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敗,自有數字論斷2973人
這是美國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中的遇難人數。據美國媒體的統計,截止到去年12月26日,伊拉克戰爭中陣亡的美軍人數已經超過了這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數字。目前,駐伊美軍的死亡人數已超過3200人,
2,15萬部隊
在嘗到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慘敗的苦果后,布什總統于今年1月推出了“千呼萬喚”的伊拉克新政策,其核心就是向伊拉克增派2.15萬名軍人,以穩定該國持續惡化的局勢。就在美國還在就增兵是否明智爭論不休之時,布什日前宣布他決定再向伊拉克增派4700多人的支持部隊。
10萬新兵
美國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維持著兩條戰線,再加上在海外長期駐軍,美國的兵源近年來明顯吃緊。據美國媒體報道,在過去4年中,美軍總共招收了10萬多名有犯罪記錄的新兵。就拿去年來說,美軍招收的犯過輕罪的士兵近6000名,犯過重罪的也高達901名。
2萬億美元
這是經濟學家估算的伊拉克戰爭的總花費。美國為反恐戰爭迄今到底花了多少錢,各方給出的數字并不一致。眾議院撥款委員會說,到今年1月,美國已花費4710億美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給出的數字則是5070億美元。不過,許多經濟學家估算,伊拉克戰爭總的花費將超過2萬億美元。
65.5萬人死亡
《華盛頓郵報》2006年報道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小組通過對伊拉克全國47個區進行調查走訪形成的報告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造成了65.5萬伊拉克人死亡,平均每天死亡500人。此外,美聯社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與較準確了解駐伊拉克美軍傷亡數字相比,絕大多數美國人不清楚伊拉克平民的境遇,并嚴重低估伊平民死亡數字。
400萬難民
這是聯合國報告估計的伊拉克戰爭造成的伊拉克難民的人數,其中包括伊拉克國內的難民和逃往鄰國的難民??偛吭O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難民國際組織說,伊拉克戰爭引發了世界上惡化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
12·30
這個數字實際是一個日期。2006年12月30日,被稱為“巴比倫雄獅”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處以絞刑。一個國家元首被外國軍隊推翻并最終被處死,這在現代國際關系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但這畢竟還算是惟一一個兌現的承諾,盡管這個承諾兌現以后,進一步激化了伊拉克的教派矛盾。
伊拉克——“那里是戰區,根本就不是城市”
不管4年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有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帶給伊拉克人自由和幸福”始終是美國發動戰爭的臺面理由。尤其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借口已經不能自圓其說之后,“推翻暴君”、“傳播自由民主”更成了美國試圖使伊戰合法化的惟一借口。伊戰爆發4年來伊拉克社會的變化,證明了美國一手打造的“輸入式民主”已基本破產,現在的伊拉克兇殺,暴力,宗派沖突,政治謀殺,部落沖突,家庭暴力等,一樣也不少,并且愈演愈烈、瀕于失控。
美國國防部3月14日在一份報告中當中首次承認,伊拉克部分暴力沖突可以被認定是“內戰”。據稱,目前伊拉克內部局勢復雜,沒有辦法用簡單的措辭來描述,但報告強調,如果把伊拉克內部一些暴力沖突,當作“內戰”來看“是一個適當的說法”。
2003年薩達姆政權垮臺前,一名叫哈姆迪亞。杜萊米的婦女有3個長相英俊的兒子,并都已成家立業,他們被視為她一生的成就。但她萬萬沒有料到,4年后,她竟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去年春季的一天,一伙身著黑色制服的武裝人員闖進她家,一邊咒罵遜尼派,一邊給她的3個兒子戴上手銬。但那伙人不由分說,就把她的兒子往外拖,還用槍托打他們的腦袋。
杜萊米跪下,抱住一名綁架者的腳脖子,一再求饒,但對方置之不理。她只得無奈地向對方討價,“至少給我留下一個兒子,把另外兩個帶走,留下一個?!钡腔锶藚s把她打昏在地。
第二天,她3個兒子的尸體被丟棄在人行道上。其中,39歲的長子身首異處,次子卡伊斯和三子阿里的尸體殘缺不全。
見此慘狀,杜萊米悲痛欲絕,像其他許多受到恐嚇的人一樣,她也被迫從巴格達逃到鄰國敘利亞。她說,相比之下,現在的日子真不如4年前好過。
法伊扎·阿吉去年11月從約旦回到伊拉克,她本想多住些日子,但只過了一周,她的朋友們就勸她趕快離開。他們說,這里太危險了,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死于非命。
法伊扎和丈夫2005年逃離巴格達,到約旦首都安曼定居,他們都是工程師,收入足夠支付安曼昂貴的生活費。目前約旦有70萬伊拉克難民,相當于該國人口的八分之一。還有100萬伊拉克人逃往敘利亞、黎巴嫩等周邊國家。
美軍占領巴格達后,她曾發誓決不離開伊拉克。
有一次,歹徒用槍頂著她的頭,把她的汽車搶走了。她向警察報案,警察卻對她說,“我理解,但我也沒辦法?!?/p>
但她的兒子被綁架以后,她終于忍無可忍了。因為她的兒子有絡腮胡子,被大學保安當成恐怖分子抓走。她丈夫滿足了綁架者索要2萬美元贖金的要求。接著,他們舉家逃往約旦。
阿吉說,巴格達簡直是“地獄”?!澳抢锸菓饏^,根本就不是城市,”她絕望地說:“你不能逛街,你買不到書,生活的含義已經不存在。”
美國——進退維谷、處境尷尬共和黨丟掉參眾兩院
在2006年11月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重新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除了贏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以外,民主黨在這次總計36個州州長選舉中也成功翻盤。民主黨籍的州長12年來首次成為多數。紐約的一些媒體分析說,州長雖不能制定全國政策,但是他們比華府更直接接觸民眾,能夠為總統競選加強政黨的草根地盤,并培養未來的全國領袖,這無疑將對2008年大選產生影響。
選民對伊拉克戰爭的不滿是共和黨失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新聞周刊》的民調結果顯示:在今年的選舉中,選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伊拉克戰爭,有32%的人把伊戰列為第一重要問題?!度A盛頓郵報》援引的數據顯示:大部分選民認為不值得打伊拉克戰爭,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這是影響他們投票的首要因素。
可以說,共和黨從選戰開始就一直處于頹勢,期間的“口水戰”插曲也沒有給共和黨帶來轉機。民主黨參議員克里在助選拉票中“學習不好就去伊拉克打仗”這句話被共和黨抓住把柄大做文章,雖然克里最終不得不道歉,共和黨贏得了這場“口水戰”的勝利,但并沒有贏得選民手中的選票。在中期選舉投票前兩天前雖然出爐了“薩達姆被判絞刑”這個對共和黨的“好消息”,但是這一被布什強調為“伊拉克民主進程中里程碑事件”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選民對布什伊拉克政策的不滿。
而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成為去年以來駐伊美軍死亡人數最高的月份,當月死亡人數達到103人。民主黨對美國伊拉克政策的批評、改變對伊政策的主張、削減美駐軍等主張,使得多數選民倒向了民主黨。
有分析認為,“反恐”曾是布什政府在2004年大選中提升共和黨選情并取得勝利的一張王牌,而時隔兩年,作為反恐前沿的伊拉克戰爭成為導致其中期選舉失敗的“致命傷”。
拉姆斯菲爾德黯然離職
共和黨中期選舉敗給民主黨的第二天,因被指責讓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的拉姆斯菲爾德,向美國總統布什提出辭職。
美國國防部為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舉行告別儀式,雖然出席儀式的美國總統布什和副總統切尼都對拉姆斯菲爾德贊揚有加,但拉氏黯然辭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軍陷入伊拉克戰爭泥潭,導致共和黨在今的中期選舉中落敗。
路透社記者格雷則認為,伊拉克戰爭將拉姆斯菲爾德的聲望帶向頂峰,也將他拖入泥潭。根據拉氏速戰速決的戰略構想,美軍在開戰后以極小的傷亡,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攻占了巴格達。拉氏一時間頗為風光,在軍界聲望堪與當年指揮多國部隊贏得海灣戰爭的科林。鮑威爾比肩齊名。但是美軍隨后在伊拉克陷入泥潭,使得他的聲望從云頭墜落。
拉姆斯菲爾德離開五角大樓時,已經有2940多名美軍士兵在伊拉克喪生。許多美軍退役將領紛紛向他發難,指責他戰略失誤,低估戰后混亂局面,導致美軍在伊拉克陷入被動。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只有36%的美國民眾認為伊拉克戰爭值得一打。
路透社記者格雷認為,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拉姆斯菲爾德的離職可謂順理成章。
美國“眾叛親離”、威信掃地
早在美國計劃對伊用兵之時,法、德、俄、中等大多數國家都曾表示反對以武力方式解決伊拉克問題,故美國才不得不繞開聯合國,擅自組建了所謂的聯合軍隊,發動了轟轟烈烈的伊拉克戰爭。
如今,這場“不得人心”的戰爭已經進行了4年,那些曾經追隨美軍的盟友也紛紛改旗易幟。2月21日,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英國正在制定英軍撤離伊拉克的時間表。
此前,由于2003年堅定支持盟友美國總統布什并參與出兵伊拉克,布萊爾一直遭受來自各方面的質疑。
布萊爾公布的撤軍計劃包括在未來幾個月將駐伊英軍士兵人數從7100人減少到5500人。此前據英國媒體報道,首支撤離的駐伊英軍部隊將于今年中期離開伊拉克。英國天空電視臺稱,英國政府希望在2008年5月份撤出所有駐扎在伊拉克的軍隊。
與此同時,丹麥首相拉斯穆森21日宣布,現駐伊拉克的460余名丹麥軍人將在今年8月前從伊拉克撤出。
拉斯穆森當天對新聞界說,丹麥政府的撤軍決定是在同伊拉克及英國政府磋商后作出的。丹麥駐軍撤出后,相應的安全駐防任務將交由伊拉克安全部隊承擔。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丹麥向伊拉克派出軍隊,協助駐伊南部城市巴士拉的英國軍隊執行維和任務。在伊拉克駐守期間,有6名丹麥軍人身亡。
另據報道,立陶宛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盧達‘阿佩基特21日在接受美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立陶宛正在考慮撤出駐伊拉克部隊。
阿佩基特說,立陶宛正在認真考慮是否有必要保留在伊拉克的駐軍,有可能目前的駐伊部隊將是立陶宛最后一批派駐伊拉克的軍人,在其使命結束后,立陶宛將停止向伊拉克派遣新的部隊。
自2004年4月西班牙率先撤軍以來,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多米尼加、菲律賓、挪威、泰國、匈牙利等10多個國家先后完成了從伊撤軍工作。原由30多個國家組成的駐伊多國部隊目前只剩下20個國家左右,總兵力約16萬人,其中美軍14萬多人。
這些盟友的相繼離開,使美國在伊拉克成了孤家寡人,再加上美軍在伊拉克安全局勢上的不佳表現,以及一系列誤殺平民、濫殺無辜、虐待囚犯等事件的發生,讓美國在伊拉克這個泥潭中更是威信掃地。
駐伊美軍死傷不斷
四年前的4月9日,美國軍隊攻陷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在巴格達菲爾杜斯廣場,伊拉克人推倒了薩達姆的雕像,結束了伊拉克的一個時代。
四年后的今天,美軍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3270人,英軍的死亡人數也達到140人,此外還有124名其他國家派出的士兵在伊拉克喪生。
在來伊拉克之前,駐伊美軍被告知他們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而來。可是現在的情況是,被他們解放的伊拉克人民對他們越來越不滿,甚至是越來越仇恨。
根據美國人自己搞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每10個伊拉克人中有6個都同意對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進行襲擊,比同意一年內讓美軍撤走的人數還要多。隨著反美情緒的日益高漲與蔓延,針對美軍的各種形式的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美軍的死亡人數在不斷的攀升。這些襲擊者甚至包括了婦女、老人、兒童……每天,駐伊美軍只能警惕地面對著看不見也說不清的敵人。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大街小巷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負責維持巴格達秩序的美軍,即使乘坐“悍馬”車外出,都經常遭到不明火力的襲擊。為此,駐守在巴格達的美摸索出五條穿行巴格達街道的生存規則,力爭將人員傷亡降到最低——
一、不單獨外出;
二、過隧道時,兩輛裝甲車并排前行,任何人不得將腦袋露出車外;
三、與其它車輛保持距離,這是最理想的狀況,在巴格達擁擠的交通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
四、不要停下來;
五、注意沒有乘客的車輛。
凱文‘漢拉漢是駐巴格達美軍的一名上尉,他認為,這五條出行規則太重要的,也是美軍士兵用鮮血換來的教訓。指導他的司機:“超過前面輛車,不用擔心,里面坐著人呢?!睗h拉漢解釋說,用于自殺式襲擊的車輛里面是不會有其他乘客的,所以,如果發現車里有兩個以上的人,就可以基本判斷這輛車不會是汽車炸彈,因為反美武裝也知道用最小的代價制造最大的殺傷效果的道理。另外,漢拉漢警告,任何情況下,不要讓一輛不明來路的車夾在兩輛“悍馬”車中間。最近,反美武裝的迫擊炮掀掉了一座房舍的屋頂,凱文·漢拉漢感覺很不舒服,一晚上也沒有睡個踏實覺,第二天的情況也沒有好轉。漢拉漢想把采訪記者介紹給巴格達警察局局長法雷斯’賈巴爾·馬里科中校。馬里科的前任被殺害,他繼任后進行新的警察招募工作,對付越來越多的襲擊事件。但到處都找不到馬里科,所以漢拉漢帶著記者到另一個警察局去。5分鐘后,這個美國人的眼睛突然睜得大大的,把無線電緊貼在自己的耳朵上。這位30歲的連長用濃重的鼻音吼叫:“司機,掉頭,我們遇到了襲擊,就是我們剛剛離開的那個警察局。”
亞穆克警察局的爆炸現場一片狼藉,另一輛“悍馬”車停剛好停在漢拉漢的車停過的地方,那輛車上到處都濺滿了人肉和炮彈碎片。那是一輛鮮綠色的車,它的外殼都被炸扭曲了,看起來像一幅超現實主義的油畫。一名路人躺在地上顯然被炸死了,他的長袍上到處是血,鞋子被炸飛到十幾米遠的地方,而汽車的發動機則飛到了幾百米遠的地方。面無表情的警察在檢查人體炸彈的腦袋,但只認出一排斷掉的牙齒。在這次襲擊中,還有6人受傷?;氐骄炀值鸟R里科說:“他長著大胡子,是一個伊斯蘭教瓦哈比教派的教徒?!瘪R里科是個終身警察,長著一雙綠眼睛,下巴刮得光光的,和他手下的所有警察一樣。但是,信奉原教旨主義的瓦哈比教徒則都留著大胡子。
漢拉漢是第二次派到這里執行任務了,在這次任務中的200天里,他已經看到了發生在伊拉克的變化。他的基地已經遭到了105枚火箭和迫擊炮的襲擊,他所監視的18個巴格達西部地區的警察局中的兩個遭到了反美武裝的襲擊,一個月襲擊了一次。他手下的200多名士兵也都受到過反美武裝的襲擊。
美國民眾再掀反戰浪潮
1973年1月27日,美國與越南就結束越南戰爭簽訂巴黎協定,美方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越方已故領導人黎德壽當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戲劇之處在于,基辛格不及反思,領取了諾貝爾獎;黎德壽不屑,拒絕領獎。
34年后的同一天,即今年1月27日,大約10萬美國人在首都華盛頓以及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和洛杉磯等城市同時舉行集會和游行,要求結束伊拉克戰爭。
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的反思,部分因循著對越南戰爭的反思。從普通平民到娛樂界人士,從職業政客到現役軍人,昔日反對越戰的道義力量,在如今反對伊戰的進程中得以再次顯現。
伊戰和越戰,同樣觸動美國人的良知。
據美國媒體估計,參加當天在華盛頓舉行的反戰游行示威活動的人數在1萬至2萬人之間。同一天,美國洛杉磯、芝加哥等城市以及歐洲一些地方也相繼發生了反戰游行示威活動。
示威者們舉著寫有“美國現在撤出伊拉克”、“非法戰爭”和“停止戰爭”等字樣的標牌,聚集在林肯紀念堂附近,然后步行通過波托馬克河上的阿靈頓紀念大橋,前往五角大樓前舉行集會。
“如果沒有人能聽到(反戰)呼聲,”退役美國空軍上校西奧多·西曼說,“那就不會有人做任何事”。
西曼27日出現在華盛頓的游行隊伍中,手持一塊標語牌,上面書寫的英文對“瘋牛病”一詞略作改動,變成了“瘋牛仔病”。
西曼曾在一架載有核武器的美軍截擊機上擔任雷達控制員,退役后出任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現已退休。以他的特工背景,他不僅反對伊戰,而且反對美國政府借反恐名義非法監控民眾。
“直到我們(美國軍隊)侵略伊拉克為止,我一直百分之地支持我們國家的政府,”他說。“作為一名曾經控制著核武器的前任美軍軍官,我從來沒有想過,美國會對另外一個國家先發制人地發動軍事打擊。”
示威者們的呼聲,由非洲裔民權運動領袖杰西·杰克遜大聲喊出:“讓希望之火不滅,不要再有死亡。讓希望之火不滅,不要再增加軍費。讓希望之火不滅,把(駐伊美國)軍人領回家”。
示威者們的矛頭,不僅指向共和黨人領導下的現任美國政府,也針對民主黨人新近占據多數席位的本屆美國國會。
影星肖恩·佩恩警告說,國會議員們如果不為結束伊戰而采取更為堅決的行動,將會在2008年選舉中付出代價?!叭绻麄儾皇箛鴷Q議像(伊戰中的)死亡那樣具有約束力,我們不會支持這些政客?!?/p>
美聯社記者拉里·馬加薩克在一篇“手記”中寫道,“(美軍)士兵的母親們出現在游行隊伍中,是令人痛切的一幕?!?/p>
一名婦女舉著一塊標語牌,上面是她的兒子以及孫子的照片,上書:“下士尼古拉斯·齊奧爾科夫斯基,1982年4月21日在巴爾的摩出生,2004年11月14日在(伊拉克)費盧杰戰死?!?/p>
齊奧爾科夫斯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死于狙擊手射出的一顆子彈。
另一位母親名為佩姬-格雷,現年51歲。她告訴記者,她的兒子沙恩在伊拉克駐扎了18個月,前不久返回美國。從越南戰爭開始,她就一直是一名反戰人士。不過,與越戰時期相比,現在的反戰人士并不反對美軍官兵。
“在越南(戰爭期間),我們指責(美國)軍人有過失,”格雷解釋說,“而現在,我們看到,對于軍人的不少支持,來自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人士?!?/p>
華盛頓27日反戰集會上,把越戰與伊戰聯系在一起的關鍵人物,是美國女影星簡·方達。
方達告訴聽眾:“我已經34年沒有在反戰集會上發表過講話?!?/p>
1972年,方達以反戰人士身份訪問河內,似乎支持了“敵國”,因而讓不少美國人“憤怒”,損及她作為演員的聲譽。
如今,年屆七旬的方達把一批好萊塢影星帶到反戰集會上,也把女兒和兩個外孫女帶到集會上。談及三代人同走反戰之路,方達說,“她們能來這里,我非常驕傲。但我也感到悲哀,她們不得不做(反戰)這件事?!耙环竭_還發言說,美國人不能再對布什政府錯誤的伊拉克政策繼續保持沉默。她認為布什政府并沒有吸取越南戰爭的教訓。
4年以后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美軍傷亡,越來越嚴重的伊拉克混亂局勢,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自上個世紀以來美國民眾最激烈的反戰情緒。
伊拉克,你將何去何從?
伊戰四年,中東強人薩達姆雖然已經被推上了絞刑架,但伊拉克政治重建的進程依然步履維堅,曾經的海灣強國依然風雨飄搖。
教派沖突,恐怖襲擊,爆炸聲不絕于耳……4年過去了,由美國主導的這場戰爭留給今天伊拉克人的依然是沖突、流血和哭泣,伊拉克進入了報復與反報復的暴力循環怪圈。
4年前的那支拯救大軍已經紛紛撤離,而在發起國美國,也有議員提出了撤軍計劃。他們來時,伊拉克人民沒有權利拒絕,他們去時,伊拉克人民也同樣沒有權利說“不”!
伊拉克人民什么時候才能平息教派武裝沖突,什么時候可以重建和平與秩序,什么時候可以恢復發展經濟?經歷了如此多磨難的伊拉克政府和伊拉克人民還有能力實現這個美好的愿望嗎?
編者后記:沒有人能回答我的問號,更沒有人能回答伊拉克的問號,我懷著悲憤、困惑、無奈的心情來總結伊拉克這4年的命運,我真的希望,當我梳理伊拉克人下一個4年光陰的時候,我能換一種心情。
(責任編輯:閆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