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喜歡蹦蹦跳跳,有的寶寶則相對安靜得多,喜歡待在家里。媽媽是不是怕寶寶待在家里會煩悶?怕“愛家”的寶寶缺少社交經驗?
其實不用過于擔心,只要細心地找出寶寶“愛家”的心理因素,有的放矢地找到解決辦法,相信寶寶很快就會開心地走出家門。

愛家原因一 不習慣突然變化
寶寶對生活節奏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進度,如果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要改變他的步調,小家伙肯定很難接受,不要說順從,他反而會堅守著自己的陣地,不妥協。但這并不意味著寶寶以后也不能面對各種變化,他們只是需要恰當的過渡。
父母要做的是——給他時間
提前通知 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兩件事情之間的時間“橋梁”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對著正在搭積木的寶寶說:“我們現在去商店,快點!”最起碼要提前半個小時通知他,而且要隔一段時間就提醒一下:“寶寶,我們一會要去商店買東西,要準備好哦!”讓小家伙對你的話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哦,一會兒我要出去了。”
游戲通知 準備一只小鬧鐘,和寶寶約定:“小鬧鐘會給我們10分鐘的準備時間,鬧鐘一響,我們就出門!”寶寶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期待鐘響上面,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走出家門,同時對時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愛家原因二 不開心的經歷
因為心里害怕而躲在家里,也是寶寶安慰自己的方式之一。也許寶寶因為某一次從秋千上掉下來,被嚇壞了:或者曾經被狗叫嚇哭過:在電視上看到馬路上有撞車的場景,這些狀況都會讓寶寶認為外面的東西都是危險的,心里的陰影很難消除,當然不肯邁出家門。
父母要做的是——給他安全
了解情況通過和寶寶交流,或者向看管寶寶的人詢問,找出寶寶恐懼的原因所在,找到癥結,可以幫助你有目的地去安慰寶寶。
善意謊言告訴寶寶:“那個讓寶寶摔跤的秋千被老爺爺搬走了,不用害怕了!”“媽媽抱著寶寶,狗狗不敢來咬你!”有的時候,善意的謊言和愛心的呵護會幫助平撫寶寶的情緒,緩解恐懼心理。
繞開“危險”盡可能不去那些會讓寶寶想起不開心的地方,嘗試去一些既有趣又安全的地方,如動物園、博物館等等,開心的同時,讓寶寶慢慢忘掉恐懼,開始重新接受外面的世界。
尋找支援 如果寶寶的恐懼心理還是無法消除,可以咨詢兒科心理醫生,希望通過醫生的幫助,來鼓勵寶寶走出陰影。
愛家原因三 不愿與玩具分開
寶寶不愿意離開家,有的時候是因為不愿意和自己的玩具寶貝分開,或者害怕玩具會離自己而去:“我要是出門了,會不會有人把毛毛熊偷走?”正在擔心著,怎么能放心走出家門呢?
父母要做的是——幫忙保護
一起出門不愿意和玩具分開,那就一起帶出去吧,和玩具在一起,不用再擔心了。
一起保護和寶寶一起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玩具藏起來,這樣就安全了,讓寶寶和玩具說再見,一會就回來。
拍照留念如果玩具很難攜帶,比如帶軌道的小火車,可以讓寶寶給它拍一張照片,隨身攜帶,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愛家原因四 就喜歡安靜
有些寶寶就是喜歡那種悶在家里,近乎孤獨的游戲,比如自己一個人玩小汽車,畫畫,玩拼圖游戲,不喜歡那種蹦嘣跳跳的戶外活動。
父母要做的是——戶外也安靜
耐心地陪寶寶在房間里玩一會兒,然后抱著他從陽臺向外眺望,其實外面很安靜的,建議寶寶一起帶著小汽車到外面找一個更寬闊的場地,讓它跑起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家附近的安靜空地上支起帳蓬,一個特別的“家”,會讓寶寶比較有一些安全感。
愛家原因五 日程太忙
特別是早早上了幼兒園的寶寶,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呆在家里,一整天都在幼兒園里生活,平常又要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少,反而會讓他更加戀家。
父母要做的是——合理安排
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寶寶不愿意走出家門,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盡可能地把外出和在家的時間做一個合理的安排——每天從幼兒園回來,陪寶寶一起做游戲、吃晚飯,在家里享受天倫之樂。
親子活動要少而精,與家庭游戲形成合理的搭配。
愛家原因六 莫名的原因
也許寶寶不愿意出門,就像有些寶寶不愿意被人管制一樣,是很正常的反應,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為了寶寶的視野更加開闊,提升他的交際能力,還是要想辦法來“引誘”他。
父母要做的是——雙贏雙開心
我們要讓寶寶快樂地走出家門,同時也要讓自己開心地來應對,用雙贏的辦法來幫助你們走出尷尬的局面。
幽默出門 先犧牲一下形象吧,準備兩個寶寶喜歡的卡通面具,帶上一個,在寶寶面前引誘他:“寶貝,兔子媽媽要出門買東西了,兔寶貝也和媽媽一起吧!”然后給寶寶帶上面具,拉他出門。
激發好奇心 媽媽最了解寶寶喜歡什么,勾起寶寶的興趣,肯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不要騙寶寶,一定要確定事情的真實性,以免挫傷寶寶對你的信任,比如對寶寶說:“今天公園里有一個好大的充氣樂園,好多小朋友都在玩,我們一起去吧!”好奇心也許會讓寶寶開心地穿上鞋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