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12月下旬開始到現在,整個天發集團似乎深陷因果輪回之苦。這是一個被稱為“繼中石化、中石油之后的第三家成品油批發經營企業、中國唯一擁有成品油經營牌照的民營企業”。它的當家人龔家龍,在2006年12月21日,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官方對外公布的理由是“涉嫌經濟犯罪”。隨著越來越多細節的披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個同時擔任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和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人物,過去接受的鮮花和掌聲不過是一種虛幻的輝煌。

復雜的身份
同許多企業家具有底層經歷一樣,1988年5月之前,龔家龍不間斷地干過鉆井工、電焊工、車工、鉗工,也一度擔任過荊州地區輕工業局下屬的一個汽車修理隊隊長、調度隊長,后來著手組建了一支車隊,任汽車隊長。這種領導崗位和車隊經歷鍛煉和初步打造了他,使他“掌握了各種生產資料的供求信息”,“發現什么賺錢就倒手轉賣什么”,比如冰箱、彩電、洗衣機和鋼材等緊缺物資。據龔自己說,僅輪船上拆下的鋼材就換過50輛汽車。
1988年5月18日,龔家龍在荊州以荊州輕工局的名義從當地信用社和銀行累計貸款20萬元,注冊成立了“荊州地區生產生活資料產品經銷公司”,隸屬原荊州地區行署管轄,龔家龍任公司經理、法人代表。需要指出的是,那個年代注冊公司,不是全民所有制就是集體所有制,龔家龍的公司注冊的是后者,這實質上是天發集團屬于國有還是民營爭論的根源。
據報道,1989年5月,龔家龍還兼任“海南龍海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公司黨委委員的領導職務,這個企業的主管方正是荊州地區行署。同年11月,“海南龍海石油液化氣荊州分公司”成立。隨著越來越多分支機構的設立,龔家龍的權力越來越大,最終已經全部主持龍海石油液化氣公司的經營工作。1991年,龔家龍將公司獨立出來,龍海實業有限公司被分為龍海實業有限公司和龍海石油液化氣公司,后者更名為“荊州地區物資開發公司”,隸屬地區物資局,龔家龍任經理和法人代表。1993年3月,“荊州地區物資開發公司”更名為“湖北天發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天發集團被批準為進行規范化股份制企業試點單位。
追根求源,我們可以看出,天發一直是當地物資局的下屬企業,具有看上去非常純正的“皇家血統”,它在名義上并不屬于龔家龍一個人,更不是民營性質。事實上,如果不是這種國有身份,天發的各種前身也不會輕易獲得各種資源獲得跳躍式發展。一個可以應證的事實是,199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發行股票,龔家龍躍躍欲試,通過政府公關,“經當地相關機構準許后,他得以向社會募資發行股票1860多萬元”,這被人看作是龔家龍操作的企業第一次獲得的非常規發展機會。
沉重的擴張
第一次成功的募股經歷顯然長久地刺激著龔家龍。受到美好市場前景的誘惑,通過一系列地運作,1996年12月17日,“天發股份”經中國證監會證監發字[1996]第372號文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深證發字[1996]第472號文審核批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天發股份”也幾乎在一夜之間“成了中國第一只躥紅的股票”,短短幾年內榮譽等身。在名之外,龔家龍也獲得了超過8億的資金,并開始大肆擴建加油站,使公司在兩三年時間內擁有了100多家加油站,兩個大型油庫。
上市改變了天發的命運,而作為一手推動其上市的政府也逐漸開始讓天發承擔更多的責任。資料顯示,從1997年開始,在政府的一手推動下,荊州造紙廠、江陵造紙廠、荊州市第一木材總公司、市化建總公司、市金屬材料總公司、荊州市畜牧良種場、荊州市物業發展總公司、中南木材實業總公司、上市公司活力28的國有股權等被劃撥或者轉賣給天發。為了更好地管理這個在短時間內形成的大型集團,1998年底,龔家龍分別以石化、農業、造紙三大板塊的“天發股份”、“天榮農業”、“帥倫紙業”重組天發,形成了天發公司、天榮集團公司、帥倫集團公司三大板塊,擁有10個子公司,同時控股天發股份、天頤科技兩家上市公司。但是,政府主持的企業并購中常見的拉郎配行為還是出現了,飽受指責的就是收購上市公司活力28。
活力28上市之前隱瞞實情將它最優質的資產與德國人合資。1990年末,活力28已舉步維艱。天發非常不想要活力28,但荊州市政府反復做龔家龍的思想工作,讓“天發必須要接”。龔家龍實在拗不過去,只好在2000年進行了收購。龔家龍講,活力28當時的賬面上就已內虧2個多億(實際虧損5個多億),2000年,天發花了5個多億把它收購過來,5個多億的窟窿是天發幫它補上的,這也成了拖累天發的一個巨大債務包袱。
耀眼的長聯和產權宿命
2005年6月,長聯石油成立。這個承擔著聯合國內民營石油企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夢想的經濟聯合體在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雖然取得營業執照,卻至今未獲國內成品油批發許可證、成品油零售許可證,以及成品油、燃料油進口許可證,所以還無法進行實質性運作。加之天發資金緊張,龔家龍“借機圈錢”的傳聞不絕于耳。除此之外,股東人心渙散、關系緊張的消息也成為媒體報道的重點。龔家龍一直強調長聯是個民營企業,具有中石化、中石油等老國企所不具備的優勢,但長聯作為一個聯合體,股東們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塊利益,并不會把實際資產注入到長聯石油。“即便你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融到資,找到了石油,那么這么多股東,誰來負責運輸?石油運到中國給哪家煉油廠加工制造,最后銷售渠道又在哪里呢?”一個石油人士曾不以為然地說。
但分析家認為,龔家龍此次出事并不是因為長聯的圈錢嫌疑,也不是天發下屬上市企業出現的上市問題,而與天發的產權之爭密切相關。在龔家龍的心目中,天發如同自己的親生骨肉,具有與生俱來的民營血統。創業近20年,政府只提供了貸款和政策上的幫助,其余皆是龔家龍將企業做大;并且,天發公司還多次向政府上繳利潤或贈送股份。但市政府認為,天發強烈的國有色彩身份和獲得的非同一般的政策支持,是天發獨有的大量無形資產,其從有形資產中也獲益不匪。
2004年后,龔與荊州市政府就天發產權的歸屬反復交涉,經過多次協商談判,荊州國資委去年9月下文將天發的企業性質明確為民營。但據知情人說,當地政府最終還是對龔徹底失去信心,因為龔欲以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為殼,通過光彩49集團(龔是董事之一),把天發的資產裝到長聯;同時,再由光彩49控股長聯。這實質上是“把殼洗干凈,債務債權都剝離出來”。
2006年12月初的第三屆中俄哈石油論壇的長篇演講,成為龔家龍最后一次亮相。1月14日,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召開會議,浙江石油商會會長張躍擔任代理會長。龔家龍時代結束了。天發和龔家龍的是是非非,不過為研究中國企業的發展增添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