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省柳河縣東部的時家店鄉,以盛產東北優質大米而蜚聲省內外。地處土地肥沃的龍崗山脈南麓,借三統河北岸的豐富水資源,時家店鄉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之優勢。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全鄉干部群眾一心一意謀劃經濟發展,聚精會神搞好鄉鎮建設,呈現出政通人和,百業興旺,人民群眾生活富足,鄉域經濟和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以農業經濟為重點的時家店鄉,轄8個行政村、26個自然屯,總人口14000人,耕地面積33000畝,很顯然僅靠農業經濟根本解決不了人民群眾實現富鄉裕民的愿望。于是鄉黨委審時度勢,以新農村建設為出發點,用鄉黨委書記李新民的一句概括性的話來說:抓好招商引資,夯實鄉鎮財政。
通過幾年來的科學規劃和運作,全鄉引資1800萬興建興柳、長興、東圣3座石膏礦,年實現產值2600余萬元,稅金330萬元;引資600萬元發展起的40個白灰窯聯合白灰集團,年創產值900萬元,稅金130萬元;引資110萬元,建起阿橋養牛場;引資160萬元建起了集旅游、餐飲、會議于一體的“旭發旅游風景區”。而鄉內的玉人煤礦現資產總額已達790萬元,年實現產值1100萬元。目前為了對鄉內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鄉黨委、政府正積極運作,引進石膏石深加工、優質米深加工和方解石開采項目。帶動全鄉個體業戶發展至230余戶。從業人員1500余人,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達到充分利用本鄉資源優勢,發展重點項目的良好開局。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創建優美鄉鎮。為了在全鄉營造“創建文明鄉村,爭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圍,3年間,時家店鄉黨委、政府先后籌資1540多萬元,修鄉村水泥路64.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初步目標。全鄉16個村有9戶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同時硬化水泥路邊溝8000延長米,美化公路60公里。投資興建了農貿市場、全市首家鄉級廣場和建樓房6000平方米,完成439戶新居工程?,F在的時家店鄉是自來水統一改造,家家安裝程控電話,戶戶安上有線電視。漫步在大街上,清潔的路面,統一造型的圍墻,坐落著整齊的磚瓦房,臨街聳立界門、路燈、廣告燈箱,過街燈橋這些在城里才有的在鄉內村屯也隨處可見。
在創建活動中,鄉黨委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美在農家院”、“除陋習、講公德、樹新風”活動為載體,提高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思想道德意識、科學文化素質。3年來,共組織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50余次,選樹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帶動了全鄉創建活動的開展。2003年時家店鄉被省愛委會命名為省級衛生鄉;時店鄉黨委被省委宣傳部、省計生委評為“全省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單位。
自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以來,時家店鄉因地制宜,因鄉制策,通過自籌和爭取資金300多萬元,為時家店水庫、鹿林水庫和小二型水庫及塘壩進行除險回固。目前,成立了以養魚、柞蠶、養雞等8個農村經濟合作協會,會員已達106人,在協會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高家村4000畝柞蠶業、農安村200畝林下參等中草藥材產業、鹿林村4000畝綠優米種植業、長興村烤煙產業、裕園村肉雞養殖和時家店村水稻育種產業的良好發展格局,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把富余勞動力用于發展勞務也是時家店鄉農民快速增收的一個捷徑。3年間,鄉黨委通過協調,僅鄉內3個石膏礦和40個白灰窯吸納本鄉富余勞動力1200余人,農民增收1300余萬元;又通過修水泥路等鄉內基礎施工建設,吸納本鄉民工400余人,增收150余萬元;成立的以胡家村民為主體的“長年流動打工隊”年創收50萬元;現如今全鄉在國內外打工人員有1470人,年增收1200余萬元。
時家店鄉黨委為了在農村建立起黨員長效機制,培養一批在農村生產前沿,有志有為的青年農民,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各村因地制宜加強村部基礎建設投資,為農民黨員搭建平臺,擴大黨的覆蓋面。2003年新建永勝村村部投資5萬元;2005年投資10萬元翻建長興村村部;協調資金5萬多元建起了“時韻廣場”和“長興村文化廣場”。為廣大農民基層黨員創造了有效活動陣地。為促進新經濟組織的發展,2005年成立了“時家店科技協會黨支部”和“白灰聯合會黨支部”,使支部的作用在新經濟組織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如今的時家店鄉,自然生態山清水秀,各項產業蒸蒸日上,農民群眾生活富足,鄉鎮建設環境優美。已由過去的單一農業經濟為主的偏遠落后鄉轉變為交通便捷、人民富裕、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放眼望去,時家店鄉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