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區分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
由責任人個人主觀行為所引發的經濟責任是主觀責任,而客觀責任是指因客觀事實或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經濟責任。在區分經濟責任時,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考慮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分清“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要防止“主”、“客”顛倒,不分青紅皂白把所有責任都羅列到領導干部一個人身上。屬于主觀責任的應歸屬責任人的直接責任,屬于客觀責任的應歸屬到主管責任。
二、要區分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
按照規定的民主決策程序由集體參與和聯合表決通過的事項所引發的經濟責任屬集體責任,不是個人承擔的責任。個人責任是指責任人違反民主決策程序,由其個人拍板決定的事項所引發的經濟責任。在區分經濟責任時,要以相關的會議記錄及簽批的原始資料或文件為依據,劃清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的界限,屬于集體責任的應歸屬到主管責任,屬于個人責任的應歸屬到直接責任或不作為責任。
三、要區分過失責任與故意責任
過失責任是指責任人應當履行的職責或監督而沒有履行和實施監督,從而導致重大經濟責任事故發生的行為。故意責任是指責任人超越職責權限擅自決定、處理無權決定處理的經濟事項或故意不履行應當履行的職責,導致重大經濟責任事故的行為。在區分經濟責任時,屬于過失責任的應歸屬主管責任或不作為責任,屬于故意責任的應歸屬到直接責任。
四、要區分前任責任與現任責任
顧名思義,前任責任就是指前一任所應當承擔的經濟責任。由于經濟活動具有連續性,在區分經濟責任時,要考慮上任與下任之間的內在聯系,劃清歷史遺留問題與現任問題。要防止“轉嫁”責任,不要將前任的問題列入現任。否則,就可能引發矛盾。在這里,尤其要注意隱形債務問題,審計時要注意將賬外債務搜集羅列出來,并通過“承諾”方式予以落實,以防責任“轉嫁”。
(作者單位:奉新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