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小姐用舊家電翻新成家電模型,真正的家用電器逐漸被驅逐出樣板房,而她自己也找到了一條創富新路。
王茜走上創業之路,前奏是一次意外事件。那時,她在廣東東莞市一家房地產公司擔任售樓小姐。2001年五一長假,幾拔客人參觀樣板間時,一臺大屏幕彩電突然摔到了地上,看房的幾撥客人誰也不承認是自己干的。結果,公司決定,這臺電視機由王茜賠償,從工資中扣除。
這臺電視價值6000多元,而王茜當時的底薪只有600元,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一年才能還清。
一天,王茜上網時發現東莞視窗有一條收購舊彩電的供求信息.頓時有了一個主意:何不收購舊家用電器,把外殼翻新一下,賣給公司作為樣板房的擺設。
同宿舍的姐妹都說這個點子好,于是大家湊錢合股一起做,王茜手頭一下子就有了2.4萬元。王茜把主意給經理一說,經理覺得是個降低經營成本的好辦法,當即同意說只要價格合理,這事由你包了。
王茜找來十多個三輪車搬運工,請他們去收購舊家電,她再以每臺300元的價格向他們包收。結果,王茜只花了2萬元,就收購到10套配套家用電器,她把舊家電全部拉到舊貨市場,請店主翻新,言明只要外殼,里面的零配件折成加工費給老板,互利互惠。
一個星期后,王茜將這10套煥然一新的垃圾家電在成本上增加50%賣給公司布置樣板房,賺了1萬元。其后她又追加投資,把公司其余50多套樣板房全部換上了家電外殼,又賺了6萬多元。
2002年春節后的一天,王茜正陪著客戶在看房模,客戶喃喃地說:這房模做得像真的一樣。王茜心頭一亮,既然樓房也可以做成模型,為何家用電器不能做成假的?
王茜調查后,發現做一臺彩電大小的模型只要100多元成本,她緊鑼密鼓地跑遍各大家電商場,根據最時髦的家電樣式,畫出草圖交廠方生產。由于她設計的模型新穎,外型高檔,很受地產商的歡迎,一個月時間,這50多套家電模型便推銷一空,補齊貨款后,王茜純賺16萬元。
正當王茜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些房模制作公司也開始做樣板房里的家電模型。市場格局變了,王茜的業務量大幅度減少。但她認為,有競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關鍵是自己要有對策。2003年春節一過,她便到各家樓盤“踩盤”,經過多方比較,王茜發現這些制作公司的家電模型是市場流行什么,他們就模仿什么,沒有針對樓盤的消費定位和樣板房的設計布局。對方的弱點,就是自己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東莞有許多針對白領階層的小戶型精英樓盤,白領喜歡小資情調,而有些白領公寓的樣板房客廳里擺放的卻是黑乎乎的大背投模型,很不協調。她想,如果換上一臺卡通造型的綠色模型,或許更能體現白領的小資情調。
于是王茜決定和室內裝修設計公司合作,改變白領公寓樣板房的家電模型樣式,使之和裝修風格合拍。她的設想獲得一家裝飾公司的首席設計師的賞識,達成了合作意向:由室內裝飾公司提供家電模型設計圖紙,王茜負責供貨,貨款從裝飾工程款里扣除給王茜。用這個模式王茜又和另外幾家大型室內裝飾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這樣,就等于控制了東莞樣板房里家電模型市場。只用半年時間,王茜又純賺了200萬元。
如今,王茜完成了珠三角市場的布局,據她稱,在今后的幾年里,她將以珠三角城市為重點市場,并輻射內地市場,用家電模型逐漸把家用電器驅逐出樣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