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您手捧鮮花步入新婚殿堂的時候,您是否想得到手中那燦若群星的“幸福草”正是被“通緝”剿殺的加拿大“一枝黃花”,一旦成熟的種子落地,極有可能引發一場生態災難?當您徜徉山間品味著虹鱒美味的時候,您能否意識到虹鱒魚的種群一旦形成規模,就會威脅到當地的魚類生存?外來物種的入侵,對本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和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者生態災難,已成為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威脅,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組織、國家政府部門、科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北京來說,如何抵御外來物種入侵,也是綠色奧運面臨的緊迫任務和嚴峻考驗。
目前,北京地區已經發現了松材線蟲、瓦倫西亞列蛞蝓、美洲大蠊、美洲斑潛蠅、牛蛙、河貍鼠、空心蓮子草、刺莧、紫茉莉、斑地錦、曼陀羅、豚草、鳳眼蓮、三裂葉豚草等100余個外來物種。這些外來物種有的已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危害,有的是否已造成威脅還尚未有定論。
一般來講,外來物種入侵主要是通過有意識引進、無意識引進和自然入侵等途徑進入的。有意識地引進,最初主要是出于農林牧漁生產、景觀美化、生態環境改造與恢復、觀賞等目的,但是有的物種在引進以后就可能“演變”為入侵物種;靠自身的擴散傳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而傳入屬于自然入侵;無意識的引入就是針對隨貿易、運輸、旅游等活動而傳入。
植物的入侵
作為內陸城市的北京,大多外來水生植物無法立足,因而在一些人看來,生物入侵的形勢似乎不像我國南方那樣嚴峻。但事實上,已有外來入侵植物在北京郊區迅速蔓延的趨勢,這就是豚草。它在密云、門頭溝、昌平、海淀、豐臺、順義等區縣發現面積已達3萬余畝,侵害范圍包括農田、果園、綠化帶以及山坡荒野。
豚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以下,生于荒地、路邊、溝旁或農田中。它原產于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諾蘭沙漠地區,大約于20世紀30年代初通過貨物和農產品的進口傳人我國東南沿海,現在已經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的很多地區。豚草可以通過農具、建材、車輛輪胎等進行遠距離傳播,還可以隨水、候鳥糞便等傳播。豚草屬于惡性雜草,其花粉是人類花粉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容易引起易感人群的過敏反應,造成咳嗽、鼻炎、皮炎等癥狀。由于其生命力、生態可塑性極強,容易成為優勢物種,爭水、爭肥、爭陽光,還能釋放多種化感物質,所以出現豚草的地方,農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生長受到明顯抑制。如果豚草混雜在奶牛的飼料中,還可影響到牛奶及奶制品的質量。
目前,在城市綠化中存在著盲目引進外國草皮、樹種的風氣,這種方式使外來生物入侵的潛在威脅大大增加。如北京近年來大舉引進外國速生樹種和以極高代價養護的外國草皮,都非常容易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
正被江蘇、上海等地“通緝”剿殺的加拿大“一枝黃花”,也以“黃鶯”、“幸福草”、“麒麟草”等商品名稱在北京各大花卉市場被大量出售。這種花跟滿天星相似,一枝莖分出眾多細枝,上面開出鮮艷的黃色小花,花朵連串堆金,看上去很漂亮。因此,從新娘捧花到花束花籃,大多選它來搭配。“一枝黃花”最早作為庭院觀賞花引進我國的上海、南京兩地。它的生命力很強,一旦成熟的種子落到泥土中,就能生長、蔓延。去年秋天開始,“一枝黃花”已在華東多個地區瘋長,部分地區不少農田、機場跑道被大面積侵占,很有可能引發生態災難。
動物的入侵
在外來入侵動物中,兩種對植物具有嚴重危害的昆蟲——美國白蛾和紅脂大小蠹,已對北京以及周邊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美國白蛾也叫秋幕毛蟲、秋幕蛾,1979年從遼寧丹東進入我國境內,隨后相繼在山東、陜西、河北、天津、上海等地出現,目前在北京、河北交界的很多地區都發現了美國白蛾的越冬蛹。其主要通過木材、木包裝等進行傳播,還可通過飛翔進一步擴散。美國白蛾是一種繁殖能力很強的害蟲,其四齡幼蟲可直接危害300多種森林植物、果樹和農作物,具有暴食性,可以在幾天之內將健康樹木的葉子全部吃光,只剩下葉脈,成片的樹林常被橫掃一光,被稱為無煙的火災。被侵害的樹木長勢衰弱,易遭其他病蟲害的侵襲,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它的幼蟲還喜食桑葉。因此,美國白蛾的出現將嚴重威脅養蠶業、林果業和城市綠化,一旦蔓延,將會造成驚人的損失。
1998年在我國山西陽城、沁水等地首次發現,可能是隨著從美國引進的木材侵入我國的,后來擴散到山西、陜西、河北、河南等地。它不僅攻擊樹勢衰弱的樹木,還危害健康松樹中下部樹干、根部的韌皮部,可造成數百萬株以上的樹木死亡,對北京地區大量生長的油松等樹種具有毀滅性破壞力,防治難度極大。
2003年6月,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西花薊馬首次在北京市郊的辣椒花朵上被采集到。西花薊馬原產于北美洲,對不同環境適應性強,對殺蟲劑抗性強,因此逐漸向外擴展,成為強勢種類,現在分布遍及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蔬菜和花卉上的重要害蟲。
此外,北京于20世紀60年代還引進了虹鱒等經濟魚類,其種群數量一旦形成一定規模,就有可能威脅當地的魚類生存。
面對生物入侵,北京不容忽視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增加和人員往來頻繁,外來生物入侵的危險大大增加,北京的生態安全面臨著嚴峻挑戰。有效抵御外來生物入侵,既是保證首都生態平衡與和諧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促進首都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北京擁有全國最大、最繁忙的航空港,每天頻繁出入的巨大人流、物流,為生物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據悉,僅去年春節期間,首都機場檢驗檢疫部門就截獲禁止攜帶的動植物產品170批次、共377.65千克,其中包括桃果實蠅等危險性害蟲。旅客攜帶的果蔬肉類、航空公司用于配載貨物用的木托、甚至旅客的鞋底,都是有害外來生物入侵的途徑。蔗扁蛾就是近年來隨巴西木等植物大量進口而傳人我國的一種突發性的檢疫害蟲,一旦擴散到大田經濟作物中,損失不可估量。
為抵御外來生物入侵,北京農業、檢疫、科研等部門已積極行動起來。北京海關各口岸分支局對進境木質包裝材料采取了更加嚴格的查驗和檢疫措施,力爭將危險性有害生物攔在國門之外。對于豚草等危害嚴重的外來植物,有關部門已制定了人工拔除、化學除草等清除行動實施方案。林業部門也已將除國家確定的19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之外的另外9種高度危險的林業有害生物列入林保“黑名單”,確保首都綠色景觀的完整。
盡管對外來生物入侵的管理與控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應對外來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方面,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投入不足、技術方法和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系統研究和早期預警監測體系以及專職檢疫和防治人員缺少培訓、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特別是對外來物種的種類、分布、對生態系統影響等方面,還應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并在治理對策和技術推廣等方面開展大量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多部門合作、協調機制和預警體系,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生物安全、生態保護意識,人人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御外來生物于國門之外!
(本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自然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