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審計是審計工作發展的趨勢,代表了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和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學習、研究和探索計算機審計是擺在審計人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結合學習李金華審計長的有關論著和重要講話,談一談關于計算機審計的內涵和目標。
一、計算機審計的內涵
1、從審計內容上看,計算機審計是利用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電子數據和管理財政財務收支的計算機系統進行審計,包括數據審計和系統審計。其中,數據審計是將被審計單位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電子數據采集到審計人員的計算機上,利用計算機軟件對電子數據進行驗證、清理和轉換后,通過查詢和分析電子數據,檢查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系統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管理財政財務收支的計算機軟件和信息系統進行審計,檢查其設計是否合理、運行是否安全、是否存在違法和舞弊因素,從而監督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
2、從審計方式上看,計算機審計是審計人員運用計算機在被審計單位現場或者通過遠程網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計,包括現場審計和網上審計。其中,現場審計又包括現場單機審計和現場局域網審計,即:在被審計單位現場通過單個計算機和搭建臨時局域網,檢查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監督其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網上審計又稱聯網審計或者遠程網絡審計,即:通過網絡傳輸電子數據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普及和通訊技術的進步,許多業務的處理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聯網審計也將成為審計的主要方式之一。
3、從審計觀念上看,計算機審計是與傳統的手工審計相對的、基于計算機的審計,是一種審計理念和審計思維的創新,是審計人員適應社會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需要,打破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開創的一種嶄新的審計方式。計算機審計不僅帶來審計方式的創新,而且帶來審計人員審計觀念的創新和審計思想的解放。數據審計、系統審計、聯網審計等計算機審計模式越來越多地被審計人員所接受。為了適應社會形勢發展和審計工作自身發展的要求,審計人員必須不斷研究新情況,創新審計理論,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審計管理思路,但更重要的是創新審計觀念,實現審計思維方式的創新。
4、與計算機審計相關的概念:
一是計算機輔助審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是在開展計算機審計初期提出的概念,是利用計算機和審計軟件幫助審計人員對會計電子賬簿進行查詢、篩選和分析的審計過程。目前,審計人員已經很少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概念,因為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涵義完全可以包含在計算機審計的概念之內。
二是審計網絡化辦公。審計網絡化辦公是審計機關利用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改變現有的紙質辦公手段和模式,實現審計政務處理電子化和自動化。審計網絡化辦公提高了審計計劃、信息、文書和檔案管理的效率,實現了審計信息資源共享。計算機審計和審計網絡化辦公都離不開計算機,都是計算機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都是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服務的。因此,從廣義上說,計算機審計也可以包含審計網絡化辦公。
三是審計信息化建設。江澤民同志說過,實現四個現代化哪一化都離不開信息化。審計信息化建設就是適應社會信息化特別是審計對象信息化的需要,建設對審計對象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實施有效監督的信息化系統,增強審計機關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監督能力。審計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審計網絡建設、計算機審計實施系統、審計信息管理和計算機審計隊伍建設等。2002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金審工程,這是國家決定加快建設的電子政務12個重點業務系統建設項目之一,是現階段國家審計署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計算機審計是審計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計算機審計的目標
1、實現三個結合。從根本上說,計算機審計的目標與傳統手工審計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所規定的監督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但是,由于計算機審計與手工審計的方式、方法、途徑各不相同,計算機審計與手工審計的具體目標也有所區別。傳統手工審計是通過翻閱被審計單位會計賬簿和有關資料,對被審計單位某一階段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事后的審計監督,是一種靜態審計。計算機審計打破了事后的、靜態的手工審計模式,目的是要實現事后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現場審計與聯網審計相結合、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從而更有效地履行審計監督職能。
2、從系統上把握審計對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各行各業普遍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審計人員不得不面對海量的會計電子數據。在手工審計方式下,審計人員總是先分析審計對象的各個部分,再歸納、綜合為整體,其思維方式是:部分→整體,這適合于數據量不大的審計對象,卻很難全面把握海量數據。計算機審計打破了手工審計思維方式,從審計對象的整體出發,先進行系統分析,把握總體,再建立審計模型,分析數據,最后作出總體評價,其思維方式是:整體→部分→整體。計算機審計能夠從宏觀上和系統上把握審計對象,擴大審計監督范圍,提高審計監督能力。李金華審計長早在1999年12月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研討班上就指出:把審計對象作為一個系統,讓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都在審計監督范圍之內,很快地進入我們的視野。到一個大企業去,一進去就把整個資料都掌握住,通過計算機完全掌握得了,在我們的視線之內通過系統分析、對照、比較,選擇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為重點,從總體上把握,不是像過去那樣瞎碰,逮著什么算什么。搞系統論離不開計算機。
3、審計的最終出路在于數字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信息網絡的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向整個社會和人類全方位地推進。信息化是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結果,其中,數字化是將信息用電子數據格式進行存儲、加工和處理的過程,是技術基礎;網絡化是利用網絡傳輸數字信息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過程,是實施途徑。英特爾公司總裁格羅夫先生說過,一切信息均能以數字形式表達、傳遞和儲存,我們現在正在朝著數字化方向前進,數字化信息必將永存。根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部署,我國將建設社會信息化、文化信息化、政務信息化和軍事信息化的信息化應用體系。其中,審計信息化是政務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關鍵是實現審計數字化。審計數字化包括審計工作數字化和審計管理數字化。審計工作數字化是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建立數字模型來分析和把握審計對象,實現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和審計結果的數字化,它主要表現為計算機審計。審計管理數字化是在審計計劃、統計、信息和檔案管理過程中,改變傳統的以紙為載體的審計管理形式,實現審計文件傳輸、處理、檢索和存儲的數字化,促進審計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審計管理的效率。正如李金華審計長2005年視察京津冀特派辦時指出,系統論最終體現在數字化建設上。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一定可以抽象為一個數學公式。公式就是規律,掌握了公式就掌握了規律。審計數字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審計的最終出路在于數字化。
(作者單位: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