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市審計局根據省審計廳的統一部署,對轄內三縣(區)2004年度工傷保險基金進行了專項審計調查。在審計中發現了一些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主要是:
(一)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數,工傷保險參保單位數、人數處于萎縮狀態,存在欠征、漏繳現象,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單位數、人數有一定差距。
(二)工傷保險基金未按規定全額、及時進入財政專戶儲存。
(三)有的未按規定建立繳費單位臺賬。
(四)有的部分保險待遇支付手續不齊全。
(五)有的部分收費票據填寫不規范。
(六)有的存在養老保險金、工傷保險基金銀行存款混庫現象,易造成利息收入權屬不清。
(七)擠占挪用工傷保險基金。
(八)縣區之間工傷保險基金征收、保險待遇支付標準不統一。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認識不到位。工傷保險基金征收、管理、使用質量的高低,對保護廣大職工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單位的領導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考慮職工的切身利益,參加工傷保險意識淡薄。
(二)社保經辦機構征繳手段薄弱,監督力度不夠。工傷保險雖然國家要求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參保,《工傷管理條例》也制定了一系列懲罰措施,但實際工作中,由于經辦機構缺乏必要的征繳手段和宣傳,政府缺乏必要的協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傷保險基金征管的水平。
(三)企業經濟效益差,改制企業逐漸增多是工傷保險征繳水平下滑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大多數企業處于關停并轉狀態,幾乎沒有經濟效益,職工全部下崗,無產生工傷的可能,所以企業不愿參加工傷保險,也無能力交納工傷保險費。
(四)縣(區)政府對工傷保險基金征收、管理、使用重視不夠,社保經辦機構經費不足,基金管理不規范,造成挪用、未進入財政專戶管理現象的存在。
(五)權利與義務不對等,影響了繳費單位的積極性。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繳費單位應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工傷基金,而實際工作中真正受工傷的人員是很少的。也就是說,繳費單位繳的多,受益的少,沒有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辦事,權利與義務不對等,影響了繳費單位的積極性。
為加強工傷保險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工作,針對性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四條如下:
(一)加強工傷保險的宣傳和擴面工作,盡可能將各類企業納入工傷保險的范圍,加大征繳力度,擴大工傷保險的參保單位數和參保人數,積極保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為維護社會穩定盡職盡責。
(二)加強工傷保險基金的管理,盡快全額進入財政專戶管理,建立繳費單位臺賬,做到收支有計劃,收支手續齊全,票據填寫清楚,賬簿單獨裝訂。
(三)對歷年挪用的資金要盡快歸還,要有明確的還款計劃。用以購置固定資產和彌補行政經費產生的挪用要盡快盡力歸還;外借款要限期收回;在增值保值的前提下將用工傷保險基金投資的房產進行變現歸還原資金,以確保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
(四)統一工傷保險基金征收、保險待遇支付標準,以免造成同一地區的企業繳納工傷保險基金數額不同,同一地區的工傷保險待遇標準不同的現象。
(作者單位:景德鎮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