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去年全球經濟增長了3.8%,繼續了自2003年以來的強勁表現。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表現最佳的國家中尤其突出,它們在2006年平均增長了6.5%。但是這個顯然是良性的全球增長態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去年全球經濟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年平均增長達到了大約7%、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增長了3.2%,甚至以前處于呆滯狀態的日本和歐洲也出現了增長。而且,這些增長是在油價暴漲、阿富汗亂局、伊拉克戰爭、全球恐怖主義泛濫以及多邊貿易談判破裂等等狀況下取得的,因此,這些增長態勢尤其引人矚目。
強勁的經濟表現反映了美國因為低廉的借款成本和提升的資產價格而帶來的強勁的國內需求,這提高了全球制造業的出口并且抑制了通貨膨脹。同時,它們反過來又使其對于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和原料的需求出現了暴漲,這就又推動了商品價格的上漲,并且使許多貧困國家獲益匪淺。東亞國家以及主要的石油出口國所產生的儲蓄提高了全球流通,幫助彌補了美國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赤字。
但是2007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聯合國的《2007年世界經濟狀況和前景》警告說,趨于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會削弱美國的經濟增長。其結果是全球的經濟增長會放緩,因為沒有其他哪個大國能夠自稱“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隨著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美國的融資需求會使投資者對美國的資產信心下降,從而促使美元產生劇烈的貶值。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現存的多邊框架并不能有效地緩解全球經濟減速的風險,以及解決全球經濟的不平衡。比如說,日本和歐洲為了回應其內部的關注已經收緊了它們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這進一步放緩了世界經濟。
東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官方儲備的增加會使它們擁有對抗可能產生的外部震蕩的額外手段。然而,它同時也限制了國內需求以及進口增長,這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
當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承擔糾正當今全球經濟的不平衡的政策的所有代價。但是一組獲得國際認可的政策可以幫助減輕主要經濟國家增長放慢的風險、維持對于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的信心以及避免美元的硬著陸。這就需要,比如說,刺激歐洲、亞洲以及主要石油出口國的經濟增長以便抵消世界經濟調整對于美國的收縮效應,后者應制定更加嚴謹的財政政策、減少私人消費以及提高國內儲蓄以彌補其對外赤字。
匯率應該重新調整到一個協調的水平以刺激赤字國家的出口以及盈余國家的進口需求。這并不僅僅是一個一些美國政策制訂者叫嚷的中國貨幣的重新估值問題,而是需要逐漸調整絕大多數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同時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
現有的像八國峰會這樣的平臺并不適合完成這樣的行動,這主要是因為一些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并不是八國峰會的成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所建立的多邊監管機制是朝正確方向所邁出的第一步,但是只有成立了一個實施多邊監管機制和政策協調的組織,它們才能發揮作用。
要成為這一機制可信賴的協調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身也需要改革,包括對表決權進行實質性改變以便使發展中國家擁有與其在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份量相稱的影響力。
同時也應該利用這樣一個新的平臺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結構性的改革,以便減少其對美元作為一種儲備貨幣的過分依賴。這種改革應該努力建立一個為多方所同意的多種貨幣儲備體系。
美元的硬著陸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美國和世界經濟即將發生硬著陸的可能性,應該使我們產生足夠的警惕,以便采取協同一致的行動。協作,肯定可以比任何一個國家采取單獨行動帶來更好的結果。
(趙征譯自Project Syndicate/責任編輯 覃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