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人的印象里,南戴河娛樂中心是“玩”出名的,尤其是當時的滑沙、滑草最讓人流連忘返,體驗式旅游在這里成了新的亮點。幾年后,他們繼續以創新的思維不斷鍛造和豐富景區的新內涵。
建一個荷花博物館
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唱好南戴河特色文化大戲?近年來他們瞄準了獨特的荷花文化品牌。

2002年,南戴河旅游度假期確定了“品牌帶動,生態規劃,旅游興區”的發展戰略,憑借金龍灣“含海”、“吞海”、“銜山”之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請來了全國著名荷花專家及全國著名園林設計家,以高投入、高標準、高速度開始打造一個荷花品牌——中華荷園。荷園內分為悅荷廣場、千荷湖、百步問荷、珍荷苑、江南水鄉六大景區。其間曲徑回廊、庭臺樓榭、金塔拱橋錯落有致,園林小品精彩紛呈。此后,每當荷花盛開的季節,整個荷園出現了一派萬花爭艷、千姿百態的誘人景象,堪稱我國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集觀光旅游、荷文化展示、娛樂表演和美食度假于一體的荷花生態繁育基地。從2003年“第十七屆全國荷花展覽會暨首屆南戴河荷花藝術節”在中華荷園舉辦,到2006年夏300多個品種荷花又一次綻放在南戴河中華荷園,特別是7月22日第四屆南戴河荷花藝術節開幕后,新穎豐富的荷文化藝術令游人目不暇接。
生機在于活動
嗩吶奏響盛世曲,映日荷花別樣紅。又是一個花好綠濃,又是滿塘荷花飄香。開幕式上,全國首屆民間吹歌展演,匯聚了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23支代表隊400多名吹歌精英,用他們的高亢、響亮、激昂、精彩絕倫的吹歌技藝,把游人帶到民間藝術的最高殿堂,陶醉在悠揚鼓樂伴荷香的畫中。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名家現場表演的紅色現代京劇,將荷花藝術節推向高潮。“和合”二仙居落成慶典、荷花仙子出游、荷花美食節等活動,讓游人大飽眼福的同時大飽口福。
近年來,以京劇、詩詞歌賦朗誦、荷花藝術文藝演出、吹歌展演、荷文化書法、繪畫、攝影展、荷花美食節為內容的中華傳統高雅藝術活動成為南戴河荷花藝術節的核心內容,為游客提供中華經典文化熏陶的同時,豐富了景區文化內涵。
“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文化力的競爭,只有在文化力的培育上下功夫,讓中華文化的精髓長入景區,才能在旅游市場上保持不衰的競爭力。”在前不久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會上,撫寧縣委書記張學軍這樣闡釋了文化對于旅游經濟市場的作用,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快速崛起,恰好生動地印證了這一理念。

巧借光環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式的有選擇的文化嫁接,使文化由最初的嫁接變成植入,又進一步繁盛、光大。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中華荷園營造了獨特的南戴河文化風情,到南戴河不再是“洗洗海澡,嘗嘗海鮮”,更多的游人在南戴河賞荷景,品書畫,看京劇,聽吹歌,觀展覽,如今的南戴河正在形成以荷文化為核心的文化部落。中華荷園的開辟,讓游客在渤海之濱領略到中華文化中“和”、“合”理念的精髓。通過邀請國學大師文懷沙及范靜宜、曹燦、李維康、耿其昌、高源、康萬生、孟廣祿、張火丁等大師及海外享有較高知名度的詩詞作家、散文家及京劇藝術家的登臺獻藝,發揮名家大師的光環效應,更成為南戴河荷花藝術節的點睛之筆。京劇是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荷文化變為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京劇以多種形式引入景區,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與京劇藝術“以一當十”、“咫尺千里”的妙道融于一爐,二者相映成趣,讓人不知不覺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的長入使景區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使大做強了旅游市場,使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沉浸在濃郁的氛圍中,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達到了旅游收入效益最大化,使中心景區由十年前默默無聞的景點發展成為今天聞名遐邇、游人如潮的國家4A級景區,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業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年旅游收入目前超過7000萬元。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