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歲的張慶源,出生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般的工薪階層。1997年,張慶源考進了當地一家職業學校學習幼教專業。2000年,張慶源幼教畢業,由于當時男幼兒教師比較少,他成了不少幼兒園爭相聘請的對象。張慶源選擇了北京一家小型幼兒園,成了一名幼兒教師。

張慶源到幼兒園后,有意識地去除孩子們身上的嬌氣。有的孩子踢皮球時摔倒了,張慶源就故意不去扶他,而孩子哭了一會兒自己就爬起來了。張慶源說這是一種“挫折教育”,小孩子都會有一種依賴心理,很多時候自己可以做的事,他就想要你幫他做。打破他的依賴心理,讓他感到自己能做的事,要靠自己來實現。
一個學期結束后,不少家長對園長說,他們的孩子有很大的變化,以前在家里總是嬌里嬌氣,現在這個壞毛病改掉了。張慶源在幼兒園的出色工作受到孩子們的愛喜和家長的贊賞。
然而,張慶源談了幾個女朋友,卻都因為他是幼兒教師而告吹。有個女孩直接對他說:“你人不錯,如果你辭去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我們就可以繼續交往下去。”但張慶源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沒有必要辭職。”沒辦法,女孩和他分手了。
2005年初,張慶源在網上搜索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資料時,突然看到有個消息:上海有個家庭,要找一位男育嬰師(俗稱“奶爸”)。男主人是位美籍華人,在上海開了家公司,因為長期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在家的時間很少。他有一個半歲的兒子,家里請了兩位保姆照顧女主人和寶寶的日常起居,覺得兒子在一個純粹的女性空間中長大,不利于性格成長,于是希望找一個“奶爸”,從小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對“奶爸”的要求就是,要有幼兒教育專業的相關學歷和經歷,有男人的陽剛之氣,月薪不會低于1萬元。
父母得知兒子想當“奶爸”的愿望后堅決反對,卻未能改變張慶源的決心。他把自己的簡歷發給上海的余先生,不久,余先生來到北京。經過一番面試,他正式聘請張慶源到他家當“奶爸”,只是提出要張慶源去培訓有關育嬰護理技能。
2005年10月底,張慶源從北京來到上海余先生的家里正式上崗,工作是從上午10點到晚上8點(中午小孩午睡一個小時,張慶源可以休息一會兒),主要工作就是陪寶寶日常玩耍,通過做游戲開發孩子的智力。
一個月過去了,張慶源摸透了寶寶的脾性,寶寶也在他的陪伴下健康成長,學會了搭各種各樣的積木,還會拼圖,主人一家對他的工作很滿意。
寶寶的每一點進步,都讓主人一家很高興,男主人余先生對張慶源的工作很滿意,他說:“培養寶寶的男子氣概,小張做得很不錯,不像女性只是親親摟摟,這與我培養孩子男子氣的要求是一致的。而且個性化教育是無價的,美國不少家庭都出錢聘請育嬰師。”
對于“奶爸”這份工作,張慶源說自己很喜歡,會把它當成一項事業做下去,因為這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等寶寶上幼兒園后,張慶源還會再找其他家庭做“奶爸”,聽說現在已經有家庭和張慶源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