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著伊犁河谷沃土的芬芳,伴隨著西北戈壁勁風的剛烈,帶著挫折的淚水和成功的笑容,黃云青一路走來!走藝術之路,是云青自己獨立的選擇。

“藝海無涯苦作舟。”她從西北邊陲小城伊犁到烏魯木齊,到甘肅蘭州,再到首都北京,一路磕磕絆絆、步履維艱……但是,她倔強地前行,懷揣著一個絢爛的藝術之夢。
黃云青,1983年農歷10月出生在新疆伊犁河谷。雖然不久前她才吹熄23支紅蠟燭,可是在她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里已然一個“跨世紀”的人。或許,日記本里這樣一首小詩最能表達她妙齡歲月的心緒:思想的世界里/有一座墳墓/偏偏把真愛埋藏/城市的霓虹/掩飾了無數人的憂傷/唯用笑/強迫無助的淚不再流淌/剛強的男兒/總想找一個有母親般懷抱的女人/倦了時偎在胸口安心地入眠/怕黑的女子/總想依靠結實的肩膀/諦聽著夜/慢慢的寂靜下去/絕望中讓自己變得堅強。讀著這首小詩,能夠感覺到她的心“蒼老”了,這與她少女的面龐和燦爛的笑容不甚協調,不由讓人為之心酸。
新疆是有名的歌舞之鄉,云青的父親曾是蘭州鐵路文工團的文藝工作者,母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家的“慈善媽媽”。她是媽媽最小的貼心小棉襖,哥哥姐姐們都能歌善舞。她出生在這樣幸福又充滿藝術氛圍的社會和家庭環境中,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都是班級里的文藝骨干。憑著曼妙的歌喉與優美的舞姿,經常主持全校性的文藝演出,以嫻熟、從容的儀態博得老師和同學們一次次的喝彩。
也許,從那時起,伴著熱烈的掌聲和眩目的獎狀,“星光大道”開始在她的夢中萌芽、鋪展。高中畢業,她考取了師范學院。然而,當“孩子王”不是她奔放的理想。忽然有一天她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家人,只有她最貼心的三姐才知曉她的去向。幾個月后,當父母知道確切消息——她已經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和節目主持專業的一名新生時,內心的歡喜與憂傷早已寫在他們的臉上。為了實現考取的目標,這個勇闖京城的西北小姑娘費盡周折,品嘗了同齡人無法經歷的辛酸。譬如,在那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她跑著拽著主考老師的自行車后座不放,她的執著感動了“主考官”,并以優異的成就贏得贊譽。那是2002年的3月,正是家鄉伊犁河谷山花爛漫的季節。
雖然北京的天空沒有伊犁的蔚藍,北京的空氣沒有伊犁的清新,可是沉浸在求學成功喜悅中的云青,迷戀著北京的文藝氛圍。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她發奮吸取著知識的乳汁,滋補著饑渴的心田。她努力學習專業技藝,除了自己拿手的唱歌、跳舞外,還學會了騎馬、舞劍、車倆駕駛等。另外,在表演、主持以外,她對寫作情有獨鐘。她在寫作方面過人之處,在中小學時期就嶄露鋒芒,拿了許多散文詩歌比賽的大獎,不少都在書刊雜志上發表。到北京之后,對于文學和寫作的熱情絲毫沒有削減,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抱著膝蓋,依在床頭久久思索,然后鋪開稿紙記載下心靈的點點滴滴:《星星》、《當代純情詩粹100家》、《青春夢痕》、《塵緣》、《北京文學》等都曾發表過她的作品。

誠然,陽光并非總是燦爛,大都市的學習和生活對“京漂族”的艱難可想而知。為了省錢,她住地下室,吃餡餅,泡方便面;為了自籌學費,她以北京電影學院為圓點,幾乎踏遍了5公里半徑內的店鋪,幾次“中暑”暈倒在打工現場。云青在一首《不要說》的詩中寫道:不要說黎明的枝頭總有鳥鳴/不要說花開的時候誰也沒有聽到她的聲音/不要說孤苦的歲月里總仰望流星/一萬個無眠/一萬顆淚水/一萬次祈禱/與自己交個朋友吧/心底的話兒/悄悄地說/悄悄地藏……曾經,她在心力憔悴時也氣餒過,然而心中絢麗的夢想會讓她再次充滿斗志,還有家人的支持和一些愛她喜歡她的人們默默的鼓勵與期望。“生活難做人難藝路更難/怕天黑怕無眠怕志不堅/春草綠夏花鮮秋冬心寒/父母心姊妹情累又何言?/要堅持要努力誓夢實現/!”
白駒過隙,烏飛兔走。2005年7月,云青圓滿結束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習生活。在畢業前的實習期間,她先后成為甘肅蘭州電視臺和新疆伊犁廣播電視局新聞會客廳的一名記者和編導。在蘭州電視臺期間她和同事們共同策劃、采編制作的《零距離——1218新觀察》欄目成為臺里的拳頭產品;她主導策劃、攝制的反映甘肅天水地區老年歌唱團的專題片《農人放歌新生活》、反映人倫親情的《親情無限》等社會片,播出后反響強烈,好評如潮。
小荷才露尖尖角,初出茅廬的云青不甘平庸,獨立編劇電影、電視劇是她心中更高的夢想。如今,在她的筆記本電腦的硬盤里存放著兩個“秘密工程”:電視劇本《父輩的滄海桑田》和電影劇本《大學夢》。歷經風雨雪霜,她變得更加成熟、堅強。雖洞悉世事的艱難,卻下定決心留在北京,在這個人才濟濟的都市文化空間里踐行著自己的藝術夢想。她從不放過向前輩藝術家們學習的機會,受到虹云、曹燦、王鳳江、鄭艦初、王慶祥、潘長江等知名藝術家精心的調教與指導。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期間,就拜在中央民族樂團張秀琴老師的門下學習聲樂。畢業之后,旋風般的考進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系攻讀研究生。她更不放過到影視一線實踐的機會,作為一個只身異鄉、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導、小演員,她需要鍛煉、需要謀生。在2005年10月,她有幸在著名導演烏蘭塔娜、于偉杰執導的電影《小時候》當導助和制片工作。初冬的山東煙臺外景地已是寒霜一片,她每天奔波在拍攝現場,常常忙碌得汗水滿額、手酸腰疼,但她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累!”
她銘記著藝術前輩們的教誨:在表演藝術的殿堂里,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先學會做人再來做事,踏踏實實地走藝術這條艱辛卻榮耀的路!走出校門的她還沒有獲得在名導大片里出演女一號之類的殊榮,這是憾事?在了解她實力的朋友常常為之抱不平時,她只是莞爾一笑:“天生我材必有用”!繼續有滋有味的當配角,搞客串。在《爸爸的愛》、《電影學院的日子》、《淚蛋蛋》、《周恩來萬隆會議》、《還珠格格(三)》、《ROSE—玫瑰》等電影、電視和音樂片中已有她的角色身影。2006年3月,她成立了自己的“云青華藝知心影視文化工作室”。
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雪蓮放清香。云青的勤奮和樂觀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宛如一朵天山上綻放的雪蓮花,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師益友曾經感慨地賦句:晨曦彩云美,山高翠青麗。
“深夜思親獨試淚,藝路殘零心不悔”。品味云青這句詩詞,回想著她的藝術經歷,我想對這個在藝術道路中執著而艱難跋涉的伊犁女孩說:告別眼淚迎接歡笑吧!盡管在這個激烈競爭的人生舞臺上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機會總會眷顧辛勤耕耘的人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祝愿云青用自己的才華和不懈努力,最終踏上一席華燈閃爍的紅地毯!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