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我們黨在全面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對于指導全黨工作,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準確把握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市今后發展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我們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凝心聚力抓發展
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社會矛盾的手段,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
臨江市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工業立市、產業興市、特色富市、商旅活市,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壯大健康產業,培育朝陽產業,走出一條具有臨江特色的興邊富民強市之路。
臨江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豐富的礦產資源,林業資源,水資源以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使臨江成為了一座立體的資源寶庫。將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我們要做好的重要文章。我們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是,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加快資源深度轉換。大力發展以硅藻土精深加工為主的新材料產業,提升以冶金、能源開發、林產品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壯大以醫藥保健、綠色食品為主的健康產業,培育以旅游為主的朝陽產業。
臨江市境內硅藻土儲量大、品級好,具有良好的比較優勢。做好硅藻土這篇大文章,對于臨江市來講,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努力要把臨江建成全國硅藻土制品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全力打造中國·臨江硅藻土工業城。冶金業是臨江的傳統產業,我們遵循“抓勘探、精開發、規模化、重保護”的原則,制定礦業開發總體規劃。對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礦種進行規模開發,綜合利用,延伸資源深度開發鏈條。利用我市水利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電業,力爭“十一五”期末地方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8萬千瓦。為臨江發展提供廉價、清潔、充足的能源保障。利用臨江豐富的林業資源,搞好林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由初級產品向高級產品轉變,力爭把臨江建設成為吉林省重要的林產品加工基地。臨江市境內人參、五味子、紅景天、淫羊藿等中藥材產量大,質量好。我們努力構建集保護、種植、科研、生產為一體的醫藥產業體系。立足綠色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綠色飲品、山珍食品、保健品三大板塊,形成特色精品,提升名、優、特產品市場競爭力。旅游業是朝陽產業,我們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思路,整合生態、紅色、史跡和跨國旅游資源,打造吉林省東南部邊境旅游城市,帶動客流、物流、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快速增長,實現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 努力共享發展成果
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和諧利益。
當前,我們要以改革為契機,努力轉變政府職能。做到精兵簡政,提高辦事效率,創造廉潔、優質、高效的環境。構筑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信用體系,全力推進“誠信臨江”建設,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全面開展“治庸”專項活動,對于不作為、不會作為和亂作為的干部,該免職的免職、該處分的處分。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方略,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建立教育優先發展機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強化九年義務教育,積極推進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文化事業,使人民共享文化成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范文化市場管理。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在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市政建設,繼續實施美化、亮化、凈化、綠化工程,努力建設山水園林城市、邊境旅游城市,讓老百姓住得滿意、住得舒心。努力擴大就業。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新增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能夠就業。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等制度,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二. 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辦好臨江的事情,關鍵在于黨的領導。
我們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提高全市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發達的邊境工業城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從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入手,進一步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鞏固和擴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行教育活動成果,教育廣大黨員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永葆黨的先進性。
以提高執政能力為目標,切實抓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深入探索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機制,把黨委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主要放在把方向、謀大局、抓大事、促落實上。堅持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選拔任用干部堅持看人品、重政績,看能力、重公論,切實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認真實施人才興業戰略,打造人才聚集平臺。
以提高黨的先進性建設水平為目的,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我們要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從解決現實問題入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努力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以開展反腐敗斗爭為宗旨,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市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既要充分肯定成績,更要看到問題,保持清醒頭腦,把握工作的主動權。深入開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權力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加大監督工作力度,充分發揮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重點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加強對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加強對擁有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權等重要部門、崗位人員的監督,保證正確使用權力。堅持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果取信于民。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