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更多的創業者將目光投向新穎、暴利的項目,那些曾經的小本生意往往被人忽略,但是不論是糖果批發還是銷售小紐扣,這種看似微利的項目,卻恰巧可以發掘出巨大的商機。而最關鍵的是,創業者應該明確一點,創業并非僅僅是找到項目就大功告成了,巧妙的經營方式才是獲得利潤的最佳途徑。
周愛青有經營紐扣的想法很偶然,一次傍晚她來到父親周堯的服裝店,打算和父親關了店門一起回家。這時店里來了一個行色匆匆的小伙子,原來小伙子第二天就要結婚,他到商場為新娘買回一件大衣,試穿時把上面的兩顆扣子弄掉了。他拿了那件掉扣的大衣去商場換,可商場關門了,情急之下看見了正在關店門的周家父女,于是就跑上來請他們幫個忙。周堯接過小伙子手里的大衣一看,發現這大衣和他們店里賣的一模一樣,不過他們也沒有多余的扣子。看著小伙子急得沒辦法的樣子,周父就把展示架上掛著的大衣扣子取兩顆下來,給小伙子配上。接過配好扣子的大衣,小伙子又是感激又是掏錢,最后,在雙方的推讓下,小伙子說什么還是放下了20元錢走了。
看著父親手里拿著20元錢,周愛青有了思考。她開始收集顧客來配紐扣的信息,發現這個客戶群非常龐大。她抽出時間到附近的幾家大商場了解相關的情況,結果發現除了重慶百貨大樓有個小小的紐扣柜臺,其它的商場都嫌紐扣的生意太小,把它從商場撤了出去。
周愛青堅信紐扣生意能做。她很快就在商場租了一個柜臺,并到紐扣生產批發城購回了一批紐扣。開業第一天,就迎來了各種要求配扣子的顧客,到晚上打烊時,賣了300多元錢的扣子,除去成本和稅收,她一下子凈賺了200元。
周愛青經營紐扣生意火了幾天后,卻突然的清淡了起來。甚至半年之后,紐扣生意越來越慘淡,有時連一個月的柜臺租金都交不起。周愛青開始仔細分析了剛開業那段時間的火爆生意,來買的顧客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他們的衣服也是比較老式的,而這個群體一旦把他們需要的紐扣配齊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會來光顧她的紐扣柜臺了,而其他紐扣消費群體來她這里又沒有適合他們的貨。想到這里,周愛青認為紐扣生意應該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貨品。同時還要根據季節和服裝大致流行的趨勢進購貨物。
經過一番思索后,周愛青重新調整紐扣的經營理念,她開始考察服裝的顏色和款式,然后再根據這些信息進一批與季節上流行的服裝顏色和款式相一致的紐扣,與這些流行服裝同步銷售。收效果然不錯,很多新買的衣服由于紐扣釘得不牢,一不小心就被弄掉了,為了使掉了紐扣的衣服能重新穿,顧客們便紛紛跑到她的店里來配紐扣。她的紐扣店名聲又慢慢大起來。為了真正扭轉虧損,周愛青去一些賓館聯系業務,她把印制好的宣傳單放進了賓館客人的服務指南里,如客人的紐扣掉了,可以直接到她的店里來配。就這樣,周愛青的紐扣生意又開始紅火起來。
接著,周愛青開始給她的紐扣經營燒第二把火。她針對紐扣不好選配或是缺貨的情況,把顧客原來的扣子全部卸下,為其重新選配設計釘上一種顏色相當,并搭配美觀的扣子。如果遇到喜歡求新求異的顧客,她就利用在交談中對顧客的了解,為顧客們配好扣子的同時,把他們的單排扣,設計釘成雙排扣,這樣一來,一方面了卻了這類顧客的心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紐扣的銷量,雙方都各自受益。與此同時,她和員工一起,把新扣子以各種形式,搭配釘在自己所穿的衣服上,讓顧客有了直觀的印象后,增強客人們對這些新款紐扣的購買欲,從而達到了現場的促銷作用。在進貨方面,她打通了不同的渠道,從供貨商那里直接進購與這些流行服裝相同的紐扣,以期讓顧客來配這些紐扣時,達到原配的效果。為增加紐扣的品種和檔次,周愛青還從香港等地進回大量的時裝扣,以滿足顧客們對流行、時尚和品位紐扣的需求。
周愛青的紐扣生意開始有些忙不過來。然而很多來配紐扣的顧客卻反應,在他們這里配好了紐扣,卻找不到顏色相當的線去釘這些紐扣。于是,她立馬著手把這些配套的小商品針線、拉鏈、松緊帶、扭針、高檔西服的領針購進,擺進柜臺和紐扣一并出售。她的柜臺里粗粗一數,就匯聚了大約上千種紐扣,數百種針線,每天前往觀看、詢問、購買者絡繹不絕。
現在,周愛青已在重慶最主要的商業區以及成都等地,開了數家分店,生意都很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