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一家人出來散步,走到車知林洗車處碰上一個小孩在那里玩耍,大約還相距一段距離時,兒子說:“那是環志?!杯h志是我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5歲半,上幼兒園的中班??墒堑任覀冏呓?,卻發現那孩子并非環志。所以我和妻子都笑話兒子,說你的眼睛怎么看的?那是環志嗎?兒子說,他和環志長得真像。
第二天再出來散步,走到東街加油站處,又碰上一個騎三輪車的小孩子。兒子說:“媽,你說那孩子是不是環志?”我和妻子抬眼望去,發現那孩子不是環志,只是模樣有點像。這時兒子也看清了那不是環志。所以兒子說:“怎么小孩子都長得相像呢?”
我和妻子都沒有回答他。因為我們無法回答。只是這個問題卻一直留在了我的心里。之后,我觀察了多次,發現這世上的小孩子竟然模樣都長得相像。他們幾乎都大同小異。那臉型,那肌膚,那神態,就像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從我們固有的觀念里,我們早已知道這世上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臉,可是為什么小孩子的臉就長得如此相像呢?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只有科學家們才能解釋了。不過有一點我們是清楚的,那就是小孩子沒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浸染,他們的純潔像傳說中的天使,他們的無欲像傳說中的圣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千百年來先哲們總是拿小孩來做比喻,揭示真理。他們模樣上的相像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呢?
對每個人而言,童年是最美好的時光。對我們成年人而言,盡管我們沒辦法讓時光倒流,再回到童年時光。但童年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以及童年的快樂都潛藏在我們心里的某個角落。我們還能在夢境里回到童年,獲得至高的境界和無比的愉悅。只是當我們醒來時分,我們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因而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醒著時也保持一顆童心。這或許就是我們找到幸福真諦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條途徑。