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秋:四川省珙縣犀牛山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牟玉亭 田江文
犀牛山村的女助理
2007年9月,對于楊茂秋來說,剛剛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變:放棄在城里的一份已經打拼兩年的優越、前景不錯的職業,選擇到一個偏僻、貧困的村莊里當“村官”。就存這個月,她順利地通過了各種考試、考核。最終被分配到珙縣沐灘鄉犀牛山村任村委主任助理,成為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
犀牛山村位于四川省珙縣與筠連縣交界的沐灘鄉境內,海拔800多米,山勢雄偉,森林密布。楊茂秋覺得這里的景色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美。
對于美景,犀牛山村人幾乎沒人有心思關注。因為,多年來,雖然大伙守著一座擁有貯量達44 70萬噸、居西南首位的石英礦藏,日子卻一如既往的不好過。
到犀牛山村以后,滿懷一腔激情的楊茂秋為自己制定了工作目標,要盡自己的能力為村民們做點事情。此時,恰逢村里實施美好新村建設工程,根據村委會分工,楊茂秋的具體工作是負責美好新村項目建設的材料供給和督促工程進度工作。犀牛村因海拔高、山路崎嶇。材料運輸很困難,特別是入冬以后,山上經常大霧籠罩,對運輸和施工進程影響很大。盡管如此,楊茂秋仍然堅持每天到現場組織材料的運輸,經過近一個月的工作,犀牛村美好新村工程建設所需的大部分材料都已到位,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對此,村里人都說:這個從城里來的女助理是一位務實肯干的好干部。如今,犀牛村美好新村工程的進村公路的路沿修砌工作已完成,村道主路鋪建400米。從目前的進度看,犀牛村美好新村項目工程大部分工程在春節前即可完成。
目前,楊茂秋已經習慣山上的生活。她說:“對習慣了城里生活的人來說,這種生活很苦。但不能吃得苦中苦,就不會有明天的成功!”
宋占科:甘肅省天祝縣西灘基黨支部書記 程國龍
天祝藏族自治縣西灘村多年來都沒能摘掉“貧困村”的帽子,直到近年來全鎮興起一股種植人參果日光溫室大棚高潮的出現,村里人看到了希望,甚至許多頭腦活絡的人因此先富起來。但對于大多數的村民來說,既沒有技術也缺資金,想靠人參果致富談何容易啊。
作為西灘村支部書記宋占科深深理解村民的難處。當初,一聽說鎮里號召發展以人參果為主的日光溫室大棚時,他第一個看到了帶領貧困農牧民擺脫貧困的希望,毅然作出決定,和村民們一道,投身于日光溫室建設。
剛起步,有些村民對人參果能否種植成功、是否能夠賣出去,心存疑慮。有人說:“在西灘村這個連糧食都長不好的地方蓋日光溫室、種人參果,簡直是天方夜譚!”宋占科覺得,對于一個落后貧窮的村子,村民有這樣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他首先帶頭建起了3座人參果大棚。利用以前學過的技術。經過精心管理。種植獲得了很好的收益。他的成功,讓村民們信心十足。在他的引導下,村民們紛紛建起了日光溫室大棚。宋占科義務為村民講解搭棚的經驗和種植方法。村民們缺乏資金,他積極協助貸款;沒有錢買材料,他無償地為特困戶提供鋼筋、水泥。
僅這一年,西灘村就建了日光溫室58座,部分村民收入達到8000元。第一批“吃螃蟹”者成功之后,西灘村日光溫室從最初的58座迅速發展到現在的167座,擁有大棚的農戶已占全村農戶的1/3。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宋占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大棚建成后,面對人參果的銷售和外運等新的難題,他主動托關系、找門路。他專門購買了一輛專用運銷車輛。幫助村民解決銷售人參果難的問題。他的運銷車輛不僅方便了西灘村,而且經常穿梭在其他11個人參果專業村,當地農民都親切地稱他為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車喜遠:山東省臨沭縣車莊村黨支部書記
山東省臨沂市青云鎮是全國著名的“杞柳之鄉”。這里的農民祖祖輩輩以種植白柳、編織工藝品為主要經濟來源,產品有100多個系列,1萬多個品種,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眾多出口加工創匯企業中,車喜遠的臨沂鑫源工藝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車喜遠從一個小散編戶做起,靠著精湛的柳編技術和良好的終營信譽,一步步做大,做到了全鎮的“十強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他的成功沒有什么訣竅。“靠的就是勤奮和誠信”。
這不僅為他贏得了國內外廣大客戶的心,也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2005年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在村民一致擁護下,車喜遠當選為村黨支書記。上任后,他告誡自己,決不能辜負村民的期望,一定要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他覺得,僅僅在柳編上做文章,還遠遠不夠,必須另辟蹊徑發展第二產業。本村的閏廷戰養牛賺了大錢,使他意識到,養殖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于是,他以閆廷戰為典型,鼓勵村民大力發展養殖業,并且在土地、資金等各個方面給予優惠。如今的車莊村,除了原有的柳編主業,以養牛、養雞、養兔為主導的第二產業已經初具規模,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付出就會得到認同!在今年的換屆選舉中,車喜遠再一次高票當選。談到對當選之后的打算,他表示,準備在繼續大力發展養殖業的前提下,將進一步狠抓村容、村貌的治理和舊房改造。統一村莊規劃,建設小康樓,力爭今年自家企業的交稅額突破300萬元。
農村工作這么難干,又沒有豐厚的經濟回報,他為啥還選擇這個苦差事?車喜遠說:“我之所以當這個書記,不圖名利,圖的是全村人都能過上紅紅火火的日子。”
謝小明:福建省武夷山市大安村下派書記 熊慎端 邱 敏
打造紅色旅游村
今年7月以來,隨著福建省武夷山市大安村紅色旅游展館的全面開放,省內外紅色旅游團紛至沓來。閩北紅色首府——大安村的紅色旅游一下子火了起來。
大安村屠宰戶林漢連激動地說:以往他們的豬肉要到傍晚才能賣完,如今不到中午就可收攤,這一切都得益于紅色旅游項目的開展,真得好好感謝下派書記謝小明。林漢連和許多大安街開餐館、跑客運、經營零售業的村民一樣,對紅色旅游給大安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感受特別深。
從武夷山景區管委會下派擔任大安村黨總支書記的謝小明,從去年8月下派后,從大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新農村建設與紅色旅游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作為發展建設大安的新目標。
大安村地處閩贛交界,36個自然村,1800多人口,方圓174平方公里,山林茂密。各類資源十分豐富。在戰爭年代,大安人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前赴后繼,做出了巨大犧牲,贏得了“紅色不倒”的美譽,被譽為“閩北紅色首府”。2005年底,武夷山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大安——赤石被列為全國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謝小明瞄準這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把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了紅色旅游開發上。
謝小明一手抓旅游一手村民自治,完善村民民主管理,村務每季公開一次。村里在征集一片2 3畝菜地作為紅軍廣場項目時,涉及47戶人家,開始有半數反對,其中3戶尤為強烈。謝小明通過反復做工作。最后都表示支持。
謝小明在武夷山景區管委會支持下,還成功地一進浙江客商投資500萬元在大安創辦山源泉水有限公司,另外還建成服裝加工、毛竹加工兩個工廠,解決就業80多人。
目前,龍歸源景區和閩北紅色首府陳列館、中華蘇維埃和共國閩北分區政府禮堂舊址等3個展館均修繕完成對外開放。據了解,大安正申報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已是南平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數字武夷信息化試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