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東鄉,一個默默無聞的偏僻小鎮。近年來,因為我國著名鄉土(古民居)建筑專家季富政教授的一篇名為《最后的樓東》的一篇文章而名噪全國。
樓東鄉位于金沙江畔,東鄰宜賓縣安邊鎮,南與云南省水富縣隔江相望,西鄰屏山縣福延鎮,北鄰屏山縣鴨池。距縣城20公里、向家壩電站壩址5公里。被稱為向家壩電站庫區第一鄉。全鄉12個行政村90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2890人,其中農業人口12140人。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82公頃。金沙江河谷的獨特干熱氣候,使這塊美麗的土地,每年下雪極少,無霜期很長,常年氣溫在15℃-25℃左右,非常適合龍眼、碰柑、日本沙梨、桃李等水果的生長。
據介紹,樓東鄉是四川省最后一批通公路的鄉鎮。1999年以前。與外界的往來全靠金沙江航道。樓東是川南最后一個保存至今的明清客家古鎮,客家建筑文化保留完善。有明代和清代文物25處。保存完整的“凌家祠”和“萬壽宮”、“石頭城”等十多處古跡文物,遠近聞名據了解,目前有15處因向家壩電站建設將被淹沒。同時,隨著金沙江水電資源梯級開發工程——向家壩電站的建設,原先的樓東鄉將以一個嶄新的名字一一書樓鎮,迅速崛起。
近年來,樓東鄉黨委、政府提出“搶抓機遇、打牢基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實現翻番”的工作思路,用扶貧開發作為農村工作的主要方向,深挖發展潛力。全鄉共完成精砌堰渠14069米,新建整治了多口山坪塘,新建了水池水窖121口。新修公路37公里,基本達到了村村通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7.6公里。實施退耕還林,生態林,天然林保護等共計8000余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33%。
截至2006年底,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1959萬元,同比2001年增長34%,農民人均純收入2091元,同比2001年增加307元,符合政策生育率90.59%,人口自然增長率5.73%。新建優質龍眼基地一個,面積12公頃;優質梨園一個,面積5.3公頃;新植龍眼13.3公頃,梨16.6公頃。桃10公頃,李子6.6公頃。水果產量達到350.5萬斤,其中龍眼30萬斤,碰柑300萬斤,梨子20萬斤,李子0.5萬斤,總產值350萬元。
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鄉黨委政府不斷完善機關工作制度,加強干部教育管理,轉變工作理念,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著力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政府。要求全鄉干部做好“四個一”服務(一聲問候、一張笑臉、一把椅子、一杯熱茶),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
樓東鄉黨委、政府把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作為富民興農的重要策略,對全鄉土地、林產進行了統一部署。統一規劃農業產業,統一安排涉農項目,堅持以經濟為主體、生態為主導,堅持“一點、一帶、一片”的“三個一”產業布局模式:以新場鎮為中心,以環庫公路為主軸線,建設觀光農業產業帶。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和蔬菜產業。打出樓東鎮“無公害綠色產業”的品牌,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同時,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鼓勵一批產銷大戶聯合起來,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一批農產品產銷、加工龍頭企業。目前,已經組建兩個水果協會,為廣大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解決小生產與廣大市場對接的矛盾。同時,以溫泉和移民博物館為旅游主導項目,帶動全鄉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樓東鄉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規劃出樓東的發展藍圖,以“搶抓機遇、夯實基礎、移民建鎮、興庫富民、旅游興鄉”作為今后的發展戰略。明年按整個淹沒區的海拔高度,分“三線”規劃建設,讓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都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