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來沒有看見過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不知道媽媽和爸爸的模樣,也無法看到自己喜愛的五線譜;但她又是幸運的,她用勤奮和堅強,彈出了最精彩的人生。
鋼琴,被譽為“世界樂器之王”,擁有88個琴鍵,220多根琴弦,8000多個零件。世界上將取得調律師資格證的調鋼琴的人,稱為“調律師”。對常人來說,這是一個要求極高、難度極大的職業。但是河南省焦作市一名19歲的盲女,不服命運安排,通過勤學苦練,成獨一無二的盲人鋼琴調律師。
她就是最近被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多次報道的焦作盲女調律師崔智慧。
崔智慧一出生就沒有光感,是個盲女,今年19歲。
4歲那年,在一次玩耍中,她偶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風琴聲,樂曲舒緩流暢,一個個美妙的音符輕輕地叩擊著智慧幼小的心靈。智慧聽得又醉又饞,她對媽媽說: “媽媽,真好聽,我也想學。”
當時,家庭生活條件并不寬裕,夫妻倆便節衣縮食,花30元給女兒買了一架最便宜的電子琴,還給女兒請了一位音樂老師。遺憾的是,智慧只跟音樂老師學了兩天,老師便因其他原因不能再教了。自此,智慧就在家自己琢磨琴音。同齡的孩子都玩游戲去了,小小年紀的她,總是抱著自己的電子琴在練。幾次,她都把自己的小手指彈腫了。幾個月后,只要別人給智慧唱兩遍歌曲,她都能完整地彈奏下來。
崔媽媽發現了女兒的音樂天賦,她下定決心要讓女兒彈奏出精彩人生。
1992年,崔媽媽花1000多元給崔智慧買了一架真正的電子琴,開始對智慧進行正規培養。
還是在1992年,焦作市殘聯要舉辦殘疾人才藝大賽,崔媽媽就替小智慧報了名。初試時,殘聯負責人看到智慧彈奏得有板有眼,便為她找了一架更大的琴,并給她找來了專業輔導老師,小智慧只用了一下午的時間,便學會了彈奏《學習雷鋒好榜樣》。比賽中,不滿5歲的智慧以優異的成績贏得了評委的贊揚。在一位姓于的老師的調教下,小智慧的進步非常迅速。
1994年6月的一天,崔寶霞帶著6歲的小智慧來到了焦作市特教學校。一曲過后,大家都被鎮住了。從此,小智慧便成了該校的小學員。但小智慧很想有一架自己的鋼琴。
有一次,小智慧對媽媽說: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咱家買了一架大鋼琴,我趕緊起來彈,結果從床上摔了下來!”
女兒說得輕描淡寫,卻字字“敲”在母親的心頭。于是,媽媽東挪西借了13000多元錢為女兒買了一架鋼琴。從此,小智慧更加努力了。
小智慧在焦作市特教學校一學就是10年。她憑著出色的表現,在焦作市第三屆學生藝術節活動中榮獲電子琴獨奏一等獎,在豫北首屆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藝術節中榮獲優秀表演獎。在特教學校期間,累計共獲得省、市10多個獎項,成了學校有名的才女。
2004年夏天,智慧心愛的鋼琴怎么也發不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了,后來她才知道,是鋼琴音律不準了,必須請專業調律師調律。于是,媽媽請了一位姓姬的老師來調琴。
姬老師調琴時,智慧就在旁邊靜靜地傾聽,當她聽到“嘶啞”的琴聲慢慢恢復靈性時,感覺神奇極了。看到小智慧這么感興趣,姬老師對智慧的媽媽說: “現在鋼琴調律師是個熱門職業,從業人員奇缺,你的女兒耳朵這么好使,不妨讓她去試試。”
姬老師還向崔媽媽推薦了大連科曼鋼琴調律師學校,并告訴了學校的電話號碼。
拿起電話,崔媽媽猶豫了。因為,女兒雖然能熟練擺弄200多根琴弦,但實際上從沒“看見”過琴弦是什么樣子。僅僅靠“摸”學調律,能行嗎?
幾經猶豫,崔媽媽鼓起勇氣撥通了電話。接電話的正好是大連科曼鋼琴調律師學校的校長郭興勇,郭興勇得知是一名盲女要來學調律時,感到很驚訝。他告訴崔媽媽,鋼琴調律是一項枯燥而單調的工作,一個音符的調試,要反復聽上好幾百遍。學習鋼琴調律就要首先了解鋼琴的構造,而一架鋼琴共有220多根琴弦,還有其他的零件8000多個,弦軸相連,錯綜復雜,猶如一座龐大的工廠,對正常人來說,熟悉它們已非易事,更何況一個啥都看不見的盲人?他想說服崔媽媽改變想法。
崔媽媽懇求校長先別下結論,無論如何,先見見女兒再說。校長很感動,但是需要先測試一下孩子的能力再決定是否接收。
2005年3月7日,崔寶霞帶著智慧到了大連。校長郭興勇馬上組織老師對智慧進行了一些測試,發現智慧的條件很不錯,尤其是聽力非常敏銳,他當即決定收下智慧。與她同時入學的還有來自其他省份的另外6個人,小智慧是唯一的一位盲人,并且還是年齡最小的。
在大連的學習要6個月。于是,崔媽媽陪女兒在大連住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陪讀。
在大連不幾天,崔媽媽就擔心起來了。
雖然,智慧以前曾學過鋼琴,可并不知道鋼琴里面是什么模樣。打開鋼琴的外殼,她就頭暈,只感覺密密麻麻的琴弦一根挨著一根,分不清哪根弦和哪個鍵相連(智慧看不到,只能憑借琴鍵帶動琴弦發出的震動來判斷應該調哪根琴弦。有時候,智慧只感覺腦子中一片空白,她左手按住琴鍵,右手卻總摸不到正確的琴弦,拿著扳手卻總是對不到正確的弦軸上。她一遍遍地摸,卻一遍遍地摸錯,急得滿頭大汗還是錯。學了一段時間后,仍然沒有太大的進步。智慧暗地里直掉眼淚,她想要放棄。
崔媽媽最了解女兒的心理,她鼓勵智慧說: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只需要稍稍改一下學習方法,就會做得更好。你不能靠每次發出的震動去找琴弦,那樣不好找,還容易出錯。你要把每個琴鍵對應的3根琴弦的位置背下來,這樣找起來就會更準確,還能提高速度。”
媽媽的“專業語言”,感染了小智慧,媽媽付出的太多了。她知道,媽媽為了她學習鋼琴調律,也在默默地摸索和學習,目的就是想成為女兒的“眼睛”。其實,媽媽就是小智慧的人生航標啊!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智慧為了熟悉鋼琴結構,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中午其他同學休息時,她一個人到琴房默默地苦練;當別人晚飯后去游玩時,她又悄悄地摸進了琴房……
因為手指天天都要摸索琴弦位置,智慧稚嫩的雙手被磨出了血泡,帶血的手指只要輕輕地觸到細細的琴弦就鉆心地痛,但她咬著牙在心中默念:堅持,堅持……
畢業考試時間到了,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調律考試兩項,由于沒有盲文試卷,學校給小智慧專門配備了一個考官。于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特殊考試開始了:考官念試題,小智慧回答,崔媽媽負責筆錄。
成績出來那天,校長郭興勇親自向小智慧祝賀。因為小智慧的畢業考試,取得了第一名。
不久,小智慧便拿到了國家調律師資格證書。那天,崔媽媽激動得哭了,她哭得雨露滋潤因為她看到了女兒的成熟,她聽到了女兒生命中的最強音,她懸了18年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
郭校長還幫智慧設計了未來,他希望能夠通過當地的殘疾人聯合會,幫助智慧在焦作開個琴行,那么智慧的將來就有著落了。
其實,為女兒開一家琴行,也是崔媽媽的想法。
崔媽媽帶女兒從大連回到焦作后,就開始向親戚借錢,為女兒籌辦琴行。但是,許多人并不理解崔媽媽的好心和苦心。崔寶霞也幾次想放棄,可每次她都為自己打氣: “如果放棄了,孩子將來該如何發展呢?”
憑著女兒的手藝,崔媽媽相信她能夠自食其力。
所以,一些冷眼冷語始終沒能改變崔媽媽的信念,她經過多方籌措,琴行的啟動資金終于有了眉目。
2005年7月1日,在焦作市文聯、市殘聯、修武縣殘聯等社會各界和親朋好友的支持下,以智慧的名字命名的“智慧琴行”在焦作市開張了,琴行經銷與培訓鋼琴、電子琴、古箏、吉他、二胡、小提琴、葫蘆絲、調蕭、舞蹈、聲樂、架子鼓、笛子等。
如今,智慧不僅能夠自食其力,而且還在琴行安置了幾名下崗失業人員。
同時,在母親辛勤的呵護下,智慧又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驕人的成績:2005年7月,琴行開業不久,智慧就獲得了豫北首屆特教學校學生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一個月后,小智慧再次彈出生命中的強音,在中華之星全國青少年藝術大賽中摘取青年組鋼琴金獎。
2006年3月,當崔智慧第二次來到大連考取了中級鋼琴調律師資格證時,她的事跡感動了更多的人。包括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在內的許多媒體,都將鏡頭對準了這位堅強的盲女。她在大連繼續學習僅僅3個星期,就取得了國家中級調律師資格證書。
鋼琴調好了,大家都建議她再演奏一曲最拿手的《夢中的婚禮》。智慧靦腆地笑了笑,她大方地坐下來,挺身抬手,靈巧的手指在琴鍵上飛快地、準確地舞動著。樂曲響起,大家的思緒都飄向了那場夢中的婚禮。
崔智慧是不幸的,她19年來沒有看見過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不知道媽媽和爸爸的模樣,也無法看到自己喜愛的五線譜;但她又是幸運的,她用勤奮和堅強,彈出了最精彩的人生。
現在,智慧很想開個調律專業學校,為更多像她那樣的人謀出路。同時也是想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大家,一個人身體殘了但只要敢于奮斗,正常人能夠做到我們一樣可以做到;而我們能做到的,正常人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明媚摘自《青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