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急性支氣管炎;中醫藥療法;辯證施治
中圖分類號:R562.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5—0062—01
筆者運用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支氣管炎8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82例患者均屬門診病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齡最大者76歲,最小者14歲;病程最長35d,最短3d。
2、辨證分型施治
2.1 痰濕阻肺型(45例)癥見:咳嗽咯痰,鼻塞咽癢,舌質紅或淡紅,苔薄白膩,脈浮滑。治宜宣肺止咳,化痰燥濕,方選三拗湯加二陳湯:麻黃9g,杏仁10g,甘草3g,法半夏10g,茯苓10g,陳皮8g。
2.2 表寒入里化熱(37例)癥見:咳嗽身重,惡寒發熱為主癥,舌質紅或淡紅,苔薄黃膩或薄膩,脈弦或微數,治宜和解止咳,清肺化痰,方選小柴胡湯合葦莖湯加減:柴胡12g,黃芩10g,法半夏15g,葛根15g,葦莖15g,冬瓜仁15g,薏苡仁15g,桃仁10g,生石膏30g,連翹10g,甘草3g。
以上方藥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次,6日為1療程。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咳嗽及臨床體征消失;好轉:咳嗽減輕,痰量減少;未愈:癥狀無明顯改變。
3.2 治療結果痰濕阻肺45例,治愈37例,好轉8例,表寒入里化熱37例,治愈34例,好轉3例。
4、體會
急性支氣管炎,系由病毒或細菌感染、理化性刺激、過敏反應等引起的支氣管粘膜的急性炎癥。屬于中醫“外感咳嗽”范疇。《河間之書·咳嗽論》曰:“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皆令人咳嗽。”肺為嬌臟,外感六淫外邪侵襲,玄府閉塞,由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所致。治宜解表祛邪,利肺止咳。筆者根據本地氣候,環境等因素,將其辨為兩型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痰濕阻肺型方中采用了宣肺解表(麻黃、杏仁、甘草);燥濕化痰(法半夏、陳皮、茯苓);治療表寒入里化熱型方中采用發表解肌(葛根、柴胡、黃芩、法半夏);清肺化痰(葦莖、冬瓜仁、薏苡仁、桃仁);清熱止咳(連翹、生石膏、甘草)等法合用,從而能迅速祛除六淫外邪,達到利肺止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