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歷了28年的時間,在這28年的時光里,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企業在風風火火、熱熱鬧鬧之后卻又銷聲匿跡、破產停業。和國外的常青樹企業相比,我們的企業為什么多有短命呢?而那些國際知名企業又為什么能長久地保持這種旺盛的企業生命力?他們的企業領導者又在關注些什么呢?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面臨著國外跨國企業的巨大沖擊,但同時,我們又有機會得以更加近距離地觀察這些對手,很多跨國企業都在中國設立了獨資或合資形式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設立無疑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誠然,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筆者認為,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應該是一種做事的大智慧、大眼光、大胸懷,而這種智慧、眼光和胸懷則可以歸納為一個詞——成熟。
汽車行業應該是我國近年來較熱的行業,全國遍布著大大小小、或合資或自主的一百多家整車生產企業,這其中轎車生產企業又是和大眾聯系最緊密的,全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轎車企業分別是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這不是偶然,大眾集團作為一個國際的知名企業,其決策者做事的智慧、眼光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大眾汽車集團成立于1938年,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是世界汽車行業中最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之一。大眾汽車集團目前擁有8大汽車品牌:大眾汽車(德國)、奧迪(德國)、蘭博基尼(意大利)、賓利(英國)、布加迪(法國)、西亞特(西班牙)、斯柯達(捷克)、大眾汽車商用車(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建有68家全資和參股企業,業務領域包括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汽車零部件、汽車租賃、金融服務、汽車保險、銀行、IT服務等。
大眾汽車集團是中國汽車工業最大、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國際合作伙伴。早在1978年,大眾汽車集團即開始了與中國的聯系,20多年來,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中始終處于領先的地位。1984年10月,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成立;1991年2月,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第二家合資企業——位于長春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經營范圍包括汽車整車、零部件、發動機以及變速器的生產、銷售與服務等。連同進口車,大眾汽車、奧迪、斯柯達、賓利和蘭博基尼等品牌均在華開展業務。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大眾汽車集團的強勢,不論從經濟實力上,還是技術成果上,大眾無疑都是實力強勁的。但是,像這樣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給我們的印象卻并不張揚。很顯然,占領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市場幾近一半的份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們卻很少看到大眾集團攻城略地的硝煙,似乎一切就是順其自然地發展,但在這看似自然的狀態下,我們卻看到了大眾集團并不平凡的業績:上海大眾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轎車企業,而位居第二的轎車企業,是九一年與大眾合資的一汽大眾。

在國內企業家爭相在媒體頻頻亮相的態度不同,德國大眾集團的戰略家們很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內,所以他們的商務活動,似乎總是默默地進行著,成也罷,敗也罷,失誤也罷,成功也罷,這可能就是我們感受不到大眾在中國市場拼殺的主因。倒是他們的產品,始終站在人們面前,而且總能成為人們選擇的最佳項。我們的某些企業理念似乎完全不同,不管是不是應該被炒作的新聞,都可以拿來爆料在媒體面前,儼然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娛樂明星中的一員,但論及自己販賣的商品,卻得不到消費者的如此認同。這就像一個只靠制造緋聞出名的歌星,大家只知道他的緋聞,沒人知道他的歌一樣。這些靠炒作出名的企業家,固然可能使自己的企業因為自己的名氣一時飛黃騰達起來,但是緋聞總有讓人厭倦的一天,明星也總有過氣的時候,只有受人們愛戴的產品才是支撐企業生命活力的不二法寶。
宣傳和炒作固然是一柄利器,但是運用得不得當,也會讓自己受傷。況且,過度的宣傳折射出的是企業不成熟的心態,個人的亮相不能代替產品的品牌宣傳。企業家是領導企業向前發展的戰略家,應該在哪方面運用媒體的力量,以及如何運用媒體的力量應該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另外,重視產品的前期研發投入也是以大眾為代表的跨國成功企業的有益經驗。
產品的研發經費投入,不僅能體現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長遠目標建設,而且能很明顯的從產品的品質、生產質量、甚至是產品使用效果等方面表現出來。不重視研發新產品的企業生產是沒有后勁的,現代的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的選擇很多,就算某種型號產品在短時間內風光無限,如果沒有新產品的研發、誕生,不久也會有被其他產品淹沒。凡有生命力的大企業集團,都有其不斷創新的產品或者理念,并且會被很快接受,良好的印象積累不久就會變成信賴和習慣,所以,產品研發對企業相當重要。
據有關數據顯示,越是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其研發經費的投入比例越大,拿大眾來說,其每年的研發經費至少是當年銷售利潤的10%,而其僅在華的銷售的德方利潤保守估計就有50億人民幣之巨,可見其投入之大。而中國民營轎車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還在5%左右徘徊,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在尋找企業差距、企業家不足的同時,筆者又一次深感“大企業做人”的道理,企業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優秀企業家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企業家戒驕戒躁,從第三者的角度審視到了企業發展中的缺陷,因而逐步成長為優秀的企業家,而其企業也會隨著企業家的成長而成為一個制度完善,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優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