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方面希望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但另一方面,他們早已習慣于在一個惡的世界上生存,因為幾乎所有人,實際都依靠惡生活著。
假如突然沒有了惡,假如再也沒有人欺騙別人,再也沒有人偷盜、搶劫、謀殺,再也沒有戰爭,假如所有人都和睦相處、彼此尊敬和互相幫助,那么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呢?
假定所有的人都突然變好,所有被我們視為犯罪的行為都消失,那就有許多職業都將成為多余,警察、法官、檢察官、劊子手、律師、監獄看守都下崗。還將會有世界范圍的裁軍,士兵將全部退役,而且所有與之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都得放棄他們的事業。同樣多余的還有公交工具上的檢票員,辦公室、銀行、公路等處的監視器等等。
各式各樣的惡徹底消失后的景象,我們中間可能沒有誰真能想象出來。不過這恰恰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機構花了多大的精力去阻止、追蹤和懲罰“惡”,而它們為了與惡作斗爭又在多大程度上服務于惡。
人們一方面希望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但另一方面,他們早已習慣于在一個惡的世界上生存,因為幾乎所有人,實際都依靠惡生活著。假如公交車上沒有售票員,銀行里沒有保衛和監視系統,恐怕人人都會不買票,都會跑到銀行柜臺上拿錢,總之,都會以惡為榮。可以說,在我們的社會上其實幾乎沒有人真的希望惡完全并徹底地消失。即使一件惡行的無辜受害者也會有惡意的念頭,他會希望作惡者被打下地獄或者想親自進行復仇。
如果聽到某個地方發生了斗一樁銀行搶劫案,人們第一反應恐怕不是對惡的痛恨,而有一種莫名的刺激和興奮;即使不幸自己遭受搶劫,人們第一反習應也不是希望惡行消失,而是希望以惡制惡、報復別人的惡。
惡深藏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因此它也就不可能在由人類組成的社會中消失。
恐怖電影是表明我們如何與上惡共生的很好的例子。電影中出現的神秘形象,得到了觀眾的廣泛歡迎,金剛、大白鯊或者刁鉆古怪的外星生物都是我們熟悉的代表神秘和恐怖的形象,它們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
人們在小說和影視中創造出了超人的邪惡力量,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惡的渴望是多么的強烈!事實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惡始終都能在人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們不僅會自己作惡,而且在心里想象出各種惡的事件和生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替代品,使它們能做任何只要想得到的惡行。
這當然同時也是人的一種自我解脫。人們把自己可能會做的惡投射到一個幻想的恐怖世界里,希望以此來為自己的行為、甚至是最惡劣的暴行作出辯解。根據傳統的角色定位,惡的形象很多時候很難與女性這一“柔弱的性別”聯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一個女人擺脫了所有的傳統束縛,掙脫了任何社會控制,那她一定是不同尋常的,這也會使得她具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武則天、慈禧太后就是這樣具有惡的張力、其魅力經久不衰的女性。
自從人類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行為以來,他們常常違背自己的良知。人類自己發明了善惡,區分了道德錯誤和道德正確的行為。但是他們常常意識不到或者不愿意意識到,他們每天都在經歷著道德上的失敗。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驚訝嗎?不會的,因為我們早已經習慣與惡共生!
(空谷蘭摘自《大科技百科探索》文/柳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