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海灣地區軍事活動頻繁,美國在伊朗家門口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并向海灣地區增派了新的航空母艦,美軍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力量達到了當年伊拉克戰爭前的水平;伊朗不僅多次進行軍事演習,還試射了新的導彈。外國許多媒體紛紛發表文章和評論,分析海灣局勢的發展,說美軍要對伊朗動武,俄羅斯媒體說得更令人不安,稱美國將于4月6日上午4時至下午4時之間對伊朗發動空中攻擊。但中東問題觀察家指出,布什確實想推翻伊朗現政權,但鑒于當前國際和美國國內的局勢,加之伊朗畢竟不是當年的伊拉克,布什還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當然,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出平常規的事情也不能排除,必須作好最壞事件發生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近來,海灣地區局勢突變,戰爭烏云再次在海灣地區上空翻滾。美國不僅在海灣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還向伊朗海域附近地區調集新的兵力,使美國在海灣的軍事實力達到了伊拉克戰爭前的水平。伊朗也進行了新的軍事活動,既進行軍事演習,又進行新的導彈和魚雷實驗。許多媒體紛紛報道說美國對伊朗開戰就在眼前,俄羅斯媒體甚至說,美國將在4月5日到6日間發動一項代號“蚊子叮傷”的行動,攻擊伊朗核設施。這引起了世人的極大不安。
軍事活動令人擔心
從眾多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中,人們確實看到了海灣要發生新的戰爭的跡象。3月27日起,美軍在海灣進行了2003年入侵伊拉克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參加演習的力量有兩個軍艦戰斗群的1萬多名人,由“艾森豪威爾”號和“斯坦尼斯”號兩艘航空母艦領軍,在100多架戰機的支持下,以伊朗沿岸為假想目標進行演練。兩個美軍航母戰斗群都各配署艘潛艇、4至5艘巡洋艦或驅逐艦,演習包含海空協同對敵艦攻擊、獵殺潛艇和除雷。美軍指揮官安道爾表示,“這次演習是為了區域安全穩定,我們這些船艦是要再次宣示,如果有任何造成區域不安的因素,那就是伊朗的舉動。”3月30日,多名在巴林的美國投資商透露,他們已經被美軍方建議處理完他們的生意后離開巴林。4月1日,伊朗西南部胡齊斯坦省阿巴丹市革命衛隊指揮官阿格利說,兩架美國飛機3月31日從石油城阿巴丹市的西北方“侵入。”伊朗領空,然后從西南方向離開,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拖出長串白色煙霧,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注意”。同一天,負責美軍中東地區事務的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法倫突然抵達沙特訪問,這讓人想起當年美軍要對伊拉克動武前與海灣國家協調和通報消息的情況。4月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一名美國公民幾周前在伊朗失蹤,美國要求伊朗方面對此進行調查。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天報道,這名失蹤美國人受雇于美國一個獨立的媒體制作商,他在伊朗南部地區進行采訪時失蹤。報道說,美國此時宣布美國人在伊朗失蹤,有對伊朗動武尋找借口之嫌;更讓人擔心的消息是,美國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4月2日在1艘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護送下從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港基地駛往波斯灣,與已在海灣的另外兩支航母戰斗群匯合。伊朗方面,伊朗海軍3月22日開始在波斯灣水域舉行代號“威力”的海上軍事演習。據伊朗電臺報道,在演習中,伊朗海軍部隊使用伊朗國防部生產的裝備和武器,展示海軍部隊保衛波斯灣水域的能力與力量。3月31日開始,伊朗在其南部地區和波斯灣水域舉行為期1周的多軍兵種聯合軍事演習。演習中,伊朗軍隊先后進行了新式導彈和魚雷的試射,并稱取得了成功。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爾利對媒體說,伊朗進行導彈和魚雷等武器的試驗,威脅該地區的安全,美國對此表示關切。4月3日伊朗在敏感的霍爾木茲海峽試射了一枚新型魚雷。伊朗聲稱在軍事演習中要實驗更多類型的導彈。伊朗國家電視臺在報道中稱,本次試射的魚雷可以摧毀以任何速度行駛的敵艦和潛伏在任何深度的潛水艇。 軍事專家認為,海灣地區軍事活動頻繁,尤其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力量已經到達了伊拉克戰爭前的水平,俄羅斯媒體還引用情報界消息說,美國將于4月6日上午4時至下午4時之間對伊朗發動空中攻擊,從美國的軍事調動看,海灣局勢的確非常讓人擔憂。
立即采取軍事打擊條件不具備
中東問題專家指出,單純從軍事角度講,美國攻打伊朗取得勝利沒有問題,美國空軍退役中將馬基內尼曾說,美國在海灣的兵力足以在48小時內摧毀核設施、指揮所、防空設施、海空軍部隊、“流星—3”導彈陣地等2500多個目標。但美國與伊朗分歧的核心是核問題。這 —問題得到緩解,美伊之戰就不會爆發。首先,伊朗一直強調發展核計劃是為了和平目的,到目前為止,美國也沒有掌握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伊朗確實在發展核武器。3月30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還說,現在還沒有發現伊朗的核活動是為了非和平目的的跡象。
其次,伊拉克戰爭已經使布什政府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國內反對之聲日益高漲,去年美國中期選擇結果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再以莫須有的罪名對伊朗開戰,布什政府將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布什有可能完不成他最后的任期就被迫下臺。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立即對伊朗動武困難不少,第一,時機并不好,理由是聯合國安理會關于伊朗問題的1747號決議,規定在60天讓伊朗處置鈾濃縮問題,這一決議是美國全力推動的,美國如找借口應是60天后伊朗仍不執行安理會的決議,那時美國以“替天行道”的理由可能更好一些。第二,美國在伊拉克仍未脫身,再開辟另一戰場,必然會引起其國內更大的壓力,美國也必須考慮,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將會影響全球石油供應的穩定,使全球經濟發展面對更大的挑戰。美軍事專家也指出,盡管美國擁有軍事優勢,但伊朗不是伊拉克,其擁有較強的作戰能力,一旦美軍發動襲擊,很可能遭受很大損失。
有報道評論說,美國在海灣搞大規模軍事演習或向海灣派遣新的航空母艦,除了顯示實力向伊朗施加強大壓力外,另外一個目的是向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和卡塔爾等海灣國家表明“美國保障地區穩定的決心和力量”,以達到強大的美軍長期在海灣存在的目的。還有分析人士強調,美國大規模調兵到海灣是在做兩手準備,一是試圖通過壓力使伊朗政府改變其堅持鈾濃縮的立場,同時也希望通過高壓導致伊朗內部發生分裂,進而有利于美國對伊朗和平演變計劃的實現,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也就是美國政府對外界傳說美軍要多伊朗動武的消息立即做了反應的原因。
另外,目前美國也沒有把軍事手段作為唯一的選擇,據報道,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3月29日表示,美國沒有尋求同伊朗的對抗,“我們不相信與伊朗的沖突不可避免”。美國白宮副發言人佩里諾女士4月2日強調,美國拒絕有關美正在加大同伊朗進行“口水戰”以準備向伊朗發動戰爭的說法,稱“事情不是這樣”。伊朗官方媒體報道說,2月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被綁架的伊朗駐伊拉克大使館二等秘書沙拉菲已被釋放,并將于3日晚返回德黑蘭。這都反映了美國還不想與伊朗的關系走到絕路。
從伊朗方面講,伊朗當局雖然持強硬姿態,但也不愿冒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關系全面崩盤的風險,伊朗在核問題上與國際社會大打拉鋸戰的時候是不可能讓局勢惡化的。為此,在伊朗扣押了英國水兵10多天而且眼看局勢要急劇惡化的時候,伊朗總統內賈德突然出人預料地宣布釋放所有英國士兵,并接見了他們。這清楚地表明,伊朗希望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維持在一個不可控制的限度內。
國際社會反對對伊朗動武
為了不使海灣局勢惡化,國際社會一直在進行積這是2007年4月9日拍攝的伊朗納坦茲核設施一角。
新華社記者梁有昶攝極的外交斡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3月29日會見了伊朗外長穆塔基,潘基文在會談中敦促伊朗遵從安理會1747號決議以及此前安理會的其它相關決議。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4月3日說,盡管美國可能對伊朗的軍事和工業潛能造成破壞,但不可能最終獲勝。巴盧耶夫斯基指出,美國的確具有向伊朗發動襲擊的能力,然而這樣的襲擊將造成巨大政治錯誤,全世界都將受到這種襲擊的影響。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美國不會使用軍事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
阿拉伯國家更是反對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卡塔爾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阿勒薩尼4月1日表示,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反對對伊朗動武,并稱不會參與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沙特國王阿卜杜拉3月28日甚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上抨擊美軍駐守伊拉克屬于“非法占領”。
埃及外長蓋特指出,美國對伊朗發動軍事進攻后果是嚴重的,不僅影響到伊朗及伊朗周遍國家,而且對整個中東地區都將產生嚴重影響,甚至使伊斯蘭世界產生巨大分歧,這對美國的戰略利益也是極為不利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布什進行的電話交談時也確認,安理會有關伊朗的決議排除了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同時,歐盟也在與伊朗方面接觸,尋求重開談判的途徑。這一切都表明,盡管伊朗核問題的前景依然撲朔迷離,甚至可能會逐步升級,但是有關方面誰也不會輕易關閉談判的大門。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拒絕停止核活動、扣押英軍水兵,美軍在海灣地區舉行大規模演習、增派航母戰斗群,所有這些都在不同側面表明伊朗危機日益激化。但鑒于現在的國際局勢和當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的局勢不同,而且美國國內局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盡管布什確實想推翻伊朗現政權,但真要發動軍事行動,困難確實不少,布什不得不考慮后果。當然,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海灣發生戰爭的危險絕不能排除,善良的人們絕不要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閆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