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沒有健全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作保障,一切經營活動都無從談起

每天早晨七點半,張華東都會提前一個小時準時到達他位于南京市大鐘亭街8號的辦公室,看看當天最新的報紙,開始梳理一天的工作。不是非常大的寫字臺上擺放的一切都很有條理。張華東一直堅持著這個有些不可思議的習慣,他把這么做的原因歸結為工作的魅力。“總是有一種工作的責任吸引著你。”張華東說。毫無疑問,這個處事穩健、溫文爾雅的南京人已經把南京證券公司看作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張華東之前的職務是南京東風汽車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那時候他領導的是一個有近萬員工的公司。調任南京證券公司的時候,手下的員工才200多人。從東風集團到南京證券的角色轉變,其實是一個非常陌生化的過程。很快,張華東沉浸在這個極具挑戰性的職位上并且決定要交出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不干則已,要干就要干好,是張華東的一個信條。
南京證券的全稱是“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為“南京市證券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于1990年,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是江蘇省第一家專業證券公司,全國首批規范類證券公司,同時也是第一個托管風險券商的規范類證券公司。2007年給股東的回報高達15%。截至今年5月,資產規模為133億元,注冊資本10.22億元,實現利稅16億余元,而2006年末的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65.97%,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南京證券成為全國為數極少的自成立以來連續17年盈利、從未虧損、高額回報的證券公司。
一個證券公司,竟然一直書寫著只有盈利、沒有虧損的歷史,未免令人覺得有些富于傳奇色彩。但是南京證券的確如此,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卻又是在情理之中。作為南京證券的決策者,張華東嚴格堅持“小心駛得萬年船”的觀點,基于這樣一個理念,雖然是在證券這種容易令人頭腦發熱的資本市場里摸爬滾打,但是張華東還是一直奉行一種看起來有些“謹慎保守”的決策方式,這也就造就了南京證券公司“規模適度、平臺完整、業績顯著、特色鮮明”的戰略思想。
南京證券的風控神話
很顯然,與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龐大的證券公司相比,中國券商的實力微不足道。張華東形象地比喻中國的券商不過是這些外國券商航母旁的小小舢板。而與國內的券商相比,南京證券不是規模最大的,也不可能是最大的,怎樣在自身現有的基礎上做實做強,成為張華東要思考的一個重點。
在張華東的經營理念中,第一點也是首要的一點就是規避風險。每當要做出一個重大決策的時候,張華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有沒有風險。證券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沒有健全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作保障,一切經營活動都無從談起。張華東始終對此保持著清醒冷靜的頭腦。近年來南方證券、大鵬證券等近30家券商相繼倒下就是一個前車之鑒,被關閉的證券公司也有20多家。張華東對此不能有一點懈怠,所以南京證券公司有著完備的五級風險控制體系:一是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二是公司風險控制委員會,三是各業務線條的專門風險控制委員會,四是各業務部門的風險控制小組,五是營業部風險控制崗。在五級風控體系作后盾的基礎上,完善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稽核與問責相結合的控制機制:一是發揮監事會作用,認真履行對公司財務及公司董事、經理人員履行職責等監督權。二是發揮五級風險控制組織的作用,形成有效的從決策、執行到操作各層次控制。三是發揮合規負責人作用,對公司經營管理行為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審查和監督。四是發揮合規部門、稽核部門以及財務、電腦等部門作用,特別是要通過集中交易、獨立存管、集中風控等系統建設,廣泛采用國際先進的風險控制模型和工具,提高風控水平,完善問責機制。五是發揮業務部門的自律管理作用,嚴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內部控制制度開展業務活動。
改善盈利模式,提高抗風險能力,是南京證券所一直關注的。圍繞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從內控組織、內控制度、內控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已經構筑起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風險控制體系。具體表現在:完善風控組織架構、豐富風險控制手段等,風險控制委員會及各專門風險控制委員會等決策機構,嚴格履行確定目標、搜集信息、設計方案、評估方案、選擇方案和信息反饋等六大程序,依照相應的工作條例進行集體決策,杜絕決策風險。堅持周三學習制度是教育的日常化。構筑起有效的思想道德防線,防范員工因違法、疏忽和差錯等因素造成的風險。在指標的系統化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財務風險指標的監控體系,建立凈資本的預警與補充機制,每月對凈資本及其比率、長期投資比例、自營證券比例等指標進行分析,確保這些指標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至于工具的技術化,則是按照第三方存管的要求,加大技術系統建設投入,陸續購置并安裝新的集中交易系統、集中風控系統、法人清算系統等,并結合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和T+1或貨銀對付(DVP)交收方式的變化,對現有交易系統等進行必要的升級改造,從而有力地提升風險控制的技術水平。
公司要成長,就必須有一個前進的動力。南京證券提出了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目標:一是通過托管收購實現營業網點的低成本擴張。二是通過增資擴股擴大資本規模,申請創新類資格。三是積極推動公司上市。目前,南京證券已經成功托管西北證券21家營業部、6家服務部,成功收購并控股了湖北金龍期貨公司。創新類資格已經報會評審,上市工作也在籌備中。在國內券商紛紛借殼上市的時候,張華東說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凈殼”是不可能的,借殼就意味著要花更多的精力財力,資質優良的南京證券可望直接IPO上市。
身兼南京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張華東對自己的身份的理解是“兩種身份,一種責任”,即“第一責任人”意識。“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張華東說,南京證券就是一個規模中等的公司,看清自己前進的方向非常重要,這樣就不會刻意去跟別人攀比,實事求是,就能使自己認識到有多大胃口就吃多少飯。
讀書筆記之董事長評點版
即使是從那個非常年代走過來的人,張華東依舊是把被耽誤的時間找了回來,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而軍旅生活帶給張華東的是堅定果敢的性格和穩健扎實的作風,以至于在今天的公司治理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證券行業從起步發展到現在,不過就是十幾年的時間,是一個朝陽行業,也是一個年輕人的行業,張華東把它比喻為“黑發行業”。這是證券行業的一個特點。“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資本市場是一個制造神話的場所,張華東很恰當地把它歸結為“六高行業”,即: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高學歷、高智商、高犯罪率。這是證券行業的另外一個特點。“地上三分鐘,天上三秒鐘。”因其生產過程所用的時間驚人的短暫,證券行業存在著很高的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市場火爆的時候,決策層要冷靜看待這種火爆;市場低迷的時候,決策層要能夠保持火熱的工作激情。這是張華東總結出來的冷熱關系的辯證法。

當市場低迷的時候,南京證券壓縮自營業務,并通過進退自如的波段操作屢有斬獲,從而贏得了在股市上的主動,與此同時,出手托管西北證券又使得自身的規模得以擴大。與此同時,證券投資部、固定收益部緊緊依托完善的證券投資管理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在審慎決策的基礎上,于2007年初確立了“牛市思維”,改進投資策略,廣泛涉足多層次市場,在股市上積極做多,在債市上伺機減退,在銀行間市場嘗試撮合交易,并且積極參與一級市場新股申購。這種種動作使得南京證券在高風險的大潮中得到了很好的歷練,也取得了可觀的收益。南京證券做成了一個沒有債務、沒有負擔的公司,一個身后干凈的公司。張華東說,他不擔心被認為保守或者謹慎,相反,這種行業需要保守,需要謹慎。
決策者好就是個性,不好就是任性;決策做的好就是果斷,做不好就是武斷。一字之差,就體現了一個決策者的水準。張華東說,管理層要做到“修身,治事,篤學”,要學會修煉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小節。張華東認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能力比知識更重要。一個有能力的決策層就是要能夠抓住任何一個機遇。而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南京證券就是要時時刻刻做好這種準備,韜光養晦,厚積薄發。
張華東說,好的經驗帶給別人就是“經典”,不好的經驗帶給別人就是“非典”。給張華東做下屬的中層領導干部,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要認真按時地寫讀書筆記,讀的書是公司發下去的,交上來的讀書筆記是要張華東親自來看的,當然,張華東不僅要看,還要在讀書筆記后邊加以評點。“當好一把手,帶好一班人。”張華東說這么做的原因,其實就是想把自己領悟出來的南京證券的企業精神逐漸滲透傳承下去,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董事長的位置了,企業長此以往形成的一整套企業理念都能夠一以貫之就足矣。堅持寫讀書筆記制度使中層干部接受了新理念,豐富了新知識。
“謹慎不僅是一種處事風格,更是一種智慧和韜略。”張華東說。證券行業是高風險行業,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高利潤伴隨著高風險。所以南京證券只做那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南京證券。堅持追求風險最小化前提下的利潤最大化。南京證券獨有的本土特色使得它不但有價值而且有使用價值。張華東對此很自信地說:“生存的環境在改善,發展的道路更艱難。”展望未來,張華東坦承,伴隨著第二次中美戰略對話,中國證券業大門徐徐打開,本土券商將不得不接受“與狼共舞”的現實,南京證券的競爭對手已經深深地刻上了外國資本的烙印,你是溫度他是熱度,想要擁抱對方又擔心由于自身體溫不夠而被對方熔化,現在競爭態勢的顯著特征不僅表現為“大魚吃小魚”,更表現為“快魚吃慢魚”,發展慢了就等于沒有發展,發展慢了就會遭遇被吃掉的惡果。“打鐵需要自身硬。”南京證券時刻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積蓄能量,錘煉自己,延長被熔化的時間,從而最終熔化競爭對手。
在南京證券,張華東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托管西北證券的同時,南京證券不忘自己“報效國家、回報股東、厚待員工、奉獻社會”的歷史使命,在國家級貧困縣——寧夏同心縣捐建寧夏南京希望小學,還捐獻了65000余元的教學用品。慈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張華東強調,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他只是希望把這種幸福感傳達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