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看到一個剛剛建成的大樓被炸掉就心痛,而報紙上卻是正面宣傳,這表明我們還缺乏對存量資產的愛護,要形成一種法律制度,給存量資產有效的保護,我們雖不能指望隨著《循環經濟法》的頒布實施,便能阻止中國的強拆風暴,但至少我們不再手無寸鐵。
2007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循環經濟法(草案)》。萬人矚目的《循環經濟法》即將十月臨盆。
在《循環經濟法》中,有一條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規定:
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建筑物維護管理,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對符合城市規范和工程建設標準,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的建筑物,城市人民政府不得決定拆除。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讀懂了這條規定,能清楚地知道,這部法律在發布實施后會給中國的政治經濟生活帶來什么。該法的規定首先針對城市人民政府,其次還針對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即包括業主或租賃者。還將制止房地產開發商們在逐利沖動下,對尚有使用價值的樓房肆意炸樓拆樓。
此條法規意義重大,因為中國正在遭遇房地產的強拆風暴。
中國絕不能容忍在任何名義下的成億、成十億、成百億、成千億地毀滅社會財富,可以用炸藥一舉毀掉一批批已建成的小區。如此令人發指的可以稱作“罪行”的,對社會財富的破壞,是一個法制國家所絕不能放縱的。
《循環經濟法》的立法核心,是保護社會資源和財富的循環流轉和最大限度的使用價值。出臺這部法律也是對濫用公權力的一種限制,而濟南的強拆風暴,便是一例最惡劣、最極端的無法無天的濫用公權力的典型。
驚心動魄的濟南強拆風暴
2007年7月12日,我們從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看到了驚心動魄的濟南大規模拆除“野樓盤”的電視報道。一拆便是上萬平米的大樓盤,成片成片的、十多層高的大框架已建成的大樓,在驚天的爆炸聲中轟然倒下。
讓我們來看看此事的相關報道:
新華網7月13日報道:7月10日,濟南市市中區黃山店村2萬平方米違法建設的樓盤“龍棲山莊”被強制拆除。
近日,濟南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開始對市區周邊地帶的“野樓盤”進行大規模拆除。這些“野樓盤”主要是周邊村莊利用“舊村改造”的名義開工建設并對外出售,既無規劃許可證,也沒有施工許可證。
濟南市城管執法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省城共有145個村居正在搞野樓盤,總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在這些野樓盤中,不少都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還有一些野樓盤拒不停工,正在頂風作案,對于這些野樓盤,執法部門都將進行強制拆除。
該人士表示,濟南市的“拆違”行動才剛剛拉開序幕,近期,濟南市還計劃公布一批野樓盤的名單。今年9月30日之前,濟南市將完成對第一批違法違章建筑的整治,并力爭在兩年內基本整治完所有的違法違章建筑。
毫無疑問,從新聞稿中看,這些“野樓盤”規范化的稱謂為“小產權房”。
看著這樣的電視新聞,我想,不知道多少國人的心在流血。不僅僅是被拆除的“小產權房”的業主們,還有中國有3000多萬的無房戶、住房特困戶的心在流血。
中國真的到了可以如此揮霍社會財富的程度了嗎?
拆除這樣的一座樓,僅拆除費便要花掉120萬元,而毀掉這樣一座中等規模的小區樓盤,國家的財富失去的至少五六個億。濟南將要拆除的小產權房面積多達1000多萬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2000元計,至少價值200億元。
200多億元哪,這是誰的錢? 80%是銀行的錢,銀行的錢又是誰的錢?是老百姓的存款,老百姓的血汗錢哪,房地產商的錢不會超過10%,還有購房人的預付款。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章《法律責任》,所授權的最大權限是:“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以罰款”。
該法的《法律責任》并未授權“拆除”,所以“拆除”小產權房是違法的。
我還要說一句:“小產權房”的合法化程序已經啟動,“小產權房”的合法化是件指日可待的事。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2007年7月12日對“小產權”房的合法化問題的回答,其實已十分明確。
甘藏春說: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開始,就在全國不同地方,開展了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試驗、試點,現在正在不斷地總結經驗,在適當的時機再提交國家立法機構,通過立法來解決。
這段話所透露的信息是: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試驗、試點,早在8年前便己開始了,而且已有定論。不久便可提交國家立法機構,通過立法來解決。
“小產權”房的合法化的核心問題是“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如果這個問題得以解決,“小產權”房的合法化的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事實上,不久前,國家設立重慶、成都先行先試城鄉統籌,便暗含了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大方向。
2007年7月3日,重慶在打破二元障礙上跨出一大步:允許農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進行流轉。而目前,廣東已在進行農村土地入市試點,省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須經過國有征收程序,可以直接進入土地二級市場參與流轉。為小產權房的合法化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可當“小產權房”的合法化的那一天到來之時,濟南的土地上只有如同圓明園一般的“小產權房”廢墟。
中國的“第一爆”
這件事還發生在山東,2006年10月15日,青島市的媒體自豪地稱,青島創出了“中國第一爆”的新記錄。
10月15日下午3時56分,隨著一聲巨響,位于山東路15號總高度62米、19層高的青島大酒店,在3秒鐘內全部倒塌,稱為“中國第一爆”。
炸樓工程承包商喜孜孜地在數錢:光炸掉這座樓,成本就花了100多萬!
我們不知道在如此奢侈的“中國第一爆”的煙塵中,多少社會財富化作了灰燼。
據青島大酒店解釋說,爆破這棟樓并不是因為樓體太舊,而是因為這棟樓全是十多平方米的小開間。聽了直讓人想問,因為小開間,就非要炸掉這座價值幾千萬元的裝修豪華的19層的大樓嗎?
我們接著看中國的“第一爆”:
2006年9月6日,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南川市電力公司大樓灰飛煙滅,重慶市爆破公司成功完成“南川鬧市第一爆”。
2006年9月3日,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的常德卷煙廠大樓轟然倒下,這座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7層高28米,被稱為“常德第一爆”。
2006年9月16日,三亞京燕大廈開始拆除。三亞京燕大廈倒是沒有炸,拆除將采用人工加機械的方法。大廈總體拆遷量為2.7萬多平方米,預計將在4個月內拆除完畢。而炸掉它,30秒就夠了。這樣看來,炸樓比拆樓高效,快刀子割肉比鈍刀子割肉流血要少。
2005年11月12日,海口市首次對“半拉子”樓實施爆破拆除。該樓位原批建面積為14140平方米、15層樓,已建面積為2900平方米、5層。緊接著,同年12月19日,位于海口市瓊州大道上的一幢9層高的“半拉子”又被炸掉。中島外經大廈、海景餐廳等停緩建項目也先后被炸。
杭州炸樓
兩年前,杭州市響起了一聲接一聲的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不知道的人也許會以為杭州遭到了空襲呢。
杭州市一氣兒炸掉了54座豪華別墅。如果每幢豪華別墅以500萬元計價,杭州市一炸將2700萬元送上了天,炸樓的煙塵尚未散盡,山城重慶又在開始準備,為“麗景花園”別墅群的48座別墅裝填炸藥。
重慶炸樓
重慶炸樓幾乎是杭州炸樓的翻版。
位于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的“麗景花園”別墅群,原計劃將于6月進行拍賣,實施爆破后,進行重新規劃開發。
“麗景花園”是一歐式別墅群,全都是磚混結構,建成后無人問津。該別墅群當年曾開了渝北區高檔住宅的先河,也曾經風光一時,領導過重慶市“房地產業的新潮流”。
“麗景花園”別墅群的48座別墅終于從地球上消失了,不知是上了天堂,還是下了地獄。在那里能找到“麗景花園”嗎?
炸樓!炸樓!炸樓!
僅以三亞市現存的需要炸掉的已列入計劃的90萬平方米樓計,就要炸掉十多個億,對于一個人口不過幾十萬的小城,這是個大的可怕的數字。中國已炸掉的和將要炸掉的樓盤將超過1000億元!
在中國的商品房市場上,這幾年,被炸掉的樓房數不勝數。一年365天,天天都有房地產商在炸樓。炸樓公司生意火暴,應接不暇,訂單如鵝毛大雪。有位炸樓工程承包商在電話上喜孜孜地對我喊:我發財了,工程都排到2008年9月了。
不知聽到這樣的歡呼,房地產商們該作何想?老百姓又該作何想?銀行家們該作何想?建設部又該作何想?只怕是各有一本難念的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哪。
從海南島炸到北京,從成都炸到上海。北海、三亞、惠州、廣州、寧波、汕頭……到處都在炸,中國像是在經歷著一場戰爭。可最大的炸樓規模,當數江城武漢的望江花園。
杭州、重慶炸的是賣不出去的爛尾樓、死樓盤,一次炸樓便是兩三千萬元,這個數字已經夠驚人了,那望江花園可是座已賣了出去的,住戶已經入住的樓盤,一次就炸飛兩億元。
真讓人嘆息:兩億元就聽了個響聲!
聽著這驚天動地的響聲,看著那沖天而起的煙塵,看著那轟然倒下的、無比壯觀的樓群,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印尼巴厘島上的以色列人開辦的天堂飯店呢。所不同的是,天堂飯店爆炸案,那可是印尼警方全力以赴的、務必偵破的驚天大案。
中國不是阿富汗,不是伊拉克。可中國和平時期炸掉的樓房,比阿富汗、伊拉克因戰爭被催毀的樓房還多。
過去炸的大多是停工多年蓋了一半的爛尾樓,現在越炸級別越高,建成的樓也炸。而且專揀神品極品,被炸掉的樓中最多的是豪華別墅,其次是商用樓和寫字樓,沒聽說哪座經濟實用樓讓炸了的。
炸樓在對我們訴說什么
如果要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作出解釋,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此之數量眾多,規模如此之大的炸樓事件;
一是房價飛漲地價飛漲,而地價飛漲的幅度大大高于房價飛漲的幅度,才會發生。為了重新獲得土地而炸掉房子,以謀求暴利。此種炸樓是大多是由房地產商主動采取的。
二是房地產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房地產業資金鏈全面斷裂,局面無法收拾,為了整治爛尾樓此種城市乞丐,而由政府被動采取的。
1990年,中國便發生過這樣的事,1999年還發生過一次,2007年又重演了。不過上兩次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期,而這一次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泛起期。在一個供需平衡的正常的房地產市場上,你是看不到這些事的。
我們應該好好想想,此種近乎瘋狂的炸樓在對我們訴說什么?
《循環經濟法》是制止濫用公權力的堅盾
《循環經濟法》在制定中被定位為“硬法”而非“政策法”。
這樣,《循環經濟法》便可能進入司法審判程序,成為《民法典》的一個組成部分。
“城市人民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建筑物維護管理,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對符合城市規范和工程建設標準,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的建筑物,城市人民政府不得決定拆除。”
這一規定便可成為抵制濫用公權力的一面盾牌。
我們雖不能指望隨著《循環經濟法》的頒布實施,便能阻止中國的強拆風暴,但至少我們不再手無寸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