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想要致富或者取得更大經濟效益的人而言,總有一個思維慣性:希望有足夠的資金、背景、關系等。
20多年前,中關村有一句名言是:“賣出去是硬道理!”而今天,這理念早已過時。知識經濟的新理念,應該是“將知識賣個好價錢!”
現在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而獲得財富的智慧比追求財富本身更加重要。在商業辭典里,智力也是永遠大于財力的。其實,這也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就是我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綱領和路標;進而“出路又能決定財路”,企業再從技術、管理、經營、服務上去創新,從而形成經濟合力,最終實現“思路決定財路”。
市場經濟的辯證法告訴人們:唯思路常新才有出路。墨守成規、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的經營思維定式在今天已無立錐之地了。成功的喜悅總是屬于那些思路常新、不落俗套、富有創意、勇于實踐的人們。
著名的培訓講師吳甘霖就提出:在經營中,最重要的不是企業的某些“硬資源”,而是善于思考這一“軟資源”。企業就像人一樣,只要勇于突破心理障礙,改變思路,就完全可能成功!
在美國淘金熱時,有個叫阿默爾的小伙子,一天在挖金時,突然間覺得很渴卻找不到水,而其他人同樣如此。他想到,不管是能淘到金的,還是不能淘到金的,都要喝水。于是他不淘金了,改去賣水。結果他通過賣水,穩穩當當地賺了很多錢。隨后就開商店成了美國百貨業內的巨子。
在這里,淘金看來是最賺錢的事,可偏偏只選擇看來賺不了大錢的賣水項目來做,結果不僅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而且同樣賺了很多錢。這被吳甘霖稱“雞犬定律”,而這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一種側向思維,不做得道人,而做得道人的“雞犬”。
其實,世上萬事,似乎都有常規,若打破一下常規,不妨顛倒一下思路或從側面進行思考與創新,這樣就能思路盡開,財路明朗。
為思路創新而觀察世界的同時,企業也必須有敢于突破常規的勇氣。突破常規不僅需要技術層面的支持,更需要有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和突破它們的勇氣。思路的創新是動力,是航標,指引了企業前進的方向。
創新不一定是橫空出世,對于司空見慣的現象或做法換一種思路也是創新,借用羅蘭大師的話作為結語:“‘市場’不是缺少‘商機’,而是缺少發現”。
因此,企業要學會發現,從而去拓寬自己的思路,讓思路與財路緊密聯結起來。兩者緊密的結合需要企業這樣做:一是勇于打破思維定勢,學會發散思維、反向思維、動態思維、超前思維、系統思維,創造性地開拓市場:二是善于另辟蹊徑;三是精于靈捷經營,要以最快的速度贏得主動權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