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無疑已成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捷徑,如何利用展會來開拓商機,由此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一環。會展工作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從展前,到展中、展后,企業需有科學定位、周密策劃和細致落實,才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展會商機;而企業能否選擇一個高效展會,這是利用展會獲得商機的關鍵所在。
衡量一個展會,其中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貿易商機。在全國各地,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博覽會、訂貨會、展銷會、展覽會。與經濟流通的其他領域一樣,展覽業也有這樣的規律,即有優質名牌和假冒偽劣之分,好的展會供不應求,是賣方市場;差的展覽會供過于求,是買方市場、好的展會展覽工作效率高,展出效益好。這類展覽會一般都具專業性質,規模相當大,并且有一定歷史。好的展覽會是靠專業技術、靠嚴格管理、靠長期努力造就的。由于展出效益好,因此參展需求很旺盛。因此,企業要參展首先應考慮的問題是認真甄別主辦單位的資格、信譽、知名度,確定其辦展身份資格的優劣性:通過調查展覽會的檔次、專業、規模和廣告宣傳投入力度等方面,來評估展覽會的質量,以降低企業的參展風險。
其次,是確定參展目的和參展目標。銷售是最終目標,但并不是展會上最重要工作。企業參展要達到目標有宣傳企業形象、提高企業聲譽、密切與客戶聯系、新產品引入、提高產品知名度、交流信息等目的,其中目標中有70%的內容是為了結識新客戶。隨著企業營銷途徑的多樣化,會展已經不是企業獲取訂單的唯一手段,但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還是很看重展會在銷售中的作用。許多參展企業往往提前一年就對推出什么樣的產品、請哪些客戶、怎樣布置展臺、如何利用展會開展各種經營活動等進行策劃,其目的就是最大化地利用展會及其相關資源,獲得最大商機。
在評估展會質量,確定參展目標的基礎上,就可以考慮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參加哪個展。同時對辦展的場地、收費標準和同行對參展的態度等因素加以詳細了解,以此作為對該展會最后的質量評估依據,決定是否報名參展。在決定參加一個展會后,就必須馬上選定有利的展位,做好參展費用預算,同時擬定一份詳細的參展方案,并做出周密的戰略分析,確定出預期目標。
在進行宏觀和微觀分析的基礎上,企業要確定本次參展的期望,以便對預期目標進行定位,達到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