行業必須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正確的生態位對制定新時期的經營策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銀行業生態位的現實基礎
市場化。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使得政府對商業銀行的扶持力度下降,商業銀行的經營將逐漸以市場為導向。市場經濟微觀結構的較大調整。國有經濟的比重會繼續下降,民營企業、私人企業、外資企業的數量和比重會進一步上升,給銀行的客戶定位帶來挑戰和機遇。銀行贏利結構和贏利能力受到了以利率市場化為代表的金融產品價格市場化的影響,對產品定位帶來挑戰。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使金融業的“脫媒”現象日益突出,給銀行的客戶、產品和地域定位帶來挑戰。
國際化。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地域定位將拓寬為全球視角的市場定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對人民幣離岸業務、資本市場業務、國際結算和外匯業務等產生重大影響,對商業銀行的產品定位形成挑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融資行為將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對客戶和產品定位帶來挑戰。
信息化。信息網絡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傳統商業銀行壟斷性支付中介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商業銀行面臨著由于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帶來的技術性“脫媒”,以電子商務技術為基礎的網絡銀行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取得渠道定位優勢的一個重要砝碼。
中國銀行業的生態位寬度
銀行業市場的成敗在于生態位內的競爭策略與行動以及生態的提升。從目前商業銀行布局來看,應該鼓勵部分實力強的銀行向大規模甚至全能型銀行發展,同時倡導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向具有某方面服務特長的特色銀行方向發展,以更好的服務開拓目標市場、目標顧客,從而占據適合于自己發展的生態位,贏得優勢資源。農村信用社應該從自身的特殊性出發,不應該將資金盲目的往大企業身上放,應該注重“土生土長”的農村,農村中小企業、農戶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細分市場作出的正確選擇。
中國銀行業的生態位重疊
從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來看,農戶小額信貸、個體戶、養殖戶等貸款構成了低端市場,對應的金融機構是小額信貸組織、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縣域地區鄉鎮企業、中小企業等為中端市場,對應的機構是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業銀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基礎設施、農村城鎮化建設等為高端市場,對應的機構為農業銀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注:郵政儲蓄銀行雖然目前尚未掛牌,但按監管層對其社區銀行的定位,預計該行將主要服務于中低端農村金融市場)。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的生態位重疊現象,尤其在縣域金融市場,消費者市場維度嚴重重疊。
中國銀行業經營策略選擇
本文提出結合中國銀行業的三種經營策略。
基于生態位分化的錯位經營
銀行生態因子的異質性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并因此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生態位的重疊只會造成銀行之間過度競爭,從而造成資源配置的極大浪費。銀行要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實施錯位經營戰略。根據行業特點和自身特征,選擇區別于競爭對手的生態因子組合,從而實現生產和經營的異質性。應該彼此錯落有致,形成錯位經營,默契地相互依存、相輔相成,避免價格戰、廣告戰和產品戰,尋求共同發展。
基于生態位擴大的資源擴充戰略
競爭的根源是由于資源的稀缺性造成的。銀行可以通過資源擴充戰略,擴展自身的生態位空間,實現不同銀行在同一行業中共存。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或差異化服務的方式,使銀行自身的生存空間不斷增大。三類商業銀行應根據各自的優劣勢,采取不同的生態位策略。
基于生態位拓展的價值創新戰略
銀行的生態因子中既包括資源因子,也包括空間因子,資源因子和空間因子可以細分,決定銀行生態位的生態因子是多維的。在多維生態因子中,存在著沒有被占用的潛在資源或空間,這是銀行的潛在生態位。銀行可以采取價值創新戰略,將一些潛在的生態位轉變為現實生態位加以利用,從而提高生態位的效能。
(作者單位:河海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