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澤濤藝術簡歷:房澤濤,男,漢族,1965年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自幼酷愛書畫藝術,199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1994年參加了韓國漢城定都600周年書畫邀請賽;1995年師從于北京畫院著名畫家王培東先生,繪畫藝術得到顯著提高,在多次畫展、比賽中獲獎。1996年再次參加中韓書畫聯展;1997年應邀參加了在軍事博物館舉辦的迎香港回歸祖國書畫展;2003年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行了畫展;2003年參加抗非典中國畫大展。

在空軍某部軍營,記者有幸結識軍旅畫家房澤濤,在他四壁掛滿了得意之作的畫室里,我們就藝術與人生等諸多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他率真坦誠的性情,一如他筆下的畫作一樣簡捷自然。房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慕蘭、養蘭、讀蘭、寫蘭、墨葡萄,以蘭花之圣潔品性,修身作畫,用他筆下的姿態各異,氣勢不凡的葡萄,詮釋出當代軍人的陽剛氣質與多彩生活。
房澤濤出生在美麗的泉城濟南,自幼喜歡繪畫,然而意外的機會卻讓他穿上了軍裝。在部隊他對繪畫藝術熱情不減,艱苦的訓練之余,他堅持揮毫作畫。遇有周末假日,他便背著挎包,遍訪部隊及駐地書畫名家,苦心學藝;在部隊,外出寫生的機會極為有限,他就因地制宜,見什么畫什么,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創作的作品也陸續在軍內外參展并獲獎。
在對各種花卉的寫生過程中,他對蘭草的品性尤為贊賞和偏愛。其實,以蘭花為創作題材的畫家歷代都有,并因此出了許多大家。房澤濤便反復臨摹學習,一面繼承傳統,一面獨辟蹊徑。在漫長的創作實踐中,終于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他的《蘭石圖》,畫中山石疊嶂,幽蘭叢生于崖壁石腳。淡墨粗勾山石,簡筆點染。蘭嚴以焦墨渴筆寫出,縱橫紛披,其意肅肅。蘭花以淡墨點寫,濃墨點蕊,清雅恬淡。房澤濤說:“自從屈原以蕙蘭比喻自己高潔孤傲、為國效勞‘九死而不悔’的君子品行后,蘭花不再是一種植物,而是一個文化的符號,成為文人畫家們表情達意的一個載體。”為此房澤濤愛蘭、畫蘭,后來他干脆在宿舍里培育起蘭花來,仔細觀察生長習性,寫觀感,畫素描,如此數年,蘭花竟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提筆作畫,自然胸有成“蘭”,每每畫成,貼于宿舍內走廊之中,請官兵品評,然后修改提高。

1991年,房澤濤有幸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深造,置身其間,耳濡目染,在眾多名師的指導下,他打下了筆墨造型方面的堅實基礎。及至數年,他再次走進北京畫院,在王明明、王培東等大家指導下潛心學藝。在對青藤、八大、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大師精品的反復臨摹學習后,房澤濤對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與感悟。加之他日常對書法、油畫、文學、詩詞等其它門類藝術的學習與研究,全面的文化素養與廣博的知識,給他的繪畫藝術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房澤濤畫蘭草,也畫梅花、紫藤、水仙、葡萄等。觀房澤濤的畫、清新自然、設色典雅,其畫章法嚴謹,運筆果敢,開合呼應。及簡略時,含意無盡;及繁無時,仍覺空靈。一如老將用兵,沉著周密,左右逢源,出奇制勝。在他筆下,無論蒼松雄鷹、朱荷老梅、山花野草,即使幾片葉,幾筆草,無不爛漫自然,充滿生機,充溢著天地間純樸、廣遠的自然美。難怪有人說,看房澤濤的畫,如同讀美妙的詩句一樣賞心悅目。
在百花爭艷的藝苑里,難道我們不希望這樣個性鮮明、氣質高雅的畫家多一些嗎?期待澤濤有更多不凡的表現。 ■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